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履職盡責 促進鄉村振興

履職盡責 促進鄉村振興

黨的十九大作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為做好「三農」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在年初舉行的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上,省人大代表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總要求,建諍言謀良策。

發展現代農業 穩固產業支撐

發展現代農業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出席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的省人大代表認為,鄉村振興首先是農業必須強起來,要加快結構調整,轉變生產方式,推動農業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在省人大代表李桃春看來,促進農民增收是鄉村振興的關鍵,而促增收最主要的是要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現代農業。 「過去產業調整多處於半自發的狀態,現在則要通過出台政策加快這一進程。 」李桃春說,蕪湖市對稻蝦共育項目給予補貼,達到100畝的補貼2萬元,達到200畝的補貼6萬元,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僅去年一年就增加養殖面積幾萬畝,大幅增收。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發展現代農業的主力軍。希望對他們進行全方位扶持,以生產的集約化、品牌的優質化、技術的現代化,提高農業生產效益。 」省人大代表戚士勝說。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強化金融支持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重要支撐和保障。省人大代表周紅認為,從農業農村實際看,大量的農村集體資產資源沒有發揮應有的經濟效益,其中有農村產業發展滯後、缺少規模經營主體、小農戶經營比重大等方面的原因,但農業投入來源單一,特別是金融支持乏力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亟須構建新型農村產業發展平台,打通金融支持農業農村發展的通道。 」周紅建議,支持金融機構單列支持「三變」改革試點的信貸計劃,開發相關信貸產品,降低貸款利率;支持縣級政府建立「三變」改革發展基金和貸款風險補償基金,同時在年度農業支持保護補貼資金中,安排一定比例資金充實基金,完善農業信貸擔保體系;支持推動符合條件的「三變」改革經營主體在省產權交易中心掛牌融資;建立全省「三變」改革信息平台,與相關金融機構共享「三變」改革經營主體及項目信息,實行清單式管理,提高金融支持「三變」水平。

補齊突出短板 打造宜居家園

建設美麗鄉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應有之義。近年來,我省深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大力實施農村垃圾、污水、廁所專項整治「三大革命」,全面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農民群眾幸福指數不斷提升。如何進一步補齊突出短板、打造宜居家園,省人大代表積極建言。

「鄉村發展緩慢,除了勞動力、產業等因素外,還有一個原因是缺少有效的鄉村規劃。 」省人大代表楊長嶺在走訪中發現,一些鄉鎮或村莊結合自身特點,利用灘涂發展旅遊,但在政策支持、土地使用、村莊拆遷、產權歸屬等諸多方面沒有章法可循,導致建設推進慢、見效周期長、投資成本增加等。楊長嶺建議,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要由所在縣區根據省市規劃、結合自身實際進行系統規劃,加大對基層鄉村的要素傾斜。

「通過實施『三大革命』、村道改(擴)建、美麗鄉村建設等,如今農村基礎設施條件有了一定的改善。 」省人大代表江玉付建議,加大對農村的財政投入,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通過城市「反哺」農村,讓村民也能過上城裡人的日子。

「支持和引導有條件的地方串珠成線、連線成面,逐步打造一批體現徽風皖韻的『升級版』美麗鄉村。 」省人大代表任笑媛表示,要全面加強「四好」農村公路建設,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和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持續改善農村基礎設施。

「我省鄉村旅遊潛力很大,各地可以根據村情民情,因地制宜打造景點吸引遊客。 」省人大代表楊華認為,鄉村振興目的就是讓農民富裕,可以利用鄉村的資源,結合國家的好政策,通過旅遊產業吸引勞動力返鄉創業就業,拉動當地經濟發展。同時,加大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實現村容整潔,讓農民群眾在家門口擁有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加大政策支持 提供人才保障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最關鍵的是要振興人才隊伍。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是實現鄉村振興的根本所在。 」省人大代表吳松青建議,在貧困山區、革命老區、偏遠落後地區實施類似於大學生村官模式的青年回鄉工程,並制定相關優惠政策支持創業,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人才保障。

通過調研,吳松青發現,隨著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實施和健康脫貧工程的深入推進,對為農民群眾提供醫療衛生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鄉村醫生健康「守門人」的角色顯得尤為重要。但目前貧困地區鄉村醫生待遇低、年齡老化、後繼無人的現象較為突出。 「省教育部門要採取定向培養方式,將貧困地區醫學生定向招錄免費培養納入高校大中專招生計劃,解決貧困地區鄉村醫生緊缺難題,讓他們學以致用,助推鄉村振興。 」

「智能型人才、創新型人才是鄉村振興的關鍵。 」省人大代表周紅認為,農村實用人才總量不足、文化層次總體偏低、人才隊伍結構不合理、人才配套培訓服務機制不夠健全等問題,不同程度地存在。周紅建議,建立現代農村實用人才培訓示範基地,著力培養實用人才、管理型人才、經營型人才;堅持培養與培訓並舉,就地培養更多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建立政府引導、市場調節的農村實用人才選拔機制以及相配套的激勵機制,多渠道為農村選拔高素質人才;健全政策支撐體系,完善農村實用人才創業興業政策支持體系、公共服務體系、信息交流體系,鼓勵農村實用人才在帶領農民增收致富中發揮積極作用。

省人大代表江玉付建議,政府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通過真金白銀吸引人才返鄉創業,支持農村「抱團」發展,讓農民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

提升鄉村文明 豐富文化生活

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在精神文化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讓老百姓共享文化發展成果,始終是文化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鄉村美了、富了的同時,還需要激活文化活力,讓農民的頭腦也富足起來,發揮文化引領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十分重要。 」省人大代表馬彩娣建議,發掘本地的傳統文化、民俗等,通過實施文化下鄉、文化惠民等政策,豐富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省人大代表陳興玲認為,提升農民文明素質,關鍵要有陣地。 「農村要建設專門的文化活動場所,引導農民群眾關注健康的生活娛樂方式,村裡可以組織電影放映、文藝演出等。 」

「相比城市文化生活多姿多彩,農民群眾的娛樂生活還比較匱乏。有些單位組織的文化下鄉活動,只是單純地為農民群眾演出,並沒有調動他們參與的積極性。 」省人大代表王劍平認為,讓農民群眾「動」起來,需要文化工作者多深入基層,多對農民進行輔導,從實處著手,豐富他們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不少農村地區,無論是遇到喜事還是喪事都大操大辦,形成了攀比之風。 」省人大代表史榮枝所在的懷寧縣蠟樹鎮煙墩村,通過設立紅白理事會,大力倡導移風易俗,當地民風為之一變。史榮枝建議,在保留傳統文化的同時,各地可通過設立紅白理事會等,積極發動群眾參與,加強對陋習的剛性約束。

「鄉村要振興,鄉風也要文明。 」省人大代表梅耐雪認為,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時,通過傳統文化引領,大力實施文化下鄉、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古村落、古民居的保護力度,發掘展示特色民俗風情,讓美麗鄉村有更為深厚的人文內涵,成為寄託鄉愁遐思的文化樂園。(來源:安徽日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安徽省農業委員會 的精彩文章:

汪洋:用好普查成果服務鄉村振興

TAG:安徽省農業委員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