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波提切利:神話題材之外

波提切利:神話題材之外

歡迎關注「盧浮宮博物館」官方微信

1445年:出生於義大利佛羅倫薩

1470年:自立門戶,開設個人繪畫工作室

1477年:為美第奇別墅繪製《春》

1485年:完成《維納斯的誕生》

1510年:逝世

《自畫像》

(三王來拜中的細節:The Adoration of the Magi)

1475年

烏菲茲美術館(Galleria degli Uffizi)

桑德羅·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 ,1445年3月1日—1510年5月17日),是歐洲文藝復興早期的佛羅倫薩畫派的藝術家。波提切利生於義大利佛羅倫薩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波提切利」是他的綽號,意為「小桶」(義大利語:botte, 桶)。從小酷愛繪畫的他最早被做皮革匠的父親送去學做一名金銀藝匠學徒,但後來遵從他本人的意願,將他送到菲利普·利比的畫室學習繪畫。利比以哥特式的手法,對三維立體事物的把握,對細微人物臉部表情的表現和對細節的重視都對波提切利日後的繪畫風格造成了深遠影響。之後他又師從韋羅基奧,還曾與小他七歲的李奧納多·達·芬奇是同學。1470年,他自立門戶,開設個人繪畫工作室,很快就受到美第奇家族的賞識,向他訂購了大量的畫作。與強大的美第奇家族保持著良好的關係也使得畫家獲得政治上的保護,並享有有利的繪畫條件。此外也是通過這一層關係,波提切利得以接觸到佛羅倫薩上流社會和文藝界名流,開拓視野,接觸各方面的知識,並為他的藝術打下精雕細琢,富麗堂皇,華麗多彩的貴族印記。

提起波提切利,大家首先想到的便是他的兩幅著名神話題材的作品:《春》(La Primavera,約1477)和《維納斯的誕生》(La nascita di Venere, 約1485),這兩幅傑作並不是一對,但不可避免的總是被放在一起討論,不僅僅是因為它們都被放置在烏菲茲美術館,更是因為它們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象徵。但今天,小編想帶領大家去了解收藏在盧浮宮博物館波提切利的其他題材作品,以便於大家可進一步深入的去了解這位偉大的藝術家。

《被五天使圍繞的聖母子》

(La Vierge et l"Enfant entourés de cinq anges)

盧浮宮博物館

Credit: Photo (C) RMN-Grand Palais / Gérard Blot

聖母瑪利亞和聖嬰耶穌

聖母瑪利亞和聖嬰題材的繪畫,在15世紀的義大利廣受歡迎。從大型的祭壇畫到小型的家庭繪畫,各種樣式和尺寸都有,甚至在辦公室,公共建築,商店和文書機構都會掛著這類題材的繪畫。這些小畫作還是保證各個等級的畫家穩定收入的來源。

《石榴聖母子》

(Vierge à l"Enfant dite Vierge à la Grenade)

盧浮宮博物館

Credit: Photo (C) RMN-Grand Palais / Hervé Lewandowski

波提切利在職業生涯開始初期也繪製了許多聖母瑪利亞和聖嬰的作品,一直持續到1490年代。他是第一批使用圓形托多(tondo)形式的畫家,這種尺寸的畫面通常為115至145厘米。波提切利的聖母永遠都是美麗的,和他創作的神話人物一樣理想化,並且經常穿著當時的「現代」風格服飾。當時社會上是反對世俗藝術的,就有人抱怨佛羅倫薩教堂的畫作說:「你們讓聖母打扮的看起來像一個妓女。」 波提切利的聖母子題材還經常伴隨可愛的天使,或者嬰兒時期的聖施洗約翰(佛羅倫薩的守護人)。

《聖母子和孩童聖約翰》

(La Vierge et l"Enfant avec saint Jean-Baptiste enfant)

盧浮宮博物館

Credit: Photo (C) RMN-Grand Palais (musée du Louvre) / Tony Querrec

《聖母子》

(La Vierge et l"Enfant dite Madone des Guidi da Faenza)

盧浮宮博物館

Credit: Photo (C) RMN-Grand Palais / Hervé Lewandowski

肖像畫

波提切利還畫過一些肖像畫畫,除了極個別例外,他的肖像畫大部分是:女性是正面或者全側面,男性則是多是四分之三側面,臉部或多或少的側轉,並且波提切利還會用不同的光線來強調臉部兩邊的不同。肖像畫的背景大多數都比較簡單,有些是只顯示一個開放的窗口,透過它可以看到天空;有些肖像畫則是出現了帶有簡單風景畫的背景。這些都是當時佛羅倫薩所流行的風格,不過到波提切利後期,這些特徵都顯得過時了。

另外有很多肖像畫都存在不同的版本,很有可能是由波提切利畫室所生產的,這些畫作的歸屬者往往都是不明確。並且這些肖像畫往往都只是修改了背景畫面,而人物還保持一致。對於他的男性肖像畫的身份就更不明確了,大多數男性肖像都帶有美第奇的痕迹,並不是完全依據真實人物肖像來繪製。波提切利還經常通過略微的誇大某些特徵來增加人物的相似性。

《男子肖像》

(Portrait d"homme avec médaille de Cosme l』ancien)

1474

盧浮宮博物館

Credit: Photo (C) RMN-Grand Palais / Gérard Blot

1942年,佛羅倫薩發生政治巨變,美第奇家族遭到驅逐,宗教極端的薩佛納羅拉掌權,波提切利也成為了他的追隨者,並在臭名昭著的「虛榮的篝火」中燒毀過多件自己的畫作,或許是因為這個原因,波提切利的後半生名聲下滑,晚年貧困潦倒,只能靠救濟度日,最終於1510年去世,安葬於佛羅倫薩的「全體聖徒」教堂墓地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盧浮宮博物館 的精彩文章:

勒布倫:路易十四的首席御用畫師
席里柯:重現美杜莎之筏

TAG:盧浮宮博物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