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論人類的終極思考和教育的關係

論人類的終極思考和教育的關係

是否超越自然?

回答:沒有。

如果自然在生物界有效的原則是進化。那麼人是否也應該包含在其中。

當然我們得研究進化論本身意味著什麼?

關於教育應該符合這些自然界的所有已經證實的原則。

人類服從自然世界的通用規則,包含物理,化學,生物學等。

那麼最重要的又是進化論了。

那麼我們的教育應該符合進化論所有的基本前提和規則。至少應該承認這個事實。基於這個事實我們設計我們的教育。

關於進化論,具有爭議的是社會進化論,還有一個是優生學。

我們回到對人的基本理解。人類是由個人組成的。個人之間毫無疑問有差異,也有相同,我們準確的描述是大同小異。但是對於具體問題來說,這種差異我們可以看成是比較大的。我們把人類的各種性格特徵,生理特徵,心理特徵,行為特徵等在不同時期出現的特徵進行分類,我們就會把人分成很多種類別,在同一個時期內,人可以依據某種性狀分成很多類型。就這個性狀來說他們是差異的,但是差異的大小也不見得是一樣的。因為性狀的差異是漸進的,在宏觀上我們很難分辨是具有絕對差異的。除非我們研究到基因層面,我們可以分析得出絕對差異。

基於以上的分類原則,我們則可以把學生分為很多種類別,注意,按照不同性狀和特徵來分就會得出不一樣的分類結果。這是正常的。有多少特徵,就會產生多少種分法。

進化的原則是:不斷的進化出最大化的適應自然的物種。

人類在進化上現在可以知道是達到很高的高度。因為我們所能適應的環境已經十分強。我們甚至通過智力來創造工具上到了月球和太空。人類已經不再以體力來體現進化的高度了,很多動物還在體能之上的階段,或者他們很多情況下確實如何,不排除已經開始在智力上展現出優勢。智能是包含多元的。我說的智能是超越所謂的傳統的智商,這裡我想說也許加德納的多元智能是更加接近的。

生物進化從單細胞生物到多細胞協作體,再到多細胞協作體之間的小合作(人與人之間的合作,人類使用其他動物的共生情況)---雌雄合作-----家庭合作-----部落血緣合作----大種族合作----國家合作(跨種族的)-----跨國家的合作(地球人之間合作)。從另外角度來說,我們從強調單個競爭到更多強調大跨越合作的趨勢發展。

這裡於是可以解釋人類競爭與合作的關係:人類既是競爭的,又是合作的。但是已經出現一種群體分工的趨勢,如過去單個細胞承擔所有生命功能一樣,現在每個細胞趨於承擔相對獨立的任務,然後考細胞之間的合作來實現更加高級的功能。當然不代表細胞之間沒有競爭,但是這種競爭已經弱化了,凸顯出來的是合作能力,甚至出現犧牲自我的情況,比如四腳蛇通過斷掉自己的尾巴一團細胞,來實現四腳蛇的生命的延續。到現在我們似乎知道真諦就是DNA,也就是進化的核心。為了DNA的延續,可以犧牲一部分細胞。過去是在單個生命體裡面發生這種犧牲,到現在開始出現在群體裡面出現犧牲情況,比如很多軍人在犧牲自己的情況下拯救了整個基因庫的保存下去,這點則開始進入基因群延續的高級階段。從此基因庫開始發揮作用,延續的不僅是單個基因的自私行為,出現了我們甚至可以稱之為超級生物的群體生物群,比如螞蟻群,單個螞蟻並沒有全部螞蟻功能,所以我更加傾向於理解整個螞蟻群為一個生命體單位。如果人類也開始進入這樣的階段,則開始出現人的分工情況,這裡確實面臨一個問題就是人類的分工出現所謂的高低層次問題。我不確定這種層次是否已經真實的存在,但是種種證據顯示,人的分工已經開始越來越細化。就如一個工廠一樣,每個職員在一個位置,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情,整個機構系統就會自然的完成任務。過去我們通常說這是一個所謂的階級的產生。現在我覺得我們得糾正這個概念,我們過去充滿了歧視來看待這些階層的劃分。不同社會階層獲得的聲譽是不一樣的,以至於底層的通常是受到不公的待遇的。事實是我們從職業劃分,可能導致在人類性格上出現強化某種性狀的可能。一旦人類出現某種人喜歡和某種人結婚,導致的後代強化了這種性狀,如果這種性狀更加能夠適應自然,那麼會得到強化,由於人類智商的不斷發展,機械計劃(機器人)進化速度已經超過肢體進化的速度,使得智能在某種意義上更加突出和重要。慢慢的依靠單獨體力優勢的,或者在智能上缺乏優勢的,等不利於整體進化的性狀會慢慢損失掉。這過程可能通過性選擇來實現。在末尾的生物更加可能不會獲得異性的青睞。注意,在這裡很多人會誤解或者曲解這種意思,變成種族優先論,或者製造種族優勝劣汰的能力。或者出現納粹的悲劇。我想這樣解釋比較合理。我說過,這是一個通過自然的性選擇來實現末尾淘汰。並沒有說使用人為的強制干擾來實現。

