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冷,叫做「倒春寒」
不管是南方還是北方,立春後都有一種冷,叫做「倒春寒」。
這種不按常理出牌的冷空氣,每年都會讓人們猝不及防,你可能沒來得及脫下秋褲,就又套上了毛褲。
GIF
今年的倒春寒來之前,小編邀請遠大醫院專家,教你幾招不受寒冷的威脅。
遠大醫生教你防病
呼吸內科
春季感冒、哮喘發威
春季呼吸道疾病高發,如果不及時增添衣物,老人、孩子這些免疫力低的人很容易感冒。
GIF
氣溫驟降時,有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的患者,容易病情反覆或加重。
專家支招:
體質弱的人寒冷天氣最好減少出門,出門時可以戴口罩,增加衣服,重視頭部、胸背和足部保暖,以免著涼。
消化內科
倒春寒,老胃病易發作
氣溫較低時是胃腸道疾病的高發期,因為低溫刺激會引起毛細血管收縮,影響胃酸分泌和胃部血液循環,從而引發急性胃痙攣、胃潰瘍、胃腸炎等。
專家支招:
在飲食上要注意暖胃養胃,多喝熱水,少吃冷食,按時吃飯。
運動要適量,不宜大量運動出汗太多。
起居規律,切記不要熬夜,也不要思慮過度。
心內科
氣溫驟降,心臟很受傷
大部分冠心病患者對天氣變化的敏感性很高,特別是寒冷天氣。
GIF
天氣寒冷時,應減少戶外活動,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形成血栓,誘發心梗。
專家支招:
老人要注意保暖,合理用藥控制血壓。如果有胸悶、隱痛或心慌等情況,即使發作時間很短,也要格外重視。
神經內科
初春時節腦梗很可怕
春季是腦梗高發季節,特別是許多老人,晚上上廁所或早上一起來易發生中風。
GIF
在晚上睡眠時,人處於靜止狀態,血液黏稠度增加,這也是中風高發於這個時段的重要原因。
專家支招:
一旦發現一側肢體麻木或無力、一側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說話不清楚、眩暈伴嘔吐等癥狀,必須高度警惕,立即到醫院進行檢查治療。
護好3處擋春寒
早春時節,防寒保暖有重點:脖子、腰部、雙腳處於人體陽氣運輸的主要通道上,又易暴露在外,一旦受寒可能牽連全身,需要格外精心防護。
GIF
頸部:戴圍巾,練抬頭
身體的很多經脈要經過脖子,加上不少「電腦族」頸部慢性勞損,一旦受寒便可能引發局部血管收縮、肌肉痙攣等,誘發或加重頸椎病,出現眩暈、大腦供血不足等不適。
雙手交叉放在頸後,同時擴胸,頭向後仰,手臂向前用力,頸部用力「對抗」手臂的力量。
腰部:多穿衣,搓腰眼
初春季節盡量少穿低腰褲、露出肚子的短夾克等。
平時活動較少的久坐族,可每天按摩後腰的腎俞穴:
雙手交叉,快速搓熱手掌,把手掌捂在腎俞穴(俗稱「腰眼」,腰椎兩側二指寬處,約與肚臍相水平)上,用手掌溫暖腰腎,同時雙手反覆按揉,至腰部微微發熱。
足部:常走動,勤泡腳
每天一定要保持鞋襪的溫暖、乾燥。
堅持熱水泡腳可舒筋活血、強身健體,泡腳時還可加點有溫經或舒筋活血作用的中草藥,如乾薑、桂枝、當歸、艾葉等。


TAG:重慶遠大醫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