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風雨滄桑北洋橋

風雨滄桑北洋橋

GIF

在武昌城北8公里處,有一座石橋——北洋橋,它是武漢市境內最古老的石橋;這座橋始建於唐代,至今保存完好。

GIF

古橋的橋址,選擇在北洋古渡之處。

「一篙一櫓一漁舟,一人獨佔一江秋」,這是當年描繪北洋古渡的詩句。

北洋古渡的形成,與江南水鄉的地貌有關,此地(今武漢市洪山區和平街北洋橋村)東南向的祁鄭湖與西北向的余家湖在此交匯,形成一條天然的河流(現稱為「東湖港」)。這裡曾為安徽、江西等地商賈往來必經之地,但交織的河網也成為商家的頭疼之地,他們往往為無路可走而犯愁;當地的村民發現後,找來船隻,要麼搖櫓,要麼撐桿,迎送這些南來北往的客人。久而久之,這裡就成了古渡。

史至唐代,有人在此建起了小木橋,橋因北洋古渡而得名,名曰「北洋橋」,但很快毀損。明宣德、正統年間(1426—1449年),當地官府在此築橋,仍用木頭打樁,樁頂置石片,上面再鋪木板,但因是木質結構,此橋仍未持久。直至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江夏縣的官員周璽找到自己的朋友陳延英,告知其北洋古渡的木板橋屢建屢毀、小船渡人時常有翻船死人的事件發生,建議陳延英投資重建;陳延英得知後,大吃一驚,捐銀1000餘兩和白米數百擔用於修橋。此橋修起後,極大地方便了沿途居民和往來的商家,大家對周璽和陳延英念念不忘,感恩不盡。然好景不長,到了清代,這座橋還是被毀,成為遺憾。

GIF

民國四年(1915年),商人李凌回到老家北洋古渡,看到水中的小舟在風浪里顛簸,決定捐資重建。李凌名李紫雲,湖北江夏縣人,青少年時,曾當過學徒,後開過「福康隆」煙土店,逐步發家,後經營棉紗、布匹生意,是武漢一紗廠的創辦人。北洋橋就是李凌在籌建一紗廠的過程中興建的。

這座橋由紅色砂石建成,每塊砂石長40厘米。寬25厘米,厚15厘米;引橋為青馬石踏坡,每塊長130厘米,寬40厘米,厚15厘米;橋頭兩端各置兩座石獅鎮守;橋面立有6根石柱,兩側刻有石頭槽,中間嵌有青麻石板作為護欄。北洋橋的單孔跨度為9.5米,寬7—11米,兩頭寬,中間窄,加上兩端引橋,全長50米。北洋橋的橋頂距水面約6米,以方便橋下的蓬船通過。

我們今天所見的北洋橋,就是當年李凌捐資所建。

GIF

此時,我站在這座古老的石橋面前,思緒卻飛出很遠、很遠……在這片曾經的水藻地域,我似乎看到一隊隊從商的隊伍,從安徽、江蘇等地奔來,望水興嘆,他們要越過湖水的阻隔,前往武昌城去進行商品交易,就在他們焦慮的時刻,一隻野渡向他們飛了過來,那是附近的村民看到了商機,用自家小船作了擺渡的工具。一時間,這裡的渡船逐漸增多,形成了一道風景:微風輕拂,湖水依依,小舟點點,鷗鳥翻飛;客家們與船家們交談甚歡,情誼在歲月里不斷增長……我還看到,當地老百姓為了古渡成為通途,自發地加入到建橋的洪流之中,你家出鋪板,我家出樹樁,繩捆索綁,在湖水上架起了一座簡易的木橋;那橋上流淌的不僅僅是商人的腳步,而且流淌著友誼……北洋橋啊北洋橋,你從遠古走來,帶來了年年歲歲,帶來了商機和友誼,帶來了生命的延續……北洋橋,你是一座美麗的金橋!

附近的村民告訴我,北洋橋之所以能原貌地保存下來,是因為有當地村民的頑強值守。

GIF

在他們淳樸的話語中,我得知,1938年曾發生過一場北洋橋保衛戰。當天,一群日軍企圖開坦克通過北洋橋,被村民察覺,村民擔心坦克太重會壓垮北洋橋,百餘村民自發地操起鐮刀、鋤頭、棍棒守候在橋頭,與日本兵血拚;刀光劍影中,兩名日本兵被砍死;第二天,日本兵開始瘋狂報復,一名村民被打死,所有的青壯年均外逃,但北洋橋卻完整地保存了下來。

村民還告訴我,這座橋在文革期間再次遭災:橋上的石碑檐被砸亂,石碑被推倒,是村民偷偷地用牛車將其刻有「此橋建於……」字樣的一塊破碑拖到田頭的地溝邊,假裝做成跳板,使這塊最有歷史價值的橋碑得以保存下來……

我站在橋頭,輕撫著石獅,心靈卻再次震撼:古老的石橋,演繹了多少血火腥風啊!它是一位威猛的將士,莊嚴地守衛著那片屬於它自己的土地;它的一生,是蒼天巨筆難以一筆書寫的!我肅然起敬,對這座古老的石橋充滿了感激之情,對曾經的歲月也充滿了留念之意!我為這片土地上的這座古老石橋感到由衷地驕傲!

北洋橋,我要為你放歌,為你吶喊,為你點贊!

共第67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漢洪山地名 的精彩文章:

TAG:武漢洪山地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