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安格爾:唯「美」不可辜負

安格爾:唯「美」不可辜負

作者:胡春萌

對於普通觀眾來講,安格爾這位新古典主義大師的名字是陌生又熟悉的。《泉》《大宮女》等畫作,可以說是最早在中國公眾生活中流傳的一批西方畫作,那些複製品裝點了人們的生活,更豐富了人們對美的想像。然而,時間與空間的阻礙,卻使得中國觀眾很少有機會一睹名作的真容,並近距離了解安格爾這位大師的所思所想。

正在天津美術館展出的「安格爾的巨匠之路──來自大師故鄉蒙托邦博物館的收藏」展,讓70件有關安格爾的藏品與中國觀眾見面。天津美術學院教授鄭岱和安格爾博物館遺產管理負責人兼館長佛羅朗斯·維吉耶·杜泰伊,將帶領我們解讀展品,了解安格爾是如何打造他的「美麗世界」的。

少年成名,得益於父親和老師的栽培

在這次展覽中,一幅《尼俄柏頭像》素描作品,令很多觀眾驚訝。人們很難想像,這樣一幅造型、明暗、線條都很成熟的畫作,竟然是出自於9歲的安格爾之手。

安格爾的父親從事繪畫、雕塑和裝飾藝術,共有七個孩子,安格爾是家中的長子。安格爾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從他身上看到了藝術天賦,希望兒子能繼續自己的藝術道路。

但是,想要成為出色的藝術家,僅有天賦是遠遠不夠的。父親把所有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對安格爾的培養中。安格爾不到6歲,就進入教會學校學習,11歲時,父親就帶著他離開家鄉蒙托邦,去往圖盧茲,進入美術學院學習繪畫。因為從小堅持練習,安格爾有極強的素描基礎。

家教甚嚴的安格爾,從小還進行音樂方面的學習,也有著不錯的成績。1793—1796年,安格爾在圖盧茲劇院樂隊充當第二小提琴手。他最喜歡莫扎特的音樂,他和帕格尼尼、李斯特都是朋友。如今在法國,「安格爾的小提琴」已成著名諺語,可指「鍾愛一生,卻不以此為生」。此次的展品中,便有一把他曾使用過的小提琴。

在圖盧茲學習時,安格爾的老師認為他在藝術上前途光明,鼓勵他前往巴黎深造。安格爾1797年來到巴黎,憑藉他的才華,進入新古典主義大師達維特的畫室。以復興古希臘古羅馬藝術為旗幟的古典主義藝術早已出現,但是到了18世紀中葉,龐貝城的發掘,德國學者溫克爾曼「高貴的單純,靜穆的偉大」美學思想的傳播,引起了人們對古典主義的熱情,古典主義又重新復興起來,故稱新古典主義。新古典主義繪畫崇尚嚴肅的主題,以樸素的風格創造理想的美。安格爾從達維特身上,學到了如何從考古角度研究古代的藝術品,從而從藝術源頭汲取營養。此後,1799年,他又考入巴黎美術學院學習。

在這幾年的巴黎求學時光里,他認真地接受了系統的美學理論教育和繪畫技法訓練,水平提高很快。1801年,年紀輕輕的安格爾就憑藉《阿伽門農的使者》獲羅馬大獎頭名,一時名聲大噪。

優秀門徒,也會「離經叛道」

今天,我們提到新古典主義畫派,就一定會提到達維特和他的學生安格爾。可是,這位達維特的優秀門徒,卻在很早的時候就表現出他的「離經叛道」。也正是這種「叛逆」,讓一帆風順的安格爾經歷了第一次事業上的坎坷。

被珍藏在盧浮宮的《大宮女》,是安格爾的代表作之一。十九世紀初,法國的上層貴族階級對東方土耳其的宮廷生活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803年,受拿破崙的妹妹、那不勒斯的王后卡羅琳·波拿巴委託,安格爾創作了《大宮女》。但是,作品最後並未送至這位王后的手裡,因為拿破崙倒台了。此後過了很多年,該畫才被送到巴黎的沙龍展出。不料畫作展出後卻深受批判和質疑。人們說,作為達維特的學生,安格爾走得太遠了。

