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養在花園裡的金龍魚:張恩利換個角度看世界

養在花園裡的金龍魚:張恩利換個角度看世界

張恩利,《花園》,2017,布上油畫,250×300 cm(?張恩利)

2018年1月,張恩利在豪瑟沃斯紐約空間舉辦個展「花園」,新作品把他長期以來形成個人風格的對日常生活的平凡物品的描繪延伸到了外部世界,但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外部呢?上海市內的房價已經漲到紐約花園大道上豪宅的水準了,但同樣寸土寸金的紐約市中心還擁有中央公園裡慷慨的森林草地,而在上海,一個微縮自然景觀的小區花園,已經是住在林立的水泥森林中的城市居民們能夠擁有的接近大自然的奢侈妄想了。張恩利這次展覽的創作就是從這些分布在上海城市居民區中形形色色的「花園」中開始的。

豪瑟沃斯的白色空間被隔牆整齊地分割出多個獨立空間,展覽中的每一幅作品都得以足夠寬敞的展示牆面成。在與展覽同名的同一個作品標題《花園》下,張恩利呈現了五幅尺寸都在250x270厘米的大畫。所謂「花園」,在這裡已經被消解了與花草樹木任何真實的大自然形象的關聯,而演變成彷彿是綠草、鮮花、樹榦和樹影之間的繪畫色彩與筆觸的相互配合。三幅以棕色、黃色為主體的《花園》呈現一種茂盛之後的大自然進入秋天的情緒,但也可能是某一個盛夏中被驕陽照射下的城市邊緣的某一個人造花園的一偶;另外二幅以黃綠色為主體的《花園》中彼此重疊的色塊,抹去又被再覆蓋的急促的筆觸營造出一個茂盛蔥鬱的花園景象;同樣,它們也有可能是小區花園中的人造風景中截取的一個角落的放大呈現。張恩利在畫「花園」和花園裡的花草樹木,他又是在畫一些像花草樹木的抽象紋路。

張恩利,《The Gold Arowana》,2017,250×250 cm(?張恩利)

張恩利,《The Parrot"s Wings》,2017,布上油畫,200×180 cm(?張恩利)

在這些以上海的工業化城市景觀中與大自然相距甚遠的「花園」為起點的繪畫中,張恩利將自己演變成一名城市的漫遊者。他把養殖在花園水池裡的金龍魚在有限的魚池中搖頭擺尾的動作,抽象地描繪成兩團紅色的色塊在水中慢慢渲染的動作,畫中有東方水墨畫的暈染情緒和西方抽象繪畫的直覺所在。金龍魚因為外形像龍而被亞洲富人追捧,它的昂貴的價格同它被賦予的種種吉祥寓意一樣,都是這個社會正在壯大的中產階級的慾望之物,早已失去了同大自然的關聯;養在花園鳥籠里的彩色鸚鵡拍打翅膀的瞬間,被張恩利描繪成在同一個平面上發生的時間與空間的記錄,鸚鵡綠色的翅膀在空中的扑打彷彿被連續拍照後,羽翼與天空被定格上畫面上。金魚、鸚鵡和花園,這些同自然相關但有完全被改造和馴化了的人造風景,慾望之物,構成今天大多數生活在大都市的現代人們與大自然的異化關係。

花園,是一個可以將個體與自然在一個有限的空間里聯繫在一起去處,同時在花園中也代表著一種生活方式,一種與自然相處的存在方式。用海德格爾的話說,花園代表著「近」,認識到世界的給予是大自然的賜福,「土地承載著房屋,滋養著果實,看護著流水、小溪、岩石、植物、動物……」1張恩利住在上海市區,他的工作室在上海的近郊區,在每天從市區到近郊的穿梭中,花園的隱喻代表了一種他觀看世界的方法。2010年,張恩利曾創作過一批以樹為主題的作品,在談論這些樹的原型來源同他出生長大的東北吉林故鄉的關聯的時候,他曾這樣說,「小時候,我喜歡躺在草地上看天空,看樹葉在風中飛舞。我從小學中國畫,中國畫的韻律在這些樹枝的現狀中可以感受到,樹葉的稀疏都帶著中國畫的技法。但是這裡畫中的樹是通過在上海拍的樹的照片轉化來的,比起那些物品的繪畫,樹的繪畫更自由,沒有那麼多記憶的沉重感受。2

熟悉張恩利藝術的人也都是從他這些傳遞個人記憶的日常物件的繪畫開始的,他作品中的皮球,鐵架、煙缸,糾纏在一起的管子,捲曲成一團的電線……對於那個時期的作品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張恩利是一個在大畫布上用中性的色彩稀鬆地繪畫日常生活的畫家,各種遠離美麗的物品被他在畫布上成比例地放大,用溫吞的顏色淺淺地畫到大畫布上,帶著它們被使用的痕迹、被滯留的感覺、被閑置的遭遇,物品微不足道的存在經過張恩利的創作被放大到你不可能不注意到它們的地位。它們是關於皮球、鐵架、煙缸的畫,但它們又都不是在單純地描繪這些簡單之物的繪畫。出現在張恩利畫面中的物件帶著沒有主人的匿名性,但又一定是經歷過某種事件的敘事性,晃蕩在大片空白間無法確定的詭異感,是影子?是記憶?讓我們覺得這裡有人的痕迹但不見人的蹤影的地方應該曾經發生過什麼,難以捉摸和模稜兩可,是這一時期張恩利的作品帶給人們的感覺。

張恩利個展「花園」,豪瑟沃斯畫廊,紐約,2018(?張恩利)

近年來,在張恩利的繪畫探索中,這種通過畫面內容傳遞的模稜兩可的感受被另外一種視覺化的不確定性更多地取代了。在《花園》展覽中,觀眾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張恩利在繪畫性上的探索,在具象的題材與抽象的表達之間的揣度,筆觸的覆蓋疊加,鋪天蓋地的滿幅畫面同頓悟式的主動留白,然而,一個更有意義的變化在於,從「鐵桶」「鐵架」的極端個人情緒的物品的著迷,到一個具有社會意義的公共話題「花園」的討論。作品《夜》的藍色主題顯然在致敬另外一位生活的觀察家和一位好園丁,莫奈在用後半生的全部時間去照顧花園和描繪睡蓮,他巨幅的《睡蓮》是為「沉思生命描繪出的一片冥想的凈土」3。站在張恩利這些畫幅巨大的花園面前,整個上海的聲音都被壓縮在這些急促有力的筆刷動作中了,這裡的冥想發生在上海這個當今世界是最喧囂熱鬧的都市的街頭巷尾。

文|王凱梅

圖|豪瑟沃斯畫廊

1海德格爾,《詩歌、語言、思想》

22012年筆者對張恩利的採訪筆記

3紐約現代藝術美術館,莫奈《睡蓮》展品標籤

本文刊載於《典藏·今藝術》簡體版2018年3月號,原標題為「養在花園裡的金龍魚:一種觀看世界的方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典藏Artcoco 的精彩文章:

TAG:典藏Artcoc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