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會澤十景之十——飲虹雲陣

會澤十景之十——飲虹雲陣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會澤十景

千峰翠碧雨蒙蒙

雨霽雲收騰彩虹

欲飲南山清泉水

緊追雲陣不追風

上面這首詩,是現代詩人唐君德所吟「會澤十景」中的「飲虹雲陣」詩,全詩通俗易懂,將雨後放晴,一條彩虹橫跨金鐘壩子,緊追雲陣,欲飲南山清泉水的自然景觀寫得十分到位,它在所有吟詠「會澤十景」中的「飲虹雲陣」一景中可以算做比較好的一首。

彩虹,是大氣中一種光的自然現象,當天空中的小水珠經太陽照射發生折射和反射作用,因而形成圓弧形的彩帶,呈現紅、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這種圓弧帶出現兩個,紅色在外,紫色在內,顏色較淡的稱「虹」,也稱雄虹;紅色在內,紫色在外,顏色較淡的稱「霓」,也稱雌虹。

在會澤,對「飲虹雲陣」這一自然景觀的有兩種解釋,《東川府志》載:「飲虹山,在府城西三里,士人以『飲虹雲陣』為一景。」這種說法的意思是:會澤縣城西邊有一座山,這座山就是飲虹山,也就是我們在「翠屏春曉」一景中說的護山,飲虹山前面即為「龍潭」,潭水即從此山腹中流出。夏天飲虹山上的雲彩,變幻多端,時而形成圖案,時而形成山巒,時而形成動物和人的形象,霞光里五彩繽紛,煞是好看,故名「飲虹雲陣」—即飲虹山的布雲列陣,此為第一種說法。

第二種說法為:夏秋季節,雷雨降臨,翠屏山之南門箐的上空,雨霽雲收,出現了一道彩虹,它頭直插深箐,尾在頭塘,形成一條五彩繽紛的弧形,初起時,顏色鮮艷,後慢慢變窄,變暗直到雷雨來消失。會澤人稱此為「虹(會澤人讀gang)吃水」。

看來兩種解釋,第一種即「飲虹山之雲陣」,會澤的前輩都認為沒有人領略過;第二種即「飲南山之水的虹而布下的雲陣」,符合會澤人稱此為「虹吃水」,劉堯民先生的「虹飲南山卧夕曛(黃昏)」也即吟此,而且此景一般在夏秋之季均可看到。

在會澤,吟詠「飲虹雲陣」一景的,首推知府方桂,他寫道:

層岩吐氣鬱蓊稠

彩徹重宵興滿樓

鷲嶺螮蝀牛首下

奇峰蒼狗雁行頭

江南端色山成景

塞北陰翳風掃憂

才合排空時雨遍

碧天如沐淡煙收

整首詩的意思為:層層疊疊的山岩吐著瑞氣,致使草木茂盛,一片蔥綠,在這明亮的色彩反覆照耀著的夜晚,更使我的興緻溢滿畫樓。也是這樣的景色預兆下,第二天,鷲嶺的彩虹橫卧於牯牛山下,奇峰下變幻多端的白雲蒼狗出現在大雁飛行的前頭。江南有此瑞色山巒成景,塞北的陰翳因風橫掃,去掉了憂愁,微小的雨珠排空時雨應時而下,瞬間,晴朗的天空如水洗一般,淡淡的青煙也開始收斂,不知跑到哪兒去了。

到了晚清光緒年間,知府蔡元燮對「飲虹雲陣」這樣寫道:

眾山如天馬 勢如挾雲走

夏氣多鬱蒸 奇峰積愈厚

瑞光上成霓 精彩下垂斗

縈澗或雌雄 擁巒迷左右

圖豈魚復排 壁騰蠶從陡

昔作雨洗兵 時與風為友

永慰雲霓情 四郊佔大有

其詩的意思是:群山崢嶸,如天馬行空,磅礴氣勢,象裹著雲霧奔走。夏日的水蒸氣濃郁而蒸蔚,形成奇峰,愈積愈厚,祥瑞之光飛升後化作霓虹,如精美的彩帶下垂如北斗,它繚繞山澗變為雌霓雄虹,這副畫圖難道是蜀之先王魚鳧開闢蜀地時所作的安排,峭壁騰躍比蠶叢蜀道還陡峭,昔日化虹成雨撲滅戰火,如今它與風為友,光臨人間,我永遠欣慰雲霓彩虹之情,使廣闊的田野永葆豐收。

到了現代,春蠶詩社社長楊德輝這樣寫道:

蒙蒙煙雨甚披紛

氣色天馬耀彩曛

跨過虹橋何處是

凄迷醉眼看流雲

會澤十景中的「飲虹雲陣」一景,是大自然留給會澤人的自然景觀,一陣雷雨過後,一條彩虹橫跨金鐘壩子,雨霽雲收的上空,雲行雨施後的彩虹,五彩繽紛,雌霓雄虹,此時雨後放晴,但仍細雨霏霏。西邊天空,一輪紅日雲蒸霞蔚,雲譎波詭,面對五彩的彩虹,不禁引起了詩人的突發奇想,在一片浮想聯翩中,提出了「跨過虹橋何處是」的疑問。是的,跨著彩虹過去,那將又是一個什麼樣的天地呢?

往期會澤彩虹文章

會澤這天氣!出太陽!下白雨!挂彩虹!下著下著沒得雨!

會澤今早天空驚現奇異彩虹!還是雙彩虹!

文:卞伯澤先生

圖:流浪的小魚、會澤萬事通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會澤萬事通 的精彩文章:

青海省田徑隊首次到會澤高原訓練基地集訓

TAG:會澤萬事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