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重磅!小米發出最新IPO消息,新首富即將誕生

重磅!小米發出最新IPO消息,新首富即將誕生

第896期推文

芯師爺說:首次公開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簡稱IPO)是指一家企業或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次將它的股份向公眾出售(首次公開發行,指股份公司首次向社會公眾公開招股的發行方式)。

本文采編 Carol

部分信息來源 網路整理

轉載請註明來源 芯師爺

3月1日消息,據多位接近小米的人士爆料,一直以來備受關注的小米IPO,最終可能會敲定A+H股雙行。此前關於小米上市的猜想,大多集中在將於2018第三季度末登陸港交所,成為香港首批同股不同權的上市公司之一。而現在,不只是香港,內地市場也將迎接這個科技巨頭,這無疑會使A股和港股市場同時振奮起來。

此前,根據媒體「全天候科技」的報道,他們所獲得的一份小米Pre-IPO融資項目方案顯示:目前小米底層資產估值為540億美元,上市後保守估計市值為1000億美元。另有一種說法是,雷軍給小米定調2000億美元的目標,並且受到了投行的認可。媒體消息,目前小米IPO事件中,投行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均已入場。

千億美金估值意味著,一旦成真,小米將成為2014年阿里巴巴赴美上市以來,上市規模最大的科技類公司。

BATJ中,截至發稿,阿里巴巴市值約4771.94億美元,騰訊市值41056.3億港幣,京東市值約671.4美元,百度市值約876.1美元,也就是說,小米上市後的市值,很有可能超過百度和京東,成為僅次於騰訊、阿里的中國第三大科技股。

小米IPO引發了全球資本市場的關注,在國內,背後的VC/PE也是期盼已久。自2010年到2014年,小米一共完成了6輪融資,投資方眾多,包括晨興創投、啟明創投、IDG資本、淡馬錫、DST、GIC、厚朴投資和雲鋒基金等數十家VC/PE機構(投資界製表如下)。

不過,目前尚不知是整個小米集團還是其部分業務上市。而據公開信息,小米2017年Q3利潤為4億美元,此外,小米生態鏈2017年銷售額突破200億元人民幣。

投資界在天眼查中獲悉,雷軍在小米集團旗下的小米科技公司持股77.8%,黎萬強則占股10.12%。有人稱,小米上市,雷軍將成為新首富。

成立於2010年的小米,曾經改變了中國手機行業的遊戲規則,創造了一個奇蹟。從2015年開始,小米業績遭遇下滑,到2016年勢頭更加明顯,出貨量和市場份額雙雙下跌。小米一度跌落神壇。

但在2017年,48歲的雷軍力挽狂瀾,帶領小米進行了一場「絕地反擊」生死之戰。「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家公司在銷量下滑後能夠成功逆襲的,除了小米」。2017年初,小米6發布,雷軍宣布小米要年入千億的小目標。這對於當時還處於低谷的小米來說並不容易,然而到了10月份就已經實現。

其實從2017年第二季度開始,小米手機出貨量開始了顯著提升,並連續創造單季出貨量新高。IDC報告顯示,去年第四季度小米手機已經上升到世界第四,在市場整體下滑6.3%的情況下,小米手機銷量逆勢同比增長96.9%,是唯一還在增長的手機品牌。

小米手機銷量在全球實現逆襲,主要得益於中國市場以及印度市場。尤其是在印度市場,小米完成了10億銷售目標,並在2017年Q4摘得冠軍。市場調研公司Canalys的數據顯示,小米去年第四季度印度市場出貨量為820萬部,市場份額為27%,超過三星的730萬部出貨量。此外,小米還進軍了俄羅斯、西班牙市場。

可以說,小米選擇在這個時間點上市其實很聰明,它已經扭轉了頹勢,氣勢大開,並且雷軍也願意改變策略,比如布局線下、拓展國際市場,小米正指望依靠IPO募資殺入新興市場,剛好投資界也在為他們的銷售飛速增長感到興奮。

