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激光電視以「無屏」作為宣傳噱頭 是不負責任的謊言

激光電視以「無屏」作為宣傳噱頭 是不負責任的謊言

【家電網 HEA.CN 2018年3月1日微信原創】作為家庭投影儀的分支,以激光作為光源的短焦投影儀定位於80英寸以上畫面市場的空位,內置「智能電視」類似的系統可以滿足在線觀影需求的家用投影儀,這種以「激光電視」為概念的新電器品類以不菲的售價出現在市場中,並受到了部份影視愛好者的青睞。但是由於市場對此新事物過於陌生,加之坊間評測普遍有商業驅動的痕迹,「激光電視」售方與消費市場的信息處於完全傾斜姿態,甚至有個別品牌為打擊大尺寸平板電視屏體高成本而釋出「無屏電視」的概念。被稱為「激光電視」的家用激光投影儀真的不需要屏幕嗎?

產業專家告訴家電網稱,電視的根本使命是讓用戶欣賞優質的畫面為本份,投影儀確實可以在任何物理平面上投射出影像,但如果想獲得可以接受的畫質仍然需要價格不菲的「投影屏」配合使用。一台自稱為電視的產品不能墮落到與手電筒為伍,「激光電視」若以「無屏」作為宣傳噱頭則是個十足的謊言。

電視機歷史劃重點:芯+屏

據HEA了解,電視機自1925年發明以來,經歷了從黑白到彩色、從圓角CRT到平面特麗瓏、從自發光等離子到LCD、OLED和QLED並存等數個階段,電視機的發展與屏體的技術更迭息息相關,新生代產品要麼是在顯示效果上越發真實細膩,要麼是在屏體形態上更為精緻。

顯示產業人士告訴家電網,消費級電視機的主流尺寸隨著製造工藝的提升每年也在增長,2008年40英寸可謂奢侈尺寸,而十年後電視機主流型號己經達到了65英寸。但是該人士繼續向HEA表示,值得注意的是下一個10年屏幕尺寸的增長不可能躍升幅度那麼巨大,即便全球液晶10.5代線產能全面鋪展後,消費級電視機尺寸最終將停步於80英寸左右。

在超過80寸的領域裡,始終無法做到尺寸和價格的平衡。一台100寸的電視機造價超過40萬元,難以進入一般消費者家庭。事實上在10.5代線上可以做到大於100英寸的液晶電視產品,但是由於單片單切不符合經濟型產品的原則,因此10.5代線保持80英寸8K解析度*6片的經濟切割將是未來5到10年的終級狀態。

但是消費者也有向更大屏幕尋求的驅動力,人們對電視尺寸的要求也越發向電影屏幕發起挑戰,這造就了「無屏」激光電視的用武之地。

自2014年消費市場出現第一款投影電視以來,「無屏」電視的概念大肆地闖進消費者的視野里,其後各電視廠商陸續跟進,各品牌爭相發布智能影院、激光短投等產品,一時間「無屏電視」、「激光電視」的概念大受媒體熱捧。然而,除了可以投射出大於80英寸的畫面外,「激光電視」在解析度、場景適配、亮度、色彩、壽命甚至售價上都不存在「顛覆」傳統電視的理由,而「不需要象電視那樣昂貴的屏」是激光電視的優勢也是實實在在的騙局。

如果是電視,志向就不是只手電筒

從技術層面看,目前所謂的激光電視實際上就是配備電視操作系統的投影儀,本質是採用反射式超短焦投影技術的激光光源投影機,它的硬體由反射式超短焦投影機和投影幕布組成。目前市售機型中存在投影式和掃描式兩種機制以及DLP和DMD等解決方案,但是其共同的原理同是激光器將信號送到激光單元內部的數據機上,視頻數據通過調幅轉換成光學信息,帶有紅綠藍光纖的三分射線組合成單一的激光射線,而包含所有圖像信息的激光束在通過光纜送到放映頭,最後投射到銀幕上。也就是說,主打無屏概念的激光電視依然需要一個投射面,而這個投射面通常是一塊去除環境光加強顯示效果的幕布。

機智的PPT夥伴們之所以敢強調「激光電視」可以無屏化,是因為在家庭使用環境里若實現顯影時「屏」並非像電視機那樣是必需的,前提是犧牲掉絕大部分觀看體驗。

幕布,被稱為投射幕,也可以稱為投射屏幕,和白牆的區別在於,特殊幕布物理表層還會覆蓋一層光學材料,用來提高反射性能,如提高對比度、擴大視角、提高解析度等,白牆則不具備這些效果。

另外看似表面平整白牆實際上是達不到顯象級平整要求的,因此激光束通過牆面後的漫反射不均勻,會對畫面的可視角產生影響,一定情況下,還會造成嚴重偏色。白牆另一個主要的問題是缺乏邊框。幕布邊框的作用是提升視頻的對比度和亮度,如果採用白牆作為投射面,則會降低視頻的視覺效果。

