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投資圈的人都悄悄說「要帶著兒子讀這本書」

為什麼投資圈的人都悄悄說「要帶著兒子讀這本書」

作者:譚校長 彼得明奇資產管理創始人

2018年的春節剛過,我先後跟兩位投資圈的朋友聊起《原則》,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共同之處居然在於:他們都表示要「帶著兒子一起來讀這本書,並且一章一章地掰開來討論」。

補充一下,我這兩位侄子,一個在上海讀小學四年級,一個在美國讀碩士研究生。瑞·達利歐和他的新書《原則》在中國投資圈受追捧的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這不奇怪,全球對沖基金領域最成功的人現身說法,難道不值得同業的晚輩們(達利歐已年近70歲)人仔細傾聽?

不過這一次《原則》這本書的正式出版依然帶來了很多驚喜。我另一位投資圈的朋友評價說,《原則》就是投資領域的聖經。

請注意,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說法。

首先這是一個極高讚譽。但我們不妨姑且拋開這個光環,來看看這個角度的其他層面。

當我們來看待聖經的時候,它絕不是一本普通的書籍。大部分的書是用來學習知識的,但聖經不是。以我也許並不完全正確的理解,很多人一生會把聖經讀無數遍,為的是堅定信仰,為的是接受暗示,為的是保持濃度。

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理解《原則》,你就找到了第一把鑰匙。

達利歐顯然不是聖人。他甚至不能像索羅斯那樣被稱為半個哲學家,也難以像查理·芒格那樣,被譽為投資界的思想家。

通觀《原則》全書,他沒有什麼驚世駭俗的理論創見和思想發明,更多的是把常識釘入地面三尺。

他更像一個出色的工程師。把各個領域各位大師的思想拿過來消化吸收,提取精華,然後拼裝,再進行實踐檢驗,再根據反饋進行調節改進。如此周而復始。

你可以稱他為常識的工匠。

我認為《原則》這本書最重要的價值,也恰恰在於此。事實上,我給了它一個更詳細的定義——人類歷史上第一份系統化的「反人性」操作指南。

是的,反人性指南,而且是系統化的可落地的,擼起袖子就可以照著乾的。

成功的投資行為大部分是「反人性」的,這一點對於專業人士不難理解。正如巴菲特的名言,在別人貪婪時恐懼,在別人恐懼時貪婪。

但是真正的問題來了,你本是人,人性是你的一部分,你如何能夠做到成功的反人性呢?

這個道理聽起來如春風拂面,做起來卻如冬日履冰。這也就是為什麼在投資領域,知行合一特別的難。

就像我曾經在很多場合說過的一樣,每個人都帶著「虧損的天賦」來到這個市場。你不是從零起步,而是從負分起步。

試想一下,你能提著自己的頭髮讓自己離開地面嗎?同樣的問題,作為一個人,你能夠隨心所欲的反自己的人性嗎?

人性中的很多東西,比如貪嗔痴,是通過數億年的進化寫在了你的基因中,這些東西不是說反就能反的。

所以,你需要方法論,需要工具箱。

這就是《原則》的價值。


在《原則》這本書中,林林總總的原則條目加起來近420條,我把它歸納為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和四項基本原則。

一個中心:以有意義的工作和有意義的人際關係為中心

兩個基本點:堅持不斷進化,堅持機器視角

四項基本原則:

堅持極度求真與極度透明

堅持把痛苦視為思考良機

堅持相信人與人大不相同

堅持可信度加權的決策方式

接下來的篇幅,我將按照這個架構來展開。

一個中心

一個中心,是堅持有意義的工作和有意義的人際關係。

把這兩者並列起來,並不是一個常見的說法,但這卻恰恰是達利歐在書中反覆強調的終極目標。

他更加強調的是,他從來沒有把賺錢放在人生目標的首位,他認為賺錢只是以上兩者的附帶產品。

達利歐從事的是資產管理行業,他創立的橋水公司是全球對沖基金行業的翹楚。此間有意義的工作指的是為客戶創造價值,說得俗一點是為他的客戶賺錢。

借用一句我經常跟團隊所說的話,叫做「創造穿越牛熊的穩健回報」。

請注意穿越牛熊這個詞,在熊市中,把損失控制在一定幅度之內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如果在熊市中你的損失過大,那麼這一切的意義會大打折扣(回撤過大意味著投資人的心理成本支出過高)。

