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元宵一夜燈誤人,如何消得此良辰

元宵一夜燈誤人,如何消得此良辰

GIF

亦古亦今一物事,始有天工留民間

幾字數語簡說匠人遺風

淺吟默思重拾文化風骨

短短寫,慢慢閱,一顆俗人敬仰心

1

2

元宵

3

4

5

驚蟄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二月二

19

20

21

春分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元宵節,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

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

成型西漢,實為燈節

元宵節,萌生於2000多年前的西漢

漢文帝時期,正式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

原意為,上元節的晚上

這天,天南地北的人除了吃元宵

賞燈會、猜燈謎,是不可或缺的重頭戲

所以,元宵節又稱燈節

歷代狂熱,通宵達旦

元宵鬧花燈,始於西漢,興盛於隋唐

隋唐之後,歷代燈火之風盛行

就節期而言,漢代一天,唐代已為三天

宋代則發展成最熱鬧的狂歡節

「婦女出遊街巷,自夜達旦,男女混淆」

長達五天持續觀燈,君民同賞,猜燈謎日漸興起

而明朝自正月初八到十七,整整十天燈籠不滅

燈籠一盞,帝王禮佛

燈籠在元宵節的頭彩地位,究竟從何而來?

《無量壽經》談及

「無量火焰,照耀無極」

相傳,佛祖釋迦牟尼示現神變、降伏神魔的日子

在西方12月30日,即東土正月十五日

為紀念佛祖神變,舉行燃燈法會

恰逢東漢時期,明帝提倡佛教

下令正月十五晚,皇宮和寺廟點燈敬佛

士族庶民掛燈,以示禮佛

燈籠在元宵蔚然成風

神力化身,趨吉避凶

朝代與歷史逐漸演化

燈籠在中國被賦予了更多的意義

更有與神怪的諸多傳說

驅魔神器

古時候,為驅逐黑暗的恐懼

燈籠被加以驅魔降福的功能

上祈天意,下護蒼生,神人鬼畜,無所遺漏

姜太公席位

燈籠代表,姜太公在此

據說姜太公封神時,眾神皆授,獨獨忘了自己

沒有席位,只能在燈籠下棲息

元宵一夜燈誤人,有月無燈不算春

燈下看人人若仙,如何消得此良辰

往期

物事新說精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妙亼MarvyJill 的精彩文章:

TAG:妙亼MarvyJi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