此外,市面上幕布塗上光學材料後一般呈現灰色,可以增加畫面的對比度,而就算把牆面塗成灰色,卻無法取得相同效果。

投影最大的課題是抗環境光

環境光是所有顯示設備的的公共課題,在環境亮度高的情況下,人眼對亮度的感知容易出現偏差,視覺上會感覺亮度不足。這是視覺對「對比度損失」的理解偏差,也就是瞳孔光圈效應和感光細胞感光物質合成速度、視覺型號傳遞神經元敏感閾值調節的結果。也就是說,環境光是亮度感知的一大殺手。

在液晶以及OLED等平板顯示產品的屏幕里有一個叫做「上偏光片」的結構,這個結構在成像時不發揮作用,而是在外部環境光照射之後,吸收50%的環境光,而透過的環境光剛好滿足液晶的開關條件——即只有打開光路的、呈現明亮畫面液晶結構處有反射光,其他部分則繼續被吸收。而OLED屏幕採用「圓偏光片」,透過偏光片的50%會在被面板底層反射的前後經過兩次四分之一波長偏振調整,調整後的偏振光偏振極性調轉,被偏光片再次吸收,大部分不能反射出顯示面板。

而激光投影儀由於沒有面板結構,缺乏吸收環境光的上偏光片,當激光通過投射面時,投射面會連同環境光一同反射到人的眼睛裡。再加上人眼對「對比度損失」的理解偏差,最終導致投射面上視頻的比對度下降。這就是在強環境光的情況下,投影機顯示效果差的原因。

因此,無屏電視必須配合抗光幕,才能夠有比較好的顯示效果。市面上常用的抗光幕分為兩類,一類是黑柵,黑柵因為具有特殊的光學結構並將能夠吸收環境光的「黑色膜層光柵」、控制光路方向的「微稜鏡」、特製的「微表面結構擴散膜」、高反射率的「波珠反光層」等材料進行結合。黑色膜層光柵採用水平「百葉窗」形式並呈立體排列,投影光線能夠最大限度的通過,同時在微稜鏡的幫助下,能夠吸收大部分環境光。因此投影能夠在這種幕布上較好的還原色彩。

另一種則是菲涅爾光學屏幕,菲涅爾實際上是由多個菲涅爾鏡頭組成的光學屏幕。也就是說,菲涅爾光學屏幕是硬屏。菲涅爾光學屏幕有兩種濾光系統,一是高對比度柱狀鏡頭光學原理——在兩層透鏡之間的光學鏡頭便面覆蓋一層可以吸收環境光的黑色素層,柱狀的鏡頭能夠拾取投影機的光線,並傳送到觀眾眼裡,而環境光則被吸收掉了。二是高對比度波珠光學原理——使用細小的黑波珠,並在一側噴塗上一層黑色素層。黑波珠能夠拾取投影機的光線,並傳送到觀眾眼裡,其餘環境光則直接被吸收掉。比起白牆,菲涅爾光學屏幕擁有更高的對比度,同時全方位抗環境光,能夠吸收上方及左右的環境光。

在上面兩種抗光技術的加持下,無屏激光電視能夠獲得不錯的對比度和畫面效果,但是吸收光線的同時,會導致投射亮度的損失,也意味著如果無屏激光電視想要獲得更好的顯示效果,需要具有抗光屬性的投影屏幕。這實際上是對「無屏」概念的一種否定。

投影場景配置嚴苛過平板電視

在對環境光近乎苛刻的要求之下,無屏激光電視的小巧、便攜已經沒有任何意義。無屏激光電視需要一個投射面,理想情況下,還需要搭配一塊抗光幕。這意味著,無屏激光電視無法在戶外、地鐵或道路上靈活使用。另外,激光對投射面的平整度要求較高,不符合要求會出現畫面變形的現象。就移動性而言,用戶體驗極差。

就應用場景而言,大屏激光電視主要應用於如大型會議室、賓館設施、市政建設等大型場館中,對於普通家庭來說,入室難度不低。以比例為16:9,投射尺寸為120寸的的無屏激光電視來看,屏幕的寬度為266cm,這種尺寸的菲涅爾光學屏幕,難以進入電梯,運輸只能採取吊的方式,也要求客廳擁有一塊超過266cm的平整牆面,這對普通家庭的戶型來說過於苛刻。

同時,由於激光電視採用透射式,雖然屏幕薄,但激光發射器具有一定的厚度,雖然滿足了大尺寸的要求,但激光電視先天的顯像原理使得激光電視會有外置的投影裝置需要放在面板前方,這對於希望節省使用空間的用戶而言也並非一個好選擇。因此激光電視需要下沉並可以自由適配最小到60寸的尺寸。

實際上,在無屏激光電視上填充各種各樣的概念,通過廠商和部分媒體輿論的誘導,對激光電視未來將取代液晶電視發揮「中流砥柱」的美好願景恰恰折射了,廠商對產品本身的不自信,以及誤導「無屏」的激光電視只是概念性、小眾級的玩物。

家電網

HEA.CN| 最具影響力的深度原創科技門戶

涉獵| 家電、數碼、財經、電動汽車、家用清潔能源、VR、海外科技與投資

時評及投資建議僅代表作者個人意見

編輯 / 作者:南來的風

—敬 請 評 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家電網 的精彩文章:

未來電視是一張搭載5G、AI晶元與盒子的「壁紙」?
差點被旅行的青蛙幹掉,電視遊戲的未來還有詩和遠方?

TAG:家電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