當然也會有很多投資人持懷疑態度,小米畢竟是一家薄利多銷的企業,廉價出售硬體設施,希望以後依靠軟體生態來盈利。

它也正在努力完善自己的生態鏈,截至2017年6月30日,小米生態鏈已經有89家企業,距離雷軍的100家目標越來越近。經過三年左右的布局,小米投資的多家生態鏈企業都在市場上有不錯的表現,小米生態鏈的一員,已經與2月8日登陸紐交所,成功上市。

附錄:小米智能硬體產業鏈公司(部分)

中國資本市場正伸手抓住下一個BAT

剛剛過去的2017年,全球IPO宗數和籌資金額都有大幅上升,成為近十年來最活躍的一年,這一波節奏也被我國的A股和港股市場牢牢把握住了,去年A股共有436宗IPO,港交所則共有174家新上市公司。

但巨頭IPO的缺席讓這個成績單美中略帶不足,讓人一再回想起當年「出走他鄉」的阿里、百度、京東,以及資本市場眾多投資者的唏噓不已。幸運的是,這種情況正在發生改變,中國資本市場已經做好準備把下一個BATJ留在國內!

港股市場,一周前,針對外界關注的未有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同股不同權架構公司如何赴港上市,港交所給出了詳細的方案細則。港交所的「同股不同權」政策自去年底被提出後,便一直攪動人心,在阿里巴巴因為股權問題被港股拒之門外後,這個政策的提出意味著港交所將向前邁進一大步。

香港資本市場的確對一、二梯隊中的科技股IPO追捧度極高,新規一旦實施,將為內地大批科技創新類企業打開閘口,最早將於4月份接受同股不同權公司IPO上市申請。

2018年開年,赴港上市的熱潮一派亟待爆發的景象,獵聘、映客、快手、陸金所、鬥魚、騰訊音樂……一大批正在籌備IPO的企業,和港股的曖昧也未停歇,不知下一個投入港股懷抱的會是誰。

另一端,A股也在眾多力量的推動下進行著新股發行上市的優化改革。步入2018年,短短一個月間「改革發行上市制度」、「增加制度的包容性」等說法就多次被提及,證監會在1月31日披露的2018年工作內容瞬間引爆了,「A股有望迎來自己的BATJ」的話題。

制度改革很大程度上意味著,互聯網企業,以及符合國家戰略的智能製造、生物醫藥、生態環保等領域都有望得到特別的制度支持。路徑也不止一條,IPO、再併購重組、甚至開通快速通道,條條大路通羅馬,資本市場將全方位擁抱這些新領域的優秀企業。

昨天,據知情人士透露,證監會發行部近日對相關券商作出指導,包括高端製造、生物科技、雲計算、人工智慧在內的4個行業中,如果有」獨角獸「的企業客戶,立即向發行部報告,符合相關規定者可以實行即報即審,不用排隊。「兩三個月就能審完。」

證監會雖然沒有將半導體單獨列出來,但是眾所周知,中國製造2025首當一項就是半導體晶元製造,高端製造毋庸置疑包含集成電路上下游企業,甚或生物科技、雲計算、人工智慧都離不開半導體支持!

證監會公布IPO最嚴新規

被否企業3年後才可重組上市

上周末,證監會發布IPO新規稱,將對標的資產曾申報IPO被否決的重組項目加強監管,企業在IPO被否決後至少應運行3年才可籌劃重組上市。這意味著,上會企業一旦IPO被否,不僅短時間內無緣直接IPO,就連借殼這類「曲線上市」之路也被堵死了。

IPO新規同時表示,對於不構成重組上市的其他交易,證監會將加強信息披露監管,重點關注IPO被否的具體原因及整改情況、相關財務數據及經營情況與IPO申報時相比是否發生重大變動及原因等情況。證監會將統籌滬深證券交易所、證監局,通過問詢、實地核查等措施,加強監管,切實促進上市公司質量的提升。IPO新規引發券商界廣泛熱議。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擬申報企業、殼公司和3年內被否IPO項目企業都將受到新規的影響。

1、 誰受新規影響最大?

