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說區塊鏈也不是什麼好東西

為什麼說區塊鏈也不是什麼好東西

回想當年的鬱金香,芬芳迷人,賞心悅目,看似非常美好;眾人趨之若鶩,一株難求,造富奇蹟不勝枚舉。

但是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

【黑馬高調頭條】第281期

文 |俞見

區塊鏈,與其說是一種技術,不如說是一個思維方式。

從技術層面看,區塊鏈和之前存在的IT技術之間沒有顯著的技術壁壘,並無革新性的進步。但從思維方式看,區塊鏈的核心理念「去中心化」——即通過全體用戶的共識消除中間環節,實現用戶之間直接的信息、價值交換——這想法自農耕社會結束以來已經多年未見了,算是有點復古的新意。

很多人會跳出來說:這正是區塊鏈革命性的所在,它能讓並不互信的用戶之間,基於區塊鏈的「真實性、不可篡改性」達成共識,做到「去信用化」。換言之,只要隔著區塊鏈,對面的壞人就無法作惡。

若論混淆概念擾亂視聽,區塊鏈的炒作是我見過最明目張胆的。

但凡騙術,必不能讓人一眼看透。放在古代,裝神弄鬼展示異象乃是「大師們」慣用的手法;時至今日,騙子們轉而用「高科技」粉飾套路。

幾天前有人向我安利一個二手車項目ICO,號稱能通過區塊鏈的「機器信用」,讓買賣雙方直接匹配供求,確保信息透明,交易公平,消除中間商差價。聽完天花亂墜的忽悠,我問道:「即便區塊鏈能確保鏈上信息不被篡改,那誰來保證賣家上傳的車況信息一開始就是真實的?」說的再直白一些,用虛擬幣買到的實體商品,就一定不會是假貨次貨嗎?

來者無言以對。

然而,就是這樣侮辱智商的項目,竟然已經有投資人出錢搶份額了。不由感嘆,ICO真是一塊試金石。

撥開區塊鏈看似深奧的「高科技」面紗,究其背後的邏輯,充其量只是個保證信息安全的加密共享系統,可惜的是,信息安全和共享機制從來都不是信用管理的關注點。

就以二手車行業為例,交易中最大的信用問題是賣方以次充好,而買家沒有足夠的專業知識來判斷賣方是否作假,這就是所謂的信息不對稱性。於是人們就需要專業的、具有一定公信力的第三方來認證車況、評估價格。如果沒有這些專業人士會怎樣?經濟學裡有個著名模型叫檸檬車,簡而言之就是:如果信息不對稱性無法消除,那麼市面上成交的大多數二手車都將是以次充好的劣質車,真正的優質車是無法以公允價格賣出的。

敢問,一心踢開第三方的區塊鏈應用在這個交易場景中有任何用武之地嗎?

答案當然是,沒有。

區塊鏈的擁躉們會說:如果一輛車從出廠起,所有事故、里程、保養信息全部真實地共享在區塊鏈上,那就能有效控制信用風險。

這看似很美好,但實際上完全無厘頭。

打個比方,A修理廠會如實共享修理報告,而B廠會幫忙粉飾報告,抑或根本不共享,那麼有心以次充好的二手車賣家,會把泡過水的汽車拉到哪家去修呢?

說得更專業些,實體經濟信用管理流程中難度最大的一環無非就是對原始數據真實性、準確性和完備性的驗證(這個工作在金融業內被稱為「盡職調查」),這是信用管理產生價值的源泉,要是這個難關被攻克了,普通互聯網技術就完全可以勝任數據傳輸、儲存、加密和共享的功能,並非區塊鏈不可。

從另一個角度看,如果一個主體花費心血完成了盡職調查,他完全可以憑藉信息不對稱性進行套利。這個簡單的道理是金融業和其他一切中介業務獲得收益的理論依據,而中介機構的專業性和高效性是支持其社會存在的現實依據。

區塊鏈理念無視這些基本的經濟邏輯,試圖通過用戶直接交易(P2P)的方式驅除中間人,這極大地增加了交易節點,降低了交易的專業性,註定只能是個烏托邦式的空想。

綜上,僅憑區塊鏈技術不可能滿足實體經濟對信用風險管理的要求,所謂的「去信用化」只是一個純粹的忽悠。

那麼,僅僅放在虛擬世界裡,區塊鏈就是一個好技術了嗎?

可惜,答案也是否定的。

大家都知道,比特幣是區塊鏈技術目前最成功的應用,活躍用戶數約500萬人。每一筆比特幣交易都需要全網所有用戶認證通過才會記賬成立,每個用戶都分散式儲存了不可修改的公共賬本。

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來解釋這個過程:蛋疼村有一條村規,不論是張三買了醬油還是李四打牌輸了錢,只要是有交易發生,一定要全村人一起記上賬才算完。這看似是一個很有公信力的規矩,但實際操作起來卻非常腦殘。我跟張三根本就不認識,憑啥他買東西還要我跟著一起記賬?

有人會說,比特幣公共賬本都是電腦自動操作的,和一村人記賬的麻煩程度沒有可比性。確實,電腦不用睡覺吃飯,24小時隨時響應,不需要手動操作,方便的很——但是,電腦它費電啊。

2017年,全球比特幣交易筆數約3000萬筆,為了認證這3000萬筆交易量用了多少電呢?外媒Digiconomist公布了一個天文數字——300億度電佔全球耗電量的0.13%,超過數十個國家的全國年用電量。

那大家知道2017年11月11日這一天時間裡支付寶完成了多少筆交易嗎?——全球14.8億筆。這是比特幣全年交易筆數的約50倍,那支付寶伺服器用了多少電呢?不值一提,所以無人統計。

任何經濟活動都要講效益和成本的問題。比特幣作為電子貨幣能提供的效益是:隱私性、安全性(?)、逃脫監管。為了這幾個「好處」,全人類在2017年花費了300億度電。這個數字還在迅速增長,根據2018年前兩個月的統計,今年比特幣和其他各類虛擬幣的挖礦電費將輕鬆突破全球用電量的千分之三。

區區五百萬活躍用戶的比特幣,為了完成3000萬單交易,居然用了這麼多電。那如果有一天比特幣有了5億用戶,要完成30億單交易,需要多少電呢?