我說一個原則:如果一個個體無法在一個群體裡面提供必要的貢獻,使得這個群體具備更多競爭力。那麼這個性狀人將會減少。長期以往,則會消失殆盡。

如果我們不能作為這個大細胞機器群體裡面擔任某些功能和責任,那麼我們將會被淘汰。這確實是殘酷的。然而這就是自然法則,自然法則並不會因為人類的主觀感情而不去這麼做。

然而有個問題,我們應該如何對待弱勢群體?原則上來說,我們都有可能變成弱勢群體的可能性,就我們這一代,我們可能面臨大量是事故,使得我們變成缺陷嚴重的人,在我們的後代,我們任何後代都會面臨基因缺陷或者變異帶來的變成弱勢兒童的概率,還有,本身我們人類進化出了同情心,我們應該鼓勵這種同情心,這種同情心使得我們更好的相互理解,我們更好的實現群體內相互溝通交流,這種同情心使得我們獲得了太多,如果我們對待弱勢群體表示忽視,我們的同情心會弱化,降低我們正常之間和信任和合作能力。

基於上面的原因,我們需要好好的保障弱勢群體,但是我並不鼓勵絕對的平等,在財富和權利上的差異是可以的,如果財富和權利的獲得是符合整體發展的,那麼這就是最合理的。但是我們今天的社會,遠遠沒有到達財富和分配最佳配置的時候,也許這是一個理想極限,我們只能無限接近,而做不到完美,但是這肯定是一個趨勢。讓最適合的人獲得適合的權利和財富不是一種不公平,而是因為這樣做更加符合群體利益。比如精英管理的社會模式,是相對比較合適的。基於社會智力差異,我們人類不可能每個人都一樣聰明,必然會有些人會無法適應這麼複雜的社會管理活動。如果一個無知的人掌控了社會管理大權,必然會帶來一個種族的災難期。所以,一群社會精英和普通民眾一起管理,是一個比較合理的狀態,這有些像美國的選舉制度,雙軌制。

很多人會說,是否讓這些當官的永遠當官下去,我不是這個意思,我們常說選擇最佳的來做這個位置,是保持一定的流通量的,社會層次之間是可以流通的。最好的社會不是沒有分化,而是能夠及時發現和提拔適合的人選上升,給與沒有能力的人下降(儘管沒有人願意下降)。每個人只要具備這樣的能力都會得到相應的位置。

好,我說我們的流通量,但是毫無疑問,高層的人繼續在能力上的擁有優勢後代的概率比低階層的上升的概率要大,這樣想去,高層的人和高層的通婚,會不斷強化某種人類性狀,使得這個能力越發明顯,後面的人越來越難以趕上。久遠之後,新的人類明顯特徵就產生了。更久遠之後,假如達到上億年之後,不同層次之間失去通婚生育能力之時,新的人類就產生了。當然也許那一天機器人進化也許更快,已經遠超人類進化速度了。