能借殼的標的將減少。2017年10月第17屆發審委亮相以來,IPO過會率一直保持低位。與此同時,併購重組的過會率一直保持高位。這種分化格局,導致一些企業左右搖擺,特別是在IPO被否後,面對IPO低過會率短期難改的現狀,符合上市條件的企業通過重組上市的意願日益強烈。新規實施後,2015年2月23日以來被否的IPO項目將受影響,這些被否標的資產將不能適用重組上市,「對殼公司而言,可能是利空。」

不過也有券商人士認為,新規主要是心理層面的深度影響。除個別企業外,大多被否的擬IPO企業並不具備借殼上市的條件和體量。借殼的優勢在於時間快,但弊端也很明顯。首當其衝的便是殼費問題,「當前殼公司市值幾個億到幾十個億,上市成本高,按PE換算後對企業凈利潤要求很高。」其他的弊端還包括股權稀釋嚴重,殼公司質量不穩定、優質殼稀缺、整合難度大等。

近年來IPO被否的企業,走重組上市的成功案例並不多。最近3年,共有146家企業IPO被否,排除已再IPO申報和已再次申請IPO的14家企業,其他132家企業目前都將不能適用重組上市。

2 、加速化解堰塞湖?

據證監會最新數據,截至2月22日,證監會受理首發企業438家,其中,未過會411家企業中正常待審企業404家,中止審查企業7家。

截至上周末,今年以來已有22家企業終止IPO排隊,延續了去年四季度以來終止審核企業家數保持高位的常態。2017年全年,終止審查的企業數量為149家,僅12月就有45家終止審查,其中35家終止審查時間發生在後半個月。

終止審查企業數量的大幅增加,與此前的監管層表態不無關係。對於此次新規的影響,一位長期從事企業上市服務業務的律師表示,估計又有一批在會項目將撤材料,擬申報企業對帶病申報也會有所忌憚,或將加速化解堰塞湖。

3 、IPO監管初見效?

據介紹,2017年,深交所不斷加強監管力度。深交所召開重組會136次,審核230家次的重組信息披露文件,發出重組問詢函件250餘份,就37家次重組方案存在的問題請示證監會,其中有16家次重組方案在「刨根問底」式監管下終止。

對於重組上市類方案,深交所表示,堅決貫徹從嚴審查理念,針對上市公司控制權與主營業務穩定性、交易資金來源等進行刨根問底式問詢,真正把好重組信息披露審查第一關。2017年以來「清殼式」重組問題逐漸突顯,上市公司存在淪為「空殼」的風險,對於此類方案,深交所快速反應、充分問詢,關注方案的合規性。

2017年,上交所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精神和證監會的總體部署,將防控市場風險、服務實體經濟中心任務,牢牢嵌入併購重組方案信息披露問詢中。全年累計審核重大資產重組預案99單,督促公司補充披露各類問題1100餘項,要求中介機構發表意見800餘次,監管約談財務顧問10餘次。經過監管,十餘單「類借殼」、標的資產質量疑點明顯和存在利益輸送嫌疑的重組方案主動終止。

此外,A股IPO新的審核動態機制也正在形成,一方面讓符合標準的企業可以IPO儘快上市;另一方面讓質量不足夠優質的企業知難而退,取消排隊或者撤回資料。既解決IPO「堰塞湖」問題,也提升過會企業質量。

資料來源:投資界、北京晨報

半導體行業最強人脈圈期待您的加入

行業群:

物聯網IOT、電子代工廠SMT、機器人與人工智慧、充電樁行業、工業自動化與4.0、無人機群、汽車電子科技、智能可穿戴、新能源汽車產業、VR/AR虛擬現實、安防與監控系統、IC設計與原廠、半導體材料設備晶圓、半導體封測、半導體代理分銷、半導體投融資群、元器件撮合交易1群

職能群:

市場銷售、採購 供應鏈管理、設計工程師、AE.FAE、品牌公關媒介、人事招聘

群規:

1、所有群都是實名制,入群即修改群昵稱:昵稱+公司+職位;

2、歡迎群友交流,自我介紹資源,杜絕刷屏廣告;

3、鼓勵多多討論產業相關話題,禁止使用粗俗、惡意辭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芯師爺 的精彩文章:

好戲連連:霸氣外露的博通和半推半就的高通!
陳大同談中國半導體產業:模仿只是過渡,創新才能走得更遠

TAG:芯師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