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小遊記:西門紅樓之四,艋舺之一

小遊記:西門紅樓之四,艋舺之一

西門町之四:天后宮

以前還懵懂的時候,看了泉鏡花寫的《高野聖僧》。這是我第一次知道作為佛教名山的高野山。

台北天后宮的前身是弘法寺,是高野山真言宗的台灣總本山,也就是高野真言宗的台灣辦事處(這麼說其實不太準確,但意思到了)。所以日本高野山金剛峰寺和東京別院,會每年輪流派僧侶到這裡來舉行朝聖禮佛法會。這也是非常神奇的一道風景:在媽祖廟裡僧人辦法會。

弘法寺的名字來自弘法大師,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空海和尚,在《妖貓傳》里為中國人熟知。其實空海在日本佛教歷史上地位非常高:中國有去西天取經的玄奘,日本有西渡求法的空海。

這裡佛道混雜,其實有一段悲傷的歷史。早在乾隆年間,台北造了一個新興宮,祀奉媽祖,這個地方又被稱作天后宮。在二戰末期,日本戰事吃緊。就把這裡拆掉作為防空通道,媽祖聖像也都被轉移到艋舺的龍山寺。戰後,當地人找到弘法寺,將這裡改成天后宮,在之後的半個世紀內陸續改擴建,成為今天的樣子。

我很喜歡這裡的煙火氣。雖然對道教諸神我總是搞不清,但走進不顯眼的大門之後,裡面豁然開朗。

焚香四處飄散,讓人覺得自己的力量在神明面前微不足道。裡面燒香是免費的,但這些費用都是來自信徒的捐贈,所以享用了免費香治癒心靈的同時,也可以在功德箱留一些錢下來。

據說三月有媽祖祭祀活動,過了年後要做的事情真的好多啊。

艋舺之一:龍山寺

在清朝,台灣有這麼個說法,「一府、二鹿、三艋舺」,就是指台南、鹿港和艋舺。可見艋舺當時在台灣的繁華。只是隨著歷史的發展,這裡衰落下去,成為電影《艋舺》裡面的傳統場景,走來還是別有一番風味的。

龍山寺、祖師廟和過去位於艋舺的天后宮,被稱為艋舺三大廟門。龍山寺建於乾隆三年,距今已經快要300年了。龍山寺門前的石板,據說是當年來台灣的船上的壓艙石鋪成的。而這裡最有名的,便是建築特色。

上次說到母上大人,今天要提一下父上大人,他是建築設計院的,所以我從小就耳濡目染各種傳統建築的風格。這裡的藻井和斗拱非常精緻而且造型精美,患有手抖症的我拍了很多照片發給父上,被告知今年春天父母大人來巡查,指定要去龍山寺好好考察一番。

對我來說,寺廟裡神佛同居的風格更加有趣。我記得有一次聽公開課時老師說,中國人沒有對宗教的敬畏,因為信奉神佛完全是一種實用主義的心態。求雨的時候又唱又跳供奉豬頭,如果不下雨就罵老天爺,想來也是。

龍山寺是眾神的聚會所,這裡主要供奉的是觀音,同時供奉媽祖、龍王、十八羅漢、城隍老爺、註生娘娘(道教里的送子之神)等。我很好奇:如果有人來求子,是拜觀音娘娘,還是拜註生娘娘呢?如果兩個都拜,另一個會不會不開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紀游同志旅行 的精彩文章:

「裸男」和「灰機」,是不是更搭配?
威尼斯宰客的套路,和雪鄉或者麗江另有不同

TAG:紀游同志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