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對越反擊戰,解放軍一夜便突破越軍吹噓的「紅河天險」

對越反擊戰,解放軍一夜便突破越軍吹噓的「紅河天險」

1979年對越自衛還擊作戰打響後,我昆明軍區指揮陸軍13軍猛攻紅河西岸之敵,發起了一場波瀾壯闊的強渡江河作戰。

13軍要跨越的第一道險隘就是紅河。這條河流發源自雲南省中部,在中國境內稱為元江,流入越南境內後叫做紅河。戰前邊境地區連降大雨,紅河水位上漲,河面寬至80-200米,水深達3米,水流很急,河中多暗礁,不能徒涉。越軍在紅河西岸沿線配置了一個加強團兵力,依託有利地形修築了大量野戰工事,配置了較強火力,封鎖河面,並囤積了大批糧食、彈藥和軍用物資。越軍還在沿河一線布設了竹籤、鐵絲網等障礙,在各要道口埋設了防步兵、防坦克地雷。越軍將沿紅河構築的防禦體系稱為所謂的「天險」,吹噓至少可堅守兩個月。

然而呢,13軍連夜發起強渡紅河作戰,僅用10個小時便成功渡過步兵4個團、3個營、7個連,共1.2萬餘人,一舉突破越軍吹噓的紅河防線,創造了大部隊偷渡江河的典範戰例,並繼續向谷柳、保勝、壩灑、谷珊方向迅猛進攻。那麼,13軍是如何打贏這一仗的呢?

首先,當面越軍因地形、兵力所限,沿河第一線防禦空隙較大,縱深地區尚未形成完整防禦體系。這種情況,利於13軍集中兵力、火力於主要攻擊方向,迅速突破越軍防禦,實施連續突擊,割裂越軍戰鬥部署,包圍迂迴,將敵各個殲滅。據此,13軍決心集中步兵3個師9個團27個營優勢兵力,採取偷渡和強渡方式連夜打過紅河,對當面越軍約10個步兵營形成了3:1的兵力優勢。而在邊境第一線防守的越軍只有2-3個營地方軍及公安屯、民軍一部,13軍更握有8倍以上的兵力優勢。

在火力上,13軍集中了9個地炮團,有82毫米以上各種火炮1011門,對越軍形成了5倍以上的炮火優勢。13軍將3個師沿紅河東岸展開,在長達48公里的地段上實施大規模突破,使第一線兵力不足的越軍防不勝防,紅河防線很快崩潰。當突破越軍一線防禦後,第13軍使用兩個師向左右兩側卷擊,迅速殲滅壩灑、谷柳之敵,以一個師從中路向岳山、谷珊方向實施縱深突擊,為軍主力打開進攻道路。13軍動作迅猛,攻勢銳利,取得重大戰果。在戰術上,根據地形、敵情,分別不同情況,各攻擊分隊靈活地採取了隱蔽突然,迂迴穿插,出其不意,將敵包圍全殲;邊打邊插,打插結合,攻佔其側後要點,分割圍殲敵人;選擇敵人防禦正面的側後,大膽實施迂迴穿插,斷其退路,合擊殲敵等三種戰術手段,一舉擊潰守敵,迅速奪取谷柳、保勝、壩灑諸重要城鎮。

其閃,能否順利地渡過紅河,是達成戰役勝利的關鍵一步。在戰前一個多月內,13軍就進行了周密的組織和準備,先後20餘次派出偵察分隊夜間渡過紅河,滲入越軍縱深查明情況,對紅河西岸的地形和敵情進行了反覆的觀察和偵察,基本上摸清了越軍的防禦規律。針對越軍一般在白天前出河岸分散守點,夜間收縮在高地上的工事內,防禦間隙比較大的特點,13軍決心利用越軍的麻痹不備,乘隙偷渡紅河,一舉打破紅河防線。為保證渡河成功,軍、師主要領導多次勘察了渡場,組織力量修築進出道路,正確選擇了渡河地段,反覆研究討論渡河方案,制定了詳細的渡河計劃。對部隊的待渡地域、舟橋和其他渡河器材的隱蔽位置、渡河的序列都作了明確規定,並作好偷渡和強渡的兩手準備。部隊專門進行了渡河演練,針對不同的敵岸情況規定了相應的渡河方法。軍、師炮兵群以火力保障渡河,每個師使用一個85加農炮營在河邊佔領陣地,隨時準備進行火力支援,以直瞄射擊壓制河防當面的越軍火力點。各師設置了渡河指揮所,加強了渡河指揮及組織實施後續的架設舟橋行動。渡河前採取了隱蔽戰役企圖的佯動,出動汽車沿公路來回行駛和使用推土機在紅河東岸偽裝作業,掩蓋了渡河部隊操舟划水的聲響。

因為隱蔽企圖做得好,13軍6萬餘人集結於同越軍僅一河之隔的待渡地域,卻未被敵人察覺,達成了戰役的突然性。在發起偷渡戰鬥的當晚,對岸越軍兵營內還在放電影,待我渡河部隊打過去時,敵人連銀幕都沒來得及收。據被俘獲的越軍供稱:「我們以為你們在發動進攻前,肯定會炮火準備的,所以規定在你們炮火準備前,不得暴露火力點。當你們的部隊進來的時候,我們還以為是偵察部隊,不是大部隊……」

13軍組織準備周密,突擊攻勢銳利,一舉粉碎了越軍吹噓的「紅河天險」。昆明軍區特別發出號召,要求所有參戰部隊「向13軍學習看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沈聽雪 的精彩文章:

蘇聯紅軍為什麼會出兵東北閃擊日本關東軍
南越國軍為何打不過北越人民軍?非戰之罪而是喪失軍魂

TAG:沈聽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