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6條大家不說,但你要知道的社會規則

16條大家不說,但你要知道的社會規則

社會上慢慢形成了很多不成文的規則。我剛畢業時什麼都不懂,吃了不少虧,也失去了很多機會。所謂「吃一塹長一智」,明白那些社會規則後總結如下:

1、吃吃喝喝都是無效社交,自己有價值才是王道。

現在社會上充斥著「人脈學」,於是很多人過於追求交際,煙酒不離身,飯局跑不停,美其名曰:結交朋友,日後好發展。

錯!一個菜鳥再怎麼交際,認識的還是菜鳥。人脈的本質就是交換,只有自己優秀了,才會吸引優秀的人來和你做朋友。

2、有些話是客套話,不要當真。

有次在同事家吃飯,吃得差不多,主人說:"菜夠不夠?不夠我再炒點。」結果有人說:「也行,那麻煩你。」主人懵了會就準備去炒菜,我們當時感覺有點尷尬。

客套話一定要聽得出:

「順路的話我送你回去吧?」——「謝謝,不必了,打車挺方便的」;

「要不留下來吃個飯?」——「謝謝,家人等我吃飯呢。」

他客氣,你明事理,大家都愉快。

如何判斷對方不是客套話?如果你婉拒他一再堅持,那就「恭敬不如從命」吧。

3、不要太顯露自己,樹大招風。

心理學有個概念叫做「相對剝奪感」,它是指當人們將自己的處境與其他人相比較,發現自己處於劣勢時所產生的受剝奪感,一般表現為憤怒、怨恨或不滿。

這種精神力量是很強的,一旦有人太拔尖,必然會引起部分人的嫉妒心理。所以低調是美德,更是一種保護。

4、在提出真正請求前,先拋出個更大的請求。

打個比方:你想找人借10萬,但最好不要開口就借10萬。可以先借15萬,當別人猶豫或者不答應時,你再提出借10萬,請求被同意的概率會大大增加。

這是心理學的「相互讓步」原理,但第二次請求表現得不那麼真誠,像是預謀已久,這個原則就會失效。

5、不要逞強,幫不了就拒絕。

很多時候我們都無法拒絕別人的請求,其實大可不必。出去旅個游幫人代購,別人還嫌貴。如果幫忙很費力,常常不討喜。不如你早早地拒絕,讓他有時間去找合適的人,也算是一種成全。

6、別人自嘲時,不是要你順著他的話去踩,而是要捧。

自嘲本身是一種高情商的行為,使自己更接地氣。結果你順著他的話,就把他踩土裡去了。正確姿勢:「你哪裡窮啦,你在我們之中算土豪啊」

7、話不要說太死,要留有餘地。

說「明天一定能做完」、「當然,我肯定做得到」結果沒做到怎麼辦?話說太死一般會被打臉。不如換成「我儘快做完」、「我試一試」。記住,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8、不要「只進不出」,他人送禮、請客一定要記下來、回饋。

哪怕別人贈大的,你回小的都是心意。禮輕情意重,利他的心態不能少。

9、別人沒有要你提建議時,不要傻乎乎提一堆建議,這是默認對方是傻子。

很多人描述問題只是想傾訴煩惱,沒想要你提建議,結果你還認認真真地提了一堆——對方心想:你說的這些建議我就不知道么?

10、主動承擔比被動接受效果好百倍。

當領導不知道把困難任務派給誰,這時你站出來必然讓領導眼前一亮,留下深刻印象。

我比較常做的事就是,知道這個任務大概率會分配給我,在領導還在醞釀怎麼開口派任務給我時,主動站出來承擔,效果很好。

11、提出請求時,後面附帶一個理由更令人信服。

感受下:「請你今晚馬上把報告趕出來」和「請你今晚馬上把報告趕出來,因為明天上級就要來檢查了」兩者的效果。注意:即使是上級要求下級,附帶理由也會讓人感覺更有親和力。

12、幫忙要保持自己的原則。

有些人喜歡無底線幫別人,容易陷入「老好人」的困局。因為別人對你的期望越來越高,一旦哪天做不到,他人會心存埋怨。

13、判斷一個人到底如何,看看他最親近的朋友就知道了。

所謂「物以類聚」,因為有相似點,他們才能成為朋友。

14、在憤怒、悲哀等情緒下不要做出任何決定,不然會後悔。

先安撫自己的情緒,這裡有個處理消極情緒的技巧:有情緒時,問自己為什麼會憤怒/怨恨/傷心.....觀察自己的消極情緒,以第三者的角度來熟悉那種感覺,慢慢接納它們,直到平復。

15、在撥通電話過程中,盡量不要和旁人說話。

對方接到電話的前兩秒還要聽到你和旁人說話,會感到很不被尊重。

16、和領導或客戶溝通時,不要給他們太多選擇。

選擇太多讓人更加迷茫,提出2、3個最好的選項就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聚之肖 的精彩文章:

不懂應對吐槽,你的人緣會越來越差
和領導相處,懂這4點就夠了

TAG:聚之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