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海豹家族大起底!

海豹家族大起底!

這是我們的第762條自然旅行原創文章 !

GIF

你知道今天是"國際海豹日"嗎?由於濫捕濫殺和海水污染,海豹的種群數量急劇下降。

為了保護海豹,限制海豹製品貿易,國際拯救海豹基金會在1983年決定,將每年的3月1日設為國際海豹日。

GIF

我乃真·海豹!

不過,你真的認識海豹嗎?

如果在野外遇到以下這些姓"海"的動物,你會不會傻傻分不清楚呢?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下它們吧~

首先,總的來說,不要小看這些整天趴在沙灘上曬太陽,看似人畜無害的萌物,其實它們都屬於食肉目,在數千萬年前,它們的祖先都是生活在陸地上的肉食性哺乳動物。

只是為了更適應水中活動,它們的身體逐漸進化成了流線型,腿腳變成了鰭狀,所以又叫鰭腳類動物。

鰭腳類動物可以分為三個科:海豹科,海獅科和海象科。

其次,讓我們先易後難,看看它們分別都有哪些顯著特徵。

下面出場的第一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一對長牙的就是它們最顯著的標誌,沒錯他們就是"海里的大象"——簡稱:海象!

海象生活在北極海域,雌雄都有一對巨大的長牙,貝殼和軟體動物是它們的最愛。它們的脂肪有30厘米厚,體重可達3噸(沒有厚實的脂肪可擋不住北極的寒風啊)。

海象也是海象科唯一的物種!

看見沒!我可是獨苗!!!

GIF

咦?這個只會在地上蠕動的是什麼東西?

其實這就是真正的海豹(Seal),它們這種"伏地魔"式的行動方式與生活方式有關。

看!我就是真的"海豹"~~~

GIF

對不起放錯圖了請看下面這張!

海豹科中的很多成員在冰上繁殖,幾乎不用上陸地,在光滑的冰上行走並不需要把身體支離地面,但還是要保留爪子來幫助固定。

除了行動方式,真正的海豹沒有外耳,以一個圓孔替代,所以又稱為"無耳海豹"。

值得一提的是,海豹科成員中的象海豹才是鰭腳類中的巨無霸,成年的雄性象海豹體長4-6米,體重可達3噸以上,比海象還大上一圈,一言不合就能把我們壓成"海報"。

終於到了令人髮指的環節,你能看出它們之間有什麼區別嗎?

從分類學上講,海獅科分為海獅(Sea lion)亞科和海狗(Fur seal)亞科,海獅正是由於面部長得像獅子而得名。

它們與海豹的最大差別就在於擁有強壯、可彎曲的鰭狀肢,所以能夠在陸地上行走甚至爬山,而海豹則不能,另外它們還有如小指頭般的外耳。

加拉帕戈斯群島上行走的小海獅

而海狗跟海獅很像,只是體毛更多,臉更短一些。

南極洲的"毛皮海獅"——海狗

最後,讓我們來總結一下。

海象有長牙,只生活在北極,是海象科家族裡的獨苗;

海豹只能貼地蠕動,有爪,外耳退化,是北極熊的捕獵對象,有些種類能夠深潛;

海獅體型更苗條,有明顯的外耳,雄性頸部長有鬃毛,鰭狀後肢可朝向前方,能夠在陸地上行走;

海狗跟海獅同科,且外型很像,只是體表毛更多,臉更短。雖然叫毛皮(Fur)海豹(Seal),但親緣關係跟海獅更近,而非海豹。

海獅、海豹和海狗雖然在南北極數量眾多,但在地球其他地方也都能夠見到它們的身影(生態環境夠好的話)。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讓我們一起認識它們,

保護海洋,更多地前往野生動物棲息地

來欣賞它們的英姿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野去自然旅行 的精彩文章:

2018年最強日本賞櫻線路!

TAG:野去自然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