各位朋友,不管我們如何強調平等,但是事實上人類從來就沒有平等過,平等是一個概念,是用來追求的,而不是一個事實。我也認同我們需要在人格上平等,但是如果在先天性的差異上導致的不平等,我們則無能為力。然而進化更是不平等的,平等只是我們人類的社會需求,一旦我們達到最佳的社會分配模式,平等一詞則不再那麼重要,因為每個個人都是坐著他最佳的位置,不同的人適合不同的位置,當然他們之間會有相互的不滿,抱怨,說這不平等,但是這僅僅是無用的抱怨,這是最佳安排。然而需要警惕的是這樣的社會你別指望真的會絕對達到,只有無限接近的可能。絕對平等只是一個理論極限。所以你們依然可以懷疑這個社會是否平等,是否是最佳的方式。正是這種懷疑推動了社會的平等更加靠前。這裡的平等定義和我們傳統的人人獲得平等是不一樣的。這裡的平等是每個人獲得自己應該所在的位置的平等。也就是說,每個人在最佳的位置狀態就是平等,比如市長的工資就是比普通工人高,我們不能說這是不平等的,相反只要這個市長是合法獲得的,他最適合當市長,最能給整個地區人民帶來好處,他當並且獲得回報就是最平等的。

通過以上的人類口性狀的模擬,發現進化論確實可以在人類群體裡面發揮作用的。頂尖的性狀會毫無疑問的不斷強化,而且人口質量會朝著前進的方向推移,後方的人不斷被淘汰。這些在社會文化的發展中也是同樣發揮作用。以此我駁回我上面的論斷,人類已經沒有辦法進化出新的獨立人種了。不存在階層隔絕這個概念,至少在進化上不成立。之所以不成立是因為中間部分的人沒有因為地理隔絕而沒有通婚交配。使得產生的後代裡面總是能夠相互通婚。無法獨立進化出新物種,但是如果發生地理隔絕,比如到達火星後,假如只有聰明人才能上到火星,那麼在火星的人會慢慢形成性的性狀,因為火星的環境和地球不一樣,所以會選擇出新的性狀,並且強化。

人類由於技術能力的發展,對自然的基本約束越來越不敏感。但是新的規則又產生了,就是智力,但是始終不變的是整個群體的進化,群體之間的合作,變得更加重要。

關於馬爾薩斯的人口極限理論,我們認為還是適用的,只是現在人類的技術發展,使得地球資源還是能夠滿足不同層次的人的需求。但是一旦達到技術不能解決的一面,弱肉強食的一面就會爆發。也就是資源還沒有足夠稀缺。使得合作站在上風。在資源極限情況下,控制技術的暴力手段變成競爭優勢,也就是戰爭勝利的基本條件。這時候對末尾淘汰是最殘酷的。這個時候也是考驗人類道德的時候了。

注意我不是說現在當下的精英就是最好的精英,我對於目前的社會的精英感到不滿,我認為很多人不配這個位置,他們通過不公平手段獲得了這個位置,並非最佳配置。記住,這個最佳配置是一個理性狀態,所以大家不必擔心有完全絕對的精英。也就是說永遠有不合適的人在那裡混日子,最佳的制度是拉下這些人,提升能夠擔任的人。這是我們社會應該關注的,而不是什麼平民管理整個社會。

然而很多人會說,那麼底層的並不需要了。我的回答是,為何底層的人收益很低,是因為能夠提供同類服務的人很多的原因。按照市場原則,稀缺性才是決定一個人收益的根本因素。隨著機械對基本簡單工作的替代,毫無疑問,底層人的工作將會被替代。這時候,便是出現了末尾淘汰的現象。這種淘汰是通過婚姻篩選來實現的。

但是有些朋友說如果社會男女人口相當的話,每個人都會產生後代,就無所謂淘汰這一個辭彙了。

我說這確實會是這樣,但是社會工作機會的損失,導致收益的降低,再加上他們的後代對現代更加難以適應,使得他們參與社會分工的概率降低,反而可能導致成為違法犯罪的概率增加。

我想強調的是,今天的人類財富和權利分配遠沒有達到理想分配附近,今天政府被少數人壟斷,金融,知識等。當下的少數人,大多數並不是最佳的配置。要實現這樣最佳的配置,我們需要建立一個更加科學的人評價制度,教育制度,社會制度等,以保障順利上升和順利下降,底層人也有所保障。