一位批評家曾譏諷安格爾筆下的這個宮女「沒有骨頭、沒有肌肉、沒有血液、沒有生命、沒有立體感,總之任何構成模仿的因素都沒有」。另一位批評家提請人們注意「他的宮女多了三塊脊骨」,對此安格爾答道:「先生們,假如我必須熟記解剖學的話,我就不會成為畫家了。」安格爾的學生、曾為其老師作傳記的阿莫里·杜瓦爾說得更中肯:「他可能是對的,可是這又怎麼樣呢?也許正因為這段修長的腰部才使她如此柔和,能一下子懾服住觀眾。假如她的身體比例絕對地準確,那就很可能不這樣誘人了。」

安格爾和達維特有明顯的不同,藝術界一般認為,達維特偏愛古羅馬的藝術,安格爾則更喜歡古希臘的藝術,這可能造成了他們二者在藝術理念上的區別。可以說,新古典主義從達維特到安格爾是一個轉折,安格爾缺少達維特作品中的莊嚴,從描繪與時代相關的事件轉向了遠離現實的神話和純藝術。雖然除了法國和義大利,安格爾從未去過第三個國家,但是他卻憑著閱讀和想像,經常創作出有東方情調的作品,比如《土耳其浴室》《大宮女》都是此類題材的作品。

從《大宮女》中我們可以看到,一方面,他秉承著「世界上不存在第二種藝術,只有一種算藝術,其基礎是:永恆的美和自然」的理念,貪婪地在自然中尋找著美,另一方面,他卻經常用弱化形體稜角、扭轉或拉長形體等手法表現理想中的美,用他自己的話來說:至於談到真實性,我則偏愛稍微誇張一點,儘管這是有點冒險的。不過我知道,真實性有時候並不很真實,兩者之間的界限往往是間不容髮的。

雖然後來很長一段時間,因為與浪漫主義的論戰,安格爾被評論界認為是保守的學院派,但是他的的確確親口說過「我想做一個改革者」。

針鋒相對,與浪漫主義碰撞

安格爾的畫,總是給人柔和的感受,但是在現實境遇中,他卻總是深陷在爭論中不能自拔。安格爾與德拉克洛瓦,分別作為新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的代表人物,他們之間的論戰,總是被藝術界津津樂道。

不得不說,從今天的視角來看,隨著社會的發展,到了十九世紀,古典藝術的畫法和意識形態有了一定的局限性,浪漫主義所崇尚的撇開理性教條,崇尚熱情、想像和個人表達,成為當時藝術發展的一種必然。但是在當時,安格爾作為一名從小在法國南方城市長大、受到良好古典文化教育的優秀畫家,他僅僅是在堅持自己心中的藝術「真理」。

在形式上,安格爾代表的新古典主義推崇的是單純的美,畫作造型典雅、以素描為準、注重輪廓的完整,而輕色彩。德拉克洛瓦代表的浪漫主義,則重視色彩,講究在線條的團塊里孕育出藝術。安格爾曾說:「素描,是高度的藝術誠實。」他對素貓的認識不僅是藝術形式,更在於其意義和價值。德拉克洛瓦在日記中寫道:「好的素描只有與深沉的色彩結合,才會實現更強大的造型能量。」浪漫主義繪畫強調的筆觸,德拉克洛瓦認為它可以「幫助你塑造物體、表達情感」。而這對安格爾來說,是自然界里不存在的,是「虛假的天才的自我呈現」。

安格爾提倡古典主義,1825年,他被選為皇家美術院院士,1835—1841年,他擔任羅馬法蘭西學院院長,在教學中也一直傳達著自己的藝術思想。他重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強調繪畫基礎的訓練,制定了一系列為學院派奉為圭臬的古典主義原則。慢慢地,人們把抨擊的苗頭指向了安格爾,認為他是保守的學院派的代表。

