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古代國畫圖賞:鬧元宵

中國古代國畫圖賞:鬧元宵

元宵前後共團圓

打一字

答案下期揭曉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地京。」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於是大街小巷張燈結綵,人們吃元宵、賞燈、猜燈謎,將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祝活動推向又一個高潮,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在只剩下吃元宵和看晚會的今天,就讓我們從古畫中看看古時候的人們是怎麼過元宵節的吧。

中國古代國畫·鬧元宵

觀燈是元宵節活動中的主題。漢明帝永平年間,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此後,元宵放燈的習俗就由原來只在宮廷中舉行而流傳到民間。每到正月十五,無論士族還是庶民都要掛燈,城鄉通宵燈火輝煌。唐代的賞燈活動極其興盛,唐朝大詩人盧照鄰《十五夜觀燈》描述:「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南宋李嵩《觀燈圖》

鬧社火也是舊時民間在元宵節時的重要娛樂活動。鬧社火也稱「舞隊」,民間習慣叫「鬧紅火」,它是一種古老街頭造型藝術。南宋後期寶祐年間臨安宮廷畫師朱玉作品《元朝燈戲圖》畫的就是臨安城中一支元宵社火舞隊,描繪了南宋時期杭州元宵廟會時的場景。

《燈戲圖》 描繪杭州元宵廟會的場景

明朝古畫《上元燈彩圖》主要描繪了明朝中晚期的南京地區在元宵節期間的街市景緻。從全景內容來看,畫家描繪的是一次元宵燈市與古董貿易相結合的集市活動,明朝中葉金陵的富庶安逸,從這幅圖卷上可略窺一二。在畫中,不僅可以看到元宵節期間種類豐富的秦淮花燈,更可以在畫卷中心看到著名的鰲山巨型彩燈。如今人們熟悉的荷花、菊花、南瓜、魚蝦、蟾蜍、螃蟹等花燈在畫卷上應有盡有。此外還有不同形制的宮燈、走馬燈、紗燈和幾何造型燈等各式彩燈。

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是春節後第一個重要節日。又稱為「上元節」或燈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

元宵佳節,寄託著中國人追求團圓和美滿的願望。今天,全家人在一起吃湯圓,「湯圓」與「團圓」字音相近,象徵著團團圓圓,和睦相處。

在璀璨的燈火下,在熱鬧當中尋找那個一見傾心的人,將最美好的時光,定格在元宵之夜。

有一種愛情源於相思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生查子·元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