我想說末尾淘汰不是我們人為的強制行為,而是一種婚姻選擇的結果。我們人類不能一直人口增長,如果在我們走出地球之前,我們沒有辦法解決資源稀缺問題,戰爭的爆發是難免的。目前我們沒有證據表明我們不會出現那一刻。知識的壟斷,金融,獨裁政府等都是阻礙人類快速進入最佳分配的現象,所謂的當下大多不公平問題就是源於這些壟斷。

你確定人類必須合作嗎?對的,因為沒有合作,就沒有人類今天。進化上的優勢體現在更大範圍的合作,因為人類任務的複雜程度。需要人類能力的多元化,資源的多元化。這種多元化,也就是最大的優勢產生了。這點體現在移民帶來的優勢,我說的移民必須是相對平衡比例的。如果出現兩個大派別,有可能轉化為戰爭或紛爭。所以混雜程度較高的移民構成,會導致新的文明優勢。還有一個現象,決定著優勢的是,優勢是建立在篩選性移民的。移民不是全部的人,而是篩選具備一定性狀的人才敢於出去,這點比如冒險精神等。

合作和競爭是什麼關係?

進犯行為說明每個動物都是賭徒,為了獲得最大的好處,他們傾向於坐等良機而不是窮凶極惡

同種群的兩個動物為了爭奪食物、領地、配偶等資源勢必要進行一場搏鬥。常識認為這場搏鬥越激烈越好,因為狹路相逢勇者勝,戰勝者才會贏得資源讓自己的基因存活下去。但是從自私的基因這一觀點來看,那種破釜沉舟的好鬥精神不會帶來好處,也會造成損失,而且不僅是時間和精力的損失,因為其他的競爭對手也會搶奪勝利成果,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窮凶極惡並不可取。只有暫時克制自己,坐等良機到來,等到對手虛弱的時候再趁機行事,自己方能安全生存,這才是明智之舉。看吧,常識往往會使人誤入歧途啊。

以上的案例得出,在更極端的情況下會產生合作,當合作能夠帶來更多資源的時候,那麼顯然這是一個雙贏的局面。於是合作者被在新的策略競賽裡面保留下來了。我只能說,這在某個階段,是更加有優勢,但是永遠會有不喜歡合作也還能生存的情況,於是競爭和合作混雜的在一個世界裡面看到,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競爭者越來越少,出現的概率在不斷降低,但是記住變為零的是不可能的。知道發展到很高的境界,使得這個性狀無法挽回的時候,這時候算是徹底的進化了。對自然的適應力增加了。

但是記住,以上的情況僅僅發生在合作能夠帶來更多好處的情況下,一旦達到理論的極限,合作不管如何都難以滿足好處了,這時候,競爭會再次回歸優勢。這就是猶如世界末日般的殘酷之日,暴力優勢便產生了。

錯,以上的推理有漏洞,應該分為兩種情況,第一種是資源增長低於生物數量需求增長,這時候,合作依然是奏效的,但是末尾淘汰的概率出現了,也就是這個基因庫機械開始放棄末尾的部分個體,來保全所謂優秀的個體,這時候出現飢餓等大量不利於弱勢群體的情況,使得弱勢群體範圍擴大,當然也會導致底層的合作對抗,但是優勢掌握在高層群體裡面,這時候這個基因機械分為兩個陣營,相互消耗,最後爆發暴動,使得個體數量銳減,而實現了末位的徹底清除。

醫學加速了我們的進化

而種群數量的擴大,對人類意義非凡,這意味著,我們的多樣性是越來越龐大,未來,使得我們對抗自然界危機的能力也越來越大(種群數量是一個進化上的非常關鍵概念,

如果一個幾千人的群體,這個群體太小,突然遇到一場瘟疫,全掛掉,而幾十億人,則沒關係,這就是為什麼現代很多疾病,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266601

以上的論證證明了群體數量和多樣性的優勢。然而合作和智力的發展有利於這個現象的出現。低級的競爭已經不是主流。

常識上都認為,在囚徒困境博弈里,不論採取什麼樣的對策,背叛策略總是最為划算的。但是道金斯教授又介紹了更加複雜的重複性博弈論,用數學加計算機的方式得出結論,只有在一次性的簡單博弈中,背叛才是理性的策略,而在重複性博弈里,善良策略總是奏效的,能夠帶來更大的收益。因此,即使我們都是由自私的基因掌舵,好人終將有好報。

