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無論什麼事情,不要去怪人,要承認自己的不對,自己的錯誤

無論什麼事情,不要去怪人,要承認自己的不對,自己的錯誤

《華嚴經凈行品淺釋》32

手執錫杖 當願眾生 設大施會 示如實道

手執錫杖:手拿著錫杖的時候,這也要發願。人人都知道摩訶目犍連尊者拿錫杖,是開地獄的一個鎖匙。那麼這時也要發願,當願眾生,設大施會:設立大布施的會。示如實道:指示人真實的道路。大施會就是一個法會,大法會就是指示人一條修行的道路。

執持應器 當願眾生 成就法器 受天人供

執持應器:就是拿著缽的時候。缽叫應量器,你手裡拿著缽的時候,也要發願,當願眾生,成就法器:都做一個法器。法器就是載法之器,就是能以荷擔如來的家業,這都叫法器。受天人供:得到天人的供養。

發趾向道 當願眾生 趣佛所行 入無依處

發趾向道:這一句偈頌是說,你想要修行的時候。想要修行,譬如走路,在這時候也要發願,由願而起行,所以說當願眾生,趣佛所行:我們修道應該依教修行 ,依教奉行,依照佛所修行的方法去修行。入無依處:無依處就是叫人不要生一種依賴心,一種怠惰的心。怠惰就是懶惰,懶惰就生出一種依賴心。就好像阿難尊者,以為佛是他的堂兄弟,自己不修行,到時佛也會給他三昧。可是想不到是「各人吃飯各人飽,自己生死要自己了」,所以不可有一種依賴性。

若在於道 當願眾生 能行佛道 向無餘法

你要是在路上行走的時候,就是若在於道,也要發願,發願當願眾生,能行佛道:能依照佛所修行的法門去修行佛道。向無餘法:要修到無掛無礙、無餘的涅槃這種法。

涉路而去 當願眾生 履凈法界 心無障礙

涉路而去:就是在路上行走。出家人在路上走的時候,也不能打妄想,也應該發願。發什麼願?當願眾生,履凈法界:當願一切眾生所行履的,所到的地方,都是清凈的法界。心無障礙:自己心一點執著也沒有,無所掛礙;無掛礙,也就是沒有障礙。

見升高路 當願眾生 永出三界 心無怯弱

見升高路:就是向山上走的時候,向一步比一步高的道路。走這種路也要對境發願,見到這種境界就要發願,所以說當願眾生,永出三界:永遠出離欲界、色界、無色界這三界。心無怯弱:出離三界不容易,要經過一段很長的時間,才能出離三界。可是雖然經過這麼一段長遠的時間,心裡也不要生出一種畏懼的心。怯弱,怯就是怕了,以為佛道長遠不容易修行,就生了退心。退心,這志願就不堅固,就軟弱了,軟弱就沒有力量向前走了。

見趣下路 當願眾生 其心謙下 長佛善根

那麼向高處走,發這種願;而有的時候也向下走,向下走也要發願,所以見趣下路:向下坡走這道路,也當願眾生,其心謙下:心裡很謙恭的,不驕傲。謙下就是不驕傲,沒有貢高我慢的心,心裡和任何人都有一種謙恭,「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就是比我沒有知識的人,我也要請教他,他甚至於不一定比我沒有知識。所以要有一種謙德、謙遜的德行,其心謙下。長佛善根:你能對一切眾生不生一種驕傲心,沒有輕視一切眾生的心,這就是長佛的善根。佛看一切眾生都是佛,所以自己才成佛了;如果他看一切眾生都是鬼,他也不會成佛。所以我們想要成佛,就要用慈悲喜舍的心,來對待一切眾生,這是長佛善根。

見斜曲路 當願眾生 舍不正道 永除惡見

見斜曲路:路,有一種路不直,彎彎曲曲的,有的路又好像蠶叢路,蠶所行,蟲子所行的路。好像中國四川的路就不容易走,所以古人有詩:

見說蠶叢路 崎嶇不易行

山從人面起 雲傍馬頭生

「山從人面起」,那山,好像在人的前邊就生出一座大山了,看不見路。「雲傍馬頭生」,那雲,是在馬頭前邊就生出了這雲霧。所以四川的路是不容易走的,崎崎嶇嶇,彎彎曲曲的,很危險。

若走到這斜曲路,也要發願,所以說當願眾生,舍不正道:舍就捨棄。所有一切眾生都把不正當的道路舍了,要行正路。永除惡見:惡見就是邪知邪見,不是正知正見。邪知邪見就好像斜曲的路,因為這個,所以要發願,永除惡見。

若見直路 當願眾生 其心正直 無諂無誑

若見直路:這個直路就是表示我們心裡要正直,所謂「直心是道場」。我為什麼要把佛法推行到西方去?就因為我見到有一些西方人都很天真無邪,心很直的,不像亞洲人這麼會打妄語;他們現在正在學習的期間,學習打妄語,還沒有完全懂。那麼在這個時候,把佛法推行到西方,或者他們這個直心更能延續時間長一點。

那麼若見直路,這路是正直的,也要發願,當願眾生,其心正直:願一切眾生的心都正直。無諂無誑:諂就是諂曲、諂媚。一般的人喜歡諂富驕貧,厭故喜新。諂富,見到有錢的人,把面就仰起來,對著這個有錢的人說話,現出一種諂媚的心,所謂「斜肩諂笑」,這一種態度是很可恥的。而無諂就是沒有這種諂媚心,不諂富;又不驕貧,見到貧窮的人又不驕傲。那麼富貴的人要是不驕傲,這就有一種德行;貧窮的人若不諂媚,也是有一種正直的德。