依愚見,大家不必驚慌,因為這一天是不會到來的。

區塊鏈機制下,每一筆比特幣交易都會被放進交易池中,當這些交易(理論上單筆255個位元組,實際應用中大概500-800位元組)湊滿1M容量時,會被封包出塊,由全網用戶去認證並記錄。目前的經驗數據是平均每10分鐘系統就會出一個塊,內含大約2000筆交易。言下之意,目前比特幣系統每秒只能處理大約3-4筆交易。

就算有朝一日比特幣10秒鐘就能出一個塊,那這個系統的全年交易處理能力也就和現在支付寶的日處理能力相當。這個系統需要多少電呢?大概是全球五分之一的電能吧。

摩爾定律的信徒會跳出來說,技術進步終有一天能讓這成為現實。

或許吧,不過有好好的陽關道不走,為啥要去走這崎嶇的山路呢?拋開所有紛擾的技術噱頭,區塊鏈的公共賬本和傳統中心賬本相比,有一條鴻溝是在邏輯上無法逾越的——公共賬本的交易處理節點永遠是中心賬本的乘數倍。

假設有1億筆交易需要處理,普通中心賬本視其備份驗證和加密機制不同,可能會記賬2億次,抑或10億次。而在一個5億用戶的區塊鏈系統中,這些交易需要被記賬50000000000000000次。

海量冗餘的處理量,一定代表著低效和浪費。

多麼有趣,IT界的去中心化和社會領域的自由民主化,效果竟然是可類比的。

區塊鏈教徒對此當然是不承認的。他們認為公共賬本有中心賬本不能比擬的優點。比方說,如果微信和支付寶系統崩潰了,連備份也都丟失了(不可能事件),我們的虛擬財產數據將無處可尋。但如果用了區塊鏈技術,只要有任何一個用戶保存了完整的公共賬本,那全網所有用戶的財產就都不會丟失。

這看上去也是一個很強大的優點,當然事實並沒有這麼美好。

以比特幣為例,目前完整的比特幣公共賬本大小已經超過150GB,並以每年數十G的速度快速遞增——只是為了支持500萬用戶每年3000萬筆交易。如果通過技術革新,真的達到了前述10秒出一塊的處理容量,那每年比特幣賬本的大小將增加超過2T,也就是正常2個移動硬碟的大小——雖然這僅相當於支付寶雙11一天的交易量。

其蛋疼之處是顯而易見的:為什麼我連張三是誰都不知道,我的電腦里卻要儲存他買醬油的信息?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比特幣系統現在允許大家存儲不完整的公共賬本。但我們試想,當公共賬本大到所有人都無力完整存儲的時候,你又如何在前述的系統崩潰時刻找回完整的賬本呢?

大家也應該注意到了,基於全網共識的認證機制,區塊鏈技術的處理能力是極其低下的,完全不能滿足大規模應用。且不論架構設計非常原始的比特幣,即便是公認更先進的以太坊,每秒也只能處理幾十筆交易,以至於因為一個小小的虛擬養貓遊戲Cryptokitty,造成了嚴重堵塞。

為了擴容,以太坊啟動了雷電網路項目(Raiden Network),可以將交易容量提高到每秒幾十萬筆。但是極具諷刺意味的是,雷電網路的核心是一個中心賬本——一個旨在「去中心化」的技術,最終需要靠中心賬本來實現其大規模應用。

如果一個東西身上悖論太多,那這東西多半有妖。

有粗淺經濟學常識的人都知道,在以物易物的時代,交易是在個體間直接發生的(現在時髦的叫法就是P2P),交易節點隨著用戶數幾何增長,效率非常低下。為了滿足大規模的經濟活動,於是就有了中間媒介——物化的媒介是貨幣,人格化的媒介是商人——其最終目的是減少交易節點,提高社會總效率。

所以從理念上講,要求全網共識的P2P機制,和大規模商業應用是背道而馳的。

那如果把區塊鏈應用規模縮小,把用戶數限制在幾百或幾千人(比如單位內網),情況會不會好轉呢?答案是肯定的。

但是,這就帶來了另一個問題——51%算力攻擊。做個形象的比喻:如果蛋疼村裡超過51%的人是壞蛋,合夥做偽證,聲稱張三欠李四10000塊錢,那麼即使張三並不欠錢,也得被迫給李四10000塊。

51%算力攻擊在用戶極多的時候是很難發起的,但是在小範圍,尤其是特定應用場景下,這就是傳染一個木馬的小case。畢竟,攻破1000台普通個人電腦,比起攻破一個重重防守的中央伺服器,實在是容易太多了。

說白了,在小規模應用場景下,區塊鏈引以為傲的信息安全性是不成立的。

這便是區塊鏈高不成低不就的悖論——你沒法把它做大,也不能讓它太小。所謂雞肋,無過於此。

回想當年的鬱金香,芬芳迷人,賞心悅目,看似非常美好;眾人趨之若鶩,一株難求,造富奇蹟不勝枚舉。

但是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

i黑馬,讓創業者不再孤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黑馬 的精彩文章:

一刻間宣布獲得千萬元Pre-A輪融資 由暴龍資本領投
想要「以太幣」?玩這款區塊鏈遊戲即可挖得!

TAG:i黑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