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張道陵天師為何能創立道教,且流傳於世?

張道陵天師為何能創立道教,且流傳於世?

神州大地五千年,乃至追溯遠古、上古,人傑薈萃、神仙輩出。南張北孔,能流傳數千年,原因是外有天、地、人三和,內有功、德、教三濟,故功德圓滿,流傳世人。

自古神仙無數,為何張道陵創立了道教?

我們從祖天師張道陵的一些公案中便可知曉。

史料記載,東漢光武帝,建武十年正月十五日,張母在吳地的天目山誕下麟兒。據故老相傳,天師降世之時,天有瑞相,地發祥煙。

道藏記載祖天師聖誕日是正月十五

道經傳誦祖天師聖誕日為正月十五

張道陵,原名張陵,自小博古通今,熟讀儒、道各家著作,當地贊為博學之士;二十五歲,以「賢良」出名舉薦,被朝廷授予巴郡江州令。

按照現在的話來講,祖天師在當時是一名根正苗紅、前程似錦的有為青年。江州令是什麼官職呢?就是「區委書記」的意思,列位,25歲就可以做到「區委書記」,真可謂上有真才實幹、下得民心民望。

後來,張道陵先是南遊淮河,居桐柏太平山,後與弟子王長一起,渡江南下,在江西貴溪縣雲錦山住了下來。山清水秀,景色清幽,為古仙人棲息之所,就在山上結廬而居,並築壇煉丹,三年而神丹成;龍虎出現,故此山又稱龍虎山。

漢順帝漢安元年(公元142年)正月十五日,傳說太上老君降臨蜀地,傳授張祖《太平洞極經》、《正一盟威二十四品法籙》、三五都功玉印、雌雄斬邪劍等經書、法器,拜為天師,囑咐天師廣行正一盟威之道,掃除妖魔,救護生民。於是天師於漢安二年七月,登青城山,會八部鬼帥,大戰眾鬼,制伏外道惡魔,誅絕邪偽。天師道法通玄,諸魔所不能敵,各各降服,願意皈依正道,於是天師敕命五方八部六天鬼神,在青城山黃帝壇下盟誓,人處陽間,鬼處幽冥,使六天鬼王囚禁於北陰酆都城,八部鬼帥流放於西域邊地。從此妖魔降服,人民安樂,至今青城山仍留有天師與眾鬼帥戰鬥的誓鬼台、鬼界碑等古迹。

天師降妖伏魔,救護眾生,蜀地的人民都非常感動,都願意聽受天師教化。於是天師設立二十四治,廣收門徒,教化於民。東漢桓帝永壽元年九月九日,在四川赤城渠亭山中,玉帝派遣使者持玉冊,敕封天師為正一真人,天師世壽一百二十三歲,與蒼溪雲台山白日飛升。

東漢末年(約公元215-220年),祖天師張道陵第四代孫張盛,自漢中遷還龍虎山,遂在天師草堂處建傳籙壇,逢三元日升壇傳度授籙,弘揚道教,開啟了龍虎山天師道升壇授籙傳度的先河,並一直傳承至今。

(文/正一道士源山靖)

值此正月十五元宵佳節,天師府除為祖天師隆重的祝壽科儀外,還會按儀軌舉行盛大的傳度法會,引導更多慕道之士或皈依大道、或成為道教徒,踏上精進人生、精進信仰、精進修行的道路,從而達到度己度人的目標。

普通信眾當應齋戒身心,或去宮觀焚香禮拜,或在家中誦持經典,以期獲得天官賜福、天師護佑!

上元節推薦禮誦經典:

《天官寶誥》、《祖天師寶誥》、《老祖天師寶誥》、《三官寶誥》、《三官經》

天官寶誥

志心皈命禮

玄都元陽。紫微宮中。

部三十六曹。偕九千萬眾。

考較大千世界之內。錄籍十方國土之中。

福被萬靈。主兼生善惡之籍。

恩覃三界。致諸仙升降之司。

除無妄之災。解釋宿殃。

脫生死之趣。救拔幽苦。

群生是賴。蠢動咸康。

大悲大願。太聖大慈。

上元九氣。賜福天官。

曜靈元陽大帝。紫微帝君。

【注釋】

紫微宮:《後漢書》卷四十八謂:「天有紫微宮,是上帝之所居也。」所以紫微垣又稱紫微宮

玄都:傳說中神仙居處。

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的簡稱。古印度傳說中的一個極大範圍的世界。以須彌山為中心,同一日月所照的東、西、南、北四個洲(東勝神州、西牛賀洲、南贍部洲、北俱盧洲)為一「小世界」,合一千小世界為一「小千世界」,合一千小千世界為一「中千世界」,合一千中千世界為一「大千世界」。因大千世界中有小中大三種「千世界」,故名「三千大千世界」。