厭故喜新,我們人無論什麼事情,新鮮的就歡喜,若舊了就不歡喜,這叫喜新忘故。喜新忘故,諂富驕貧,這都是人人很容易犯的毛病,也是人人的老毛病。若能不犯這種毛病,那就知道做人的道理了。但是你不諂富,也不要生一種驕傲的心,驕傲也不對,你對窮人驕傲是不對的,對有錢的人驕傲也是不對的。

各位都知道,中國有位關帝公,他歡喜穿綠袍,曹操留他留不住了,做一件綠袍送給他,叫他穿上。他把它穿到裡邊,曹操就問他:「我送給你一件新袍,你為什麼把它穿到裡邊呢?」他說:「因為外邊這件袍是我劉備大哥送給我的,我穿得慣了,你送給我這件是新的,我不願意喜新忘舊。」曹操一聽這話,心裡就涼了,說:「這個人哪,我沒有辦法來利用他了。」所以關公大義參天,他不諂富、不驕貧、不厭故、不喜新。

「狂」字,加個「言」字,有的讀誑(音往),有的讀誑(音狂),也就是打妄語。為什麼要打妄語?打妄語的動機就因為自私,若沒有自私心就不會打妄語了,若大公無私,絕對不會打妄語的。

見路多塵 當願眾生 遠離塵坌 獲清凈法

這個「坌」字,有的讀坌(音笨),有的又讀坌(音剎),《四十二章經》上也有這個字。因為你在路上見著多塵,所以就遠離塵坌。

見路多塵:你在見著路上很多塵土的時候。好像我們到印度,這個印度,啊!你在那路上一走,不吃飯就會飽的。怎麼會飽呢?吃塵土面子,這塵土把你口鼻裡邊都灌得滿滿的,耳朵里也吃得都有塵土,耳朵都可以吃,甚至於眼睛也可以吃塵土,那真是塵土太多了。那麼見路多塵,當願眾生:這也要發願。這麼多塵吃不了了;吃不了,就遠離塵坌:遠離這塵以免掉到自己身上。從上邊掉到下邊,這叫坌。獲清凈法:得到一種清凈的妙法,沒有那麼多塵土了。

見路無塵 當願眾生 常行大悲 其心潤澤

見路無塵:見到路上很乾凈的,好像在美國,路上都很乾凈的,是柏油路,馬路也都很寬,那麼見路無塵。這也要發願,當願眾生,常行大悲:常行大悲心。什麼叫大悲心?大悲心就是看所有的人,都和自己一樣。所以我有這麼幾句話,對這個大悲心是很好、很恰當的。怎麼說?

真認自己錯 莫論他人非

他非即我非 同體名大悲

「真認自己錯」,無論什麼事情,不要去怪人,要承認自己的不對,自己的錯誤。不要文過,不要護過,不要掩飾自己的過錯,所謂「過能改,歸於無;倘掩飾,增一辜。」你有過,若能改,《左傳》提到:「過而能改,善莫大焉!」你能改過,這就是個善。

孔子說:「過則勿憚改。」你有過錯,不要怕改過;你怕改過,那就是要文過、飾過了。這飾過,就掩飾自己的過錯,不承認自己的過錯。所以真認自己錯,「莫論他人非」,我們人往往不談話則已,一談起話來,就是說人的不對,說某某如何、某某如何。就是看不見自己,所謂「烏鴉落到豬身上,看見豬黑,看不見自己黑。」

一天到晚說人家的不對,自己一點不對都沒有,這是一種愚痴的行為。「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由這一句話證明,聖人才能無過;賢人能寡過,能寡少過;君子能改過,君子就會改過的;小人就護過,小人保護著他這個過錯。有過能改,這是最好的,所以莫論他人非,不要盡看人家的不對,也不要盡洗人家的衣服。

「他非即我非」,你能這樣想:「啊!旁人不對,就是我的不對。」就是有人罵我,我也很高興的;有人說我不對,我也很高興的。為什麼?就因為我覺得他非即我非,旁人的不對就是我的不對,不要和旁人分開。說:「這個吃虧吃得太大了。」吃一點虧怕什麼?這個世界為什麼壞的?就因為不肯吃虧;你也不肯吃虧,他也不肯吃虧,都想佔便宜。

所以說你若能看成「他非即我非」,旁人的不對就是我的不對,這就是「同體名大悲」,一切眾生與我同體,一切眾生與我沒有什麼分別。所以「常行大悲」,常常地行大悲心,其心潤澤:這個心就很有智慧,很光明的。所謂「富潤屋,德潤身」,你若富,就把房子造得很好、很美麗;你若有德行,身體就有一種光澤,有一種光輝,所以其心潤澤。

若見險道 當願眾生 住正法界 離諸罪難

若見險道:險,就是危險的道路。什麼是危險的道路?就是在六道輪迴裡頭,都是危險的道路。忽然而天,忽然而地,忽然而餓鬼,忽然而畜生,忽然而人,都是很危險的。「得人身者,如掌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人身難得,所以說在六道輪迴里是很危險的。在這時候也要發願,當願眾生,住正法界:住於正法,離諸罪難:離開一切的罪業和障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法明 的精彩文章:

二十二代祖師對他說:我有這個無上法寶,你要聽我說
什麼叫「波羅蜜」?

TAG:正法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