善良的證據。

得出結論,高質量人口的後代應該變多,國家在制定政策方面應該有所傾斜,把這些人的孩子生下,轉移到普通家庭撫養,並且政府給與補貼給與這樣的家庭其他孩子同等權利和物質補貼,鼓勵窮人通過撫養高素質的後代,甚至可以放棄自己的生育權利獲得更高的補貼。然而這個過程必須是自願的。依照人類的基本權利,每個人的生育權利是一致的,並且是自由的。強制是一種不道德的,也是違法的,違背人類基本原則的事情。但是採取鼓勵和補貼,是一種合理的方式。

關於養老的問題,或者指定養老福利制度,對於窮人給與養老高額保障。不必擔心養兒防老。幫助窮人避孕,避免過度生育,加強正確引導,改善他們的生活水平。以高額的補償作為他們不生的選擇。或者通過經濟學來調整人口,制定法律,比如正常的家庭一般生兩個,而且避免性別篩選,保持性別平衡,用高額養老保障來避免養兒防老。

通過可購買生育配額的方式來調控。這種配額稅,補貼在沒有養兒養老的人那裡。間接的相當於認領了兒子來照顧自己的未來。

制定計劃法律依然是最有效的方式,教育也是一種。改變某種文化也是一種。我們必須意識到如果末尾的人更多會導致更大的災難。比如當人口過快增長和資源的矛盾會出現馬爾薩斯陷阱的概率增大。而高質量的人口,也會使得人類進化更快適應未來環境,包含走出地球,或者技術進步。

關於末端人口的多樣性價值是肯定的,我們避免過快淘汰,因為我們不能確定哪些是我們基因庫里真正不需要的,自然變化無窮,我們任然不要過於自信。所以我不是說要消滅掉,而是至少不要過快增長。

以上都是基於我們地球資源的有限性。我們不像過去那樣有很多荒野可以開拓了。資源的有限性,使得我們必須謹慎行事。

IB「概念式」教學案例

針對「變化」這個概念,孩子的理解能力是如何螺旋式上升的呢?

一年級

主題:了解各年齡段的人的特點有助於我們了解自身。

學習目標:理解年齡增長與身體變化之間的關係。

二年級

主題:社區將人們聯繫在一起。

學習目標:理解到社區是如何發展與變化的。

三年級

主題:商品交易的方式會影響經濟的發展。

學習目標:理解當代的購物方式變化對經濟造成的影響,比如網購等。

四年級

主題:生命體會根據環境的變化而變化。

學習目標:理解環境變化對生物進化的影響。

五年級

主題:科學家正在尋找新的方法轉化並儲存能源。

學習目標:理解能源之間的轉化關係與能源領域的革新發展。

孩子通過在不同知識領域的探索學習會發現「變化」這個概念貫穿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無論是對經濟、歷史、還是科技,抑或是我們生活的空間,孩子都有了更為宏觀的把控與理解,也更能看到不同事物之間的聯繫。

這就是是IBPYP項目所崇尚的「概念主導」的教學方式,而且更為關鍵的是,IB官方並沒有規定的主題,所以每一個主題都是由每一個學校根據自身特點而編寫的。這也意味著,IB項目對於教師團隊的要求遠高於一般課程體系。

這精心篩選出來的八大概念分別為:形式;功能;原因;變化;聯繫;觀點;責任;反思。

核心學科的教學需遵循以下原則:(一)讓學生參與知識獲取的過程。教學應促使學生通過思考,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二)增加學科知識的深度。在教學中令學生深刻理解所學知識。(三)注重知識的實際運用。課程設計和教學應當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使知識與學生個人的真實世界有所關聯,從而加深對學科的理解。(四)融入跨學科問題。要將跨學科的主題(全球意識,財政、經濟、商業和企業能力,公民素養,健康素養,環境素養等)貫穿於核心課程之中。

大部分進步主義教育家認為,兒童學習,好像他們是科學家。下面的過程類似於約翰·杜威的學習模式:

意識到問題

定義問題

提出假說來解決問題

從過去的經驗評價假說的後果

測試最有可能的解決方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賽因斯文化 的精彩文章:

如何進入一個學科的課程設計順序-元認知的學習-以地理為例子

TAG:賽因斯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