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資本市場改革再出發 提升投資者獲得感

資本市場改革再出發 提升投資者獲得感

3月的北京,清爽而濕潤的微風,喚醒了又一個春天。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即將拉開帷幕。兩會年年開,今年有不同,獨特之處在於,今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可以預見,深化改革將會貫穿今年兩會始終,兩會做出的工作部署對於繼續推動改革意義重大。

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具體部署了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目標和任務,包括推進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大力破除無效供給等等,皆為加快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為實現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

作為中國經濟的重要一環,資本市場在服務實體經濟、促進經濟轉型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特別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背景下,全力推進三大變革對資本市場改革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須要清楚地了解到資本市場在大國崛起中的戰略支撐作用,要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加快建設富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特色資本市場。

回望資本市場過去一年的變化,多項改革舉措破題,監管轉型的步伐越走越快。

IPO「堰塞湖」現象有效緩解,2017年全年419家企業實現IPO,融資規模達2186億元,監管用市場化手段理順了IPO融資常態化與市場承受力之間的關係;多層次市場體系進一步完善,新三板分層和交易制度改革取得重要突破,基礎制度逐步夯實,上市公司再融資政策不斷完善,抑制利益輸送和脫實向虛行為,減持新規著力解決「清倉式」減持、「過橋」減持等現象;依法全面從嚴監管持續升溫,稽查執法重點打擊違法違規行為,日常監管則通過交易所一線監管、行業規則、自律組織發揮作用;市場國際化水平明顯提升,A股成功納入明晟(MSCI)新興市場指數;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的能力和水平進一步加強,市場運行總體平穩,防範了中小投資者因市場大起大落遭受損失,上市公司現金分紅比例逐年上升。過去的一年,中國資本市場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改革效率之高、監管執法力度之強,讓人耳目一新。

投資者關心什麼期盼什麼,改革就要抓住什麼推進什麼。2018年,資本市場監管層要做好新時代「答卷人」,必然會在服務實體經濟、防範風險和深化改革方面做好文章,直面解決一些資本市場長期懸而未決的難點、痛點問題,也會加大對符合國家發展戰略、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高新技術企業和新經濟新產業的支持力度,把好企業留在國內,讓好企業儘快上市、更快發展,讓投資者得到更多回報。

長期以來,受制於制度、監管規則、市場容量等因素,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京東等一大批互聯網高科技企業紛紛選擇在美國、香港等地上市募資,令不少市場參與者一聲嘆息。回首過往,金融體系發展滯後,特別是上市制度難以適應新業態發展的需要,成為制度層面讓優質互聯網企業集體赴海外上市、「肥水流到外人田」的主要原因,也客觀上造成了A股市場雖然是全球排名前列的IPO市場,但融資規模和市場結構仍以傳統板塊占絕對主導的格局。

要改變這一局面,必須通過一系列制度改革,以發行上市制度改革為抓手,吸收國際資本市場成熟有效有益的制度與方法,增加制度的包容性和適應性,提升市場承載力和國際競爭力,加大對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支持力度,讓已經崛起的一大批「新經濟」公司心甘情願留在A股,讓更多的國內投資者能獲得共享創新發展成果的投資機會。今年的兩會,如何更好地服務「獨角獸」公司無疑會成為證券界代表委員們關注的焦點,希望各方的真知灼見能夠為資本市場改革打開希望之門。

與此同時,資本市場改革過程中的難點、重點問題也會成為兩會熱點。從加強薄弱環節監管制度建設,全力維護資本市場穩定運行,守住資本市場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到《證券法》修訂、《期貨法》立法進程,為資本市場長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法治保障;再到從嚴監管的著力點,強化一線監管職能,運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推進資本市場科技監管。資本市場在關鍵領域的改革無疑會吸引眾多目光,此外,A股的雙向開放進程、提升國際影響力的舉措,培育一流投資銀行和中介機構、提升行業規範發展能力和對投資者服務能力的手段,對個別上市公司的監管約束、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的更多嘗試,這些市場關注的關鍵內容極有可能在本屆兩會找到答案。

「高樓曉見一花開,便覺春光四面來。」即將召開的全國兩會將匯聚更加磅礴的改革力量,激蕩起奮進新時代的改革強音,我們期待,乘著改革的東風,資本市場的改革效果能夠早日惠及普通百姓,不斷提升萬千股民的獲得感。

更多兩會精彩內容,詳見證券時報網新聞客戶端及明日出版的《證券時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證券時報網 的精彩文章:

鈷供給偏緊或將成常態 機構關注這些股

TAG:證券時報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