事實上達利歐成功地做到了這一點。比如在1987年的美國黑色星期五,他因為提前做空而大賺超過20%。

比如在2008年的全球次貸危機,別人家的產品很多跌幅30%,他的產品正收益14%。

在熊市中不虧,少虧,甚至賺錢的意義,比牛市賺錢要重要得多。

我們再來看有意義的人際關係,很少有企業家把這一點提到如此高的高度來強調。

這跟達利歐的價值觀和一貫作風有關,在他的心目中,他寧願把橋水看成一個家族企業。把員工看成家庭的一份子。

這也是他如此強調極度求真與極度透明的原因之一。

只有基於真實之上構建的人際關係才是有意義的。

兩個意義,這就是達利歐的核心價值觀。

活在意義里,活在關係里。積極而入世,煙火氣十足。

兩個基本點:堅持不斷進化,堅持機器視角

縱觀達利歐四十多年的投資生涯,就是一部不斷自我進化的歷史。

上世紀70年代,他曾滿倉持有豬楠期貨,結果遭遇到豬楠期貨連續跌停,損失慘重,「就像被電擊一樣痛苦」。

他由此刻骨銘心地學到了風控的重要性。

1990年他認為自己發現了投資的聖杯,就是尋找15到20個互不相關的回報流。將它們組合起來的夠大幅的降低風險,而不降低收益。

這在當時是非常先進的理念。

90年代中期,他積累了一定的財富,開始考慮建立家族信託計劃,開始思考如何創造一種在任何經濟環境中都能表現良好的資產組合,由此發明了全天候資產組合。

現在這個組合管理了上千億美元。

他就是這樣一路進化而來。

至於第二個基本點,機器視角。

不誇張的說,達利歐是全球最早把量化思維和量化工具引入到投資領域的人之一。

早在上世紀70年代,他就已經開始運用計算機建立模型。

從最開始的分析商品期貨的供需關係,到後來分析全球宏觀經濟形勢。

數十年來,他對計算機的利用不斷進化。

而他最喜歡的比喻也是機器,他把公司比喻為機器,把整個世界的經濟運行比喻為機器。

機器是一連串的因果關係。

他用機器視角看待一切,以此在不確定的世界中儘力抓住確定性。

他在因果關係中沉醉。

四項基本原則

堅持極度求真與極度透明

堅持把痛苦視為思考良機

堅持相信人與人大不相同

堅持可信度加權的決策方式

我們先說第一項,堅持極度求真與極度透明。

在達利歐看來,任何決策都是一個兩步走的模型。

第一步是收集信息。

如果信息都不真實,那麼一切就失去了意義。

所以他把極度求真,視為一切工作開展的前提。

但是,在真正的人際互動中這一點會面臨兩個挑戰,第一個是自我障礙,第二個是思維盲區。

自我障礙是指一個人總是傾向於認為自己是對的,由此他的潛意識中會有非常多的防禦機制來阻礙自己看到真相。

思維盲區是指一個人看事物的角度總是有限的,總有他看不到的東西。

要解決這兩個問題,就必須引入極度透明與極度開放。

他堅持做到橋水公司大大小小的會議全部錄音,而其中絕大部分的錄音向所有員工開放。

圍繞求真、透明與開放,還打造了很多大大小小的制度。

第二項原則,堅持把痛苦視為思考良機。

達利歐反覆提出,對痛苦的反思正是進化的最佳時機。

甚至可以說,痛苦是打開進化這把鎖的關鍵鑰匙。

這不由得讓我想起禪宗的名言,煩惱即菩提。

又或者中國儒家的亞聖孟子所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但大部分人在痛苦的時候被情緒所吞沒,無力反思。而當痛苦過去了,他們已經沒有心思去反思了。

所以這句話聽起來似乎非常正確,但是做起來卻是千難萬難。

但是在達利歐的原則體系中,正確地對待痛苦,正是開啟進化的基礎。

他這樣說,我養成的最有價值的習慣,就是利用痛苦來激發高質量的思考。

原則中相當多的條目,都是圍繞著如何以正確的心態對待痛苦,並且以此開啟深度思考。

第三項原則,堅持相信人與人大不相同。

人和人是有很大不同的。

深刻的理解這一點,是解決人與人之間分歧的基礎。

不難想像,基於極度求真,極度透明和極度開放的理念,橋水公司的員工之間會產生大量的分歧和爭論。

要妥善地解決這些分歧,需要一個核心的基石理念,就是深刻地理解人與人之間有很大的不同。

不同類型的人,會用不同的視角來看問題,會用不同的思考方式來想問題,也會有不同的行為模式來處理問題。

達利歐建立了一個三維框架來對人進行評估,三個維度分別是價值觀、能力與技能。

價值觀是驅動行為的深層信仰;能力體現在思考方式和行為方式上;技能是可以習得的工具。

他認為,在選擇準備長期交往的人時,價值觀最重要,能力次之,技能最不重要。

這與我所喜歡的管理學大師吉姆·柯林斯提出的「先人後事」的理念不謀而合。

第四項基本原則,可信度加權的決策方式。

自古以來有兩種傳統的決策方式,一種叫集中制,一種叫民主制。

達利歐在兩者之間提出了第三條道路,叫做創意擇優,或者叫做可信度加權的決策方式。

你可以把它理解為一種加權的投票制。

在針對某一個話題進行表決時,如果某一個人在這個領域上有過成功的經驗,或者說他能夠詳細地描述出結論背後的因果關係,那麼他就可以給予更高的可信度。

這種方法的本質,是把不同的人,通過某種演算法編織成了一張決策之網。

既充分利用了每個人的專業技能,又將演算法的客觀冷靜發揮到極致。

達利歐把這種決策方式看作是橋水四十年在投資領域獲取巨大成功的最核心武器。

當然,如何準備地評估每一個人在不同領域的可信度,需要長期的跟蹤,需要大數據與建模,還需要一系列配套的制度和工具。這些你都能在書中找到答案。

《原則》一書中的數百條大大小小的原則,正是圍繞上述四個方面細緻展開。

達利歐喜歡把公司比喻成為機器,這一套原則,則相當於打造公司這部機器的施工圖紙。

雖然這一切看起來只不過是常識的展開,但當你玩味過的知識足夠多之後,終有一天會明白,其實常識才是最貴的。

尤其是釘入地面三尺的常識。披上袈裟,便是藏經閣內一掃地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資管網 的精彩文章:

TAG:資管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