十方:八方加上上下即十方。

九氣:道家術語指生氣、死氣、陽氣、陰氣、土氣、地氣、乘氣、聚氣、納氣。

老祖天師寶誥(1)

志心皈命禮。

泰玄上相,扶教三天。(2)

鶴鳴山上得真傳,龍虎玄壇留妙決。(3)

三洞法籙,諸品靈文。(4)

一千二百之官軍,匡扶正教。(5)

二十四品秘籙,普度後人。(6)

都功玉印,官服群履。(7)

居都省而常侍上帝,掌三界而度下民。(8)

雌雄二劍,誅斬妖精。致雨作晴,轟雷掣電。(9)

如是立壇而布化,助國興邦以安民。(10)

功成行滿,白日飛升。祖師三天扶教。(11)

輔玄體道,大法天師。祖一洞玄,顯佑真君。(12)

六合無窮,高明上帝,大聖降魔護道天尊。(13)

【注釋】

(1)老祖天師寶誥:祖天師,為一代天師張道陵,又名張陵,字輔漢。東漢沛國豐邑人,漢留候張子房之八世孫。生於東漢光武帝建武十年(公元34年),祖天師降生前,其母夢魁星下降,感而受孕。少聰穎,七歲通讀《道德經》及河洛之書。後辭官修道。時巴蜀一帶,原有巴人信奉原始巫教,大規模的淫祀害民。祀奉鬼妖之法教巫師聚眾斂財,無惡不作。張天師攜王長、趙升等弟子平定妖邪,斬殺巫師,後創立正一盟威之道,為道教開山落地之教主。此寶誥為正一派老祖天師寶誥,區別於全真派。

(2)泰玄上相,扶教三天:泰玄,指深奧玄妙的道理。上相,對宰相的尊稱。扶教,扶佐道教。三天,指三清天,謂清微天、禹餘天、大赤天。

(3)鶴鳴山上得真傳,龍虎玄壇留妙決:太上老君於鶴鳴山下降,授予張道陵天師之位。漢順帝永壽元年祖天師在鶴鳴山創建正一盟威道。祖天師曾於雲錦山築壇煉丹,三年而丹成龍虎現,故云錦山又稱龍虎山。玄壇,護法之意。

(4)三洞法籙,諸品靈文:三洞,《洞真》、《洞玄》、《洞神》。法籙,召將施法之牒文。

(5)一千二百之官軍,匡扶正教:指祖天師拜領太上老君所授經文後,日解秘文,可召集三萬六千之神靈、一千二百之官君,以供驅使。

(6)二十四品秘籙,普度後人:即太上老君所授之《正一盟威二十四品法籙》。

(7)都功玉印,官服群履:為太上老君所授三五都功玉印等法器。官服群履,分別為平頂冠、八卦衣、方裙、朱履。以上二句可見祖天師責任之重。

(8)居都省而常侍上帝,掌三界而度下民:都省,天界官位。三界,天界、地界、人界。詞句喻意祖天師之職能。

(9)雌雄二劍,誅斬妖精。致雨作晴,轟雷掣電:雌雄二劍,太上老君所授。詞句描繪祖天師之法力之高。

(10)如是立壇而布化,助國興邦以安民:此句喻意指祖天師立道教教化世人之盛德。

(11)功成行滿,白日飛升。祖師三天扶教:漢安元年(公元156年),同弟子王長、趙升,於雲台山與夫人雍氏共白日飛升。唐禧宗中和四年(公元884年),封祖天師為「三天扶教大法師」。

(12)輔玄體道,大法天師。祖一洞玄,顯佑真君:扶教,輔佐道教。玄,即道。體道,修道之過程也。南宋理宗加封「三天扶教輔元大法師,正一靖應顯佑真君」。

(13)六合無窮,高明上帝,大聖降魔護道天尊。明崇禎皇帝加贈祖天師為「六合無窮高明上帝」。道教界稱「大聖降魔護道天尊」。六合,上下和東西南北,泛指天地宇宙。降魔,降除妖魔。護道,護衛道教,天尊。對得道神仙之尊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龍虎論道 的精彩文章:

道教符法培訓班報名通知
《道源教宗》?稿約函

TAG:龍虎論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