在今天來看,安格爾與德拉克洛瓦的爭論實質上是不同美學思想之間的碰撞。安格爾在當時是以「高貴的單純與靜穆的偉大」為美學追求的。德拉克洛瓦背後則是感性美學思想。

終其一生,追求「清高絕俗和莊嚴肅穆之美」

安格爾是一位傑出的肖像畫家,可以說他在肖像畫中取得了最大和最應該受到承認的地位。著名的作品有《聖瑪麗夫人肖像》《里維耶夫人肖像》等。

早年,安格爾在義大利學習工作了很多年,在那些貧困的歲月里,他為了生計,畫了大量肖像畫。他的肖像畫太美了,慕名來請他作畫的人絡繹不絕。「生意」那麼好,來找他畫肖像的人幾乎都是達官顯貴,安格爾一定也賺得盆滿缽滿了吧?非也。安格爾作畫非常認真,創作周期很長,有時還會幾易其稿。此次展覽,展出了安格爾為這些肖像畫所做的大量草圖。也正是這樣的不計成本,令他近40歲還沒跳出「窮」這個圈子。

然而,他卻並不喜歡畫肖像,因為那佔用了他大量的時間,影響他自由創作的進度。安格爾從未掩飾過自己對肖像畫題材的蔑視。他曾在給好友吉拜爾的一封信里寫道:「這可憎的肖像畫啊!它們總是讓我無法全神貫注地去完成重要的事情。」1825年以後,安格爾的經濟狀況有所改善。他曾宣稱終止肖像畫創作,專心從事大型的歷史繪畫創作。不過,幾年之後,他又開始重新創作肖像,特別是為一些名媛作畫,目的並非是緩解經濟壓力,而是出自畫家的個人喜好。經安格爾之手,那些美麗、青春、典雅的容貌,在藝術中永存,與今天的觀眾相見。

安格爾最成功的一幅人體畫作品,用了畫家半生的時間,那就是被譽為有著「清高絕俗和莊嚴肅穆之美」的《泉》。從十九世紀20年代就開始構思的這幅畫,一直到1856年,也就是在畫家76歲的時候才最後完成。這幅畫所表現的是一個手托水罐、以正面姿勢站立的少女裸體形象。畫家把少女的恬靜、健康、美麗、清純、活力和生命力融會一體,盡情地訴諸筆端,創造出一個可與拉斐爾筆下集美於一身的「聖母」相媲美的少女形象。他在這幅畫上展示了可以得到人類普遍讚美的恬靜之美、抒情之美和純潔之美。有一位評論家參觀了《泉》後說:「這位少女是畫家衰年藝術的產兒,她的美姿已超出了所有女性,她集中了她們各自的美於一身,形象更富生氣,也更理想化。」

說到拉斐爾,從某種意義上講,他是安格爾「從未謀面的老師」。安格爾迷戀古希臘古羅馬,迷戀文藝復興,更迷戀拉斐爾。在晚年,安格爾總結自己的藝術創作,他覺得之所以能夠創造出一種個人獨有的創作辦法,得益於對古代藝術的熱愛、對自然之美的不斷品味、對義大利早期畫派的研究,但最重要的是學習了拉斐爾的作品。此次展品就包含多幅安格爾臨摹的拉斐爾畫作。

安格爾在拉斐爾的繪畫中,學到了將自然的美理想化的一種方法,實際上這種方法在古希臘繪畫中就有所體現。相傳,宙克西斯為公元前五世紀的一位希臘畫家。宙克西斯宣稱要畫一幅《美女海倫》。他不相信能夠在一個人身上找到他尋求的美,因為大自然不可能使一個單獨的對象在所有方面都完美無瑕。所以,他選擇了五名少女,宙克西斯選取了各個少女身上最美好的特徵作為作品的模特兒。

而安格爾也曾經說過:最精美的雕像從任何局部看,都永遠超越不了客觀自然,而我們所構想的也不能高於我們從自然造物身上所見到的美。我們唯一可以做的,是把這些美收集起來。(胡春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網 的精彩文章:

怎麼喝酒才最科學最安全?這「六個最佳」你一定要知道
文化消費迎「最強檔」

TAG:光明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