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邱錦仙:我在大英博物館修文物

邱錦仙:我在大英博物館修文物

故事欄目宗旨:深挖旅遊目的地背後故事,旨在讓你脫離走馬觀花,體驗更有深度的旅行。

本次目的地:大英博物館,英國

本次人物:邱錦仙

還記得那幅登上

今年春晚的《絲路山水地圖》嗎?

足足比《清明上河圖》長兩倍

堪稱中國古代地圖,令人嘆為觀止!

GIF

在感嘆我國寶物之多之奇的同時,

我們也被這些日復一日的守護者感動著,

他們是匠人,是大師,

是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的守護者。

- 1 -

開水燙畫,漿糊修《女史箴圖》

中國上博大師技驚整個英國文物史界

1987年聖誕節前夕,邱錦仙第一次走進大英博物館。

這一刻,她面臨的是大英博物館首次給她的考驗:一幅經歷火燒的《傅抱石山水圖》。

GIF

於是,邱錦仙留了下來。光陰又過去二十多載。

2013年,大英博物館想把中國古畫中的無上之寶《女史箴圖》重新拿出來展覽,但此時的《女史箴圖》傷痕纍纍根本拿不出手:

當年八國聯軍攻佔北京時,某可惡的英國軍官趁亂盜得這幅畫,1905年他回英國後,以區區25英鎊的價格賣給了大英博物館。

當時沒有人意識到其價值,以致這幅有1600年歷史的《女史箴圖》保存不當,絲綢皴裂,變得僵硬而脆弱。

由於此前沒有這種做法,謹慎起見,大英博物館把這種混合漿糊送進實驗室,結果非常理想。

於是,邱錦仙帶著助手,用放大鏡每三寸三寸地修復古畫,再一點點地用特殊顏料填色、補洞,歷時了兩個多月。

2014年6月3日,終於把這幅塵封多年的《女史箴圖》重新在大英博物館91號陳列室展出。

修復後的《女史箴圖》

「唐代摹本顧愷之的《女史箴圖》,是中國最早的也是唯一現存的絹本畫,是中國的瑰寶,也是世界的瑰寶。現在修復後,《女史箴圖》再存放個一兩百年是沒有問題的。」

1987年,35歲的邱錦仙因一次機緣巧合下來到倫敦,本來想著在大英博物館交流學習2年後,就一定回到中國上博。

可是,面對大量存放在大英博物館、流失海外又得不到修復的中國國寶,邱錦仙動了惻隱之心:

「當時國內已有很多大師可修復文物,但是流失海外的文物就像個傷痕纍纍又無人問津的可憐孩子,我不能眼睜睜地看著這些堆積如山的中國瑰寶因得不到修復而永遠躺在存放室。」

隻身一人在異國,長期的分居,還攻克語言、飲食習慣難關,是怎樣強烈的責任感和匠心精神,才令邱錦仙能夠苦苦堅持31年?

面對邱錦仙的這份堅守,丈夫郭林福也表示最大的理解和支持:

「我很明白她那種看到文物破損卻得不到修復的心情,每個文物工作者看到這種情況都會這樣選擇,所以我就做她強大的後盾嘛。」

位於英國倫敦的波多貝洛古董市場

- 3 -

66歲授「洋徒弟」,代代相傳

大英博物館的藝術匠心無國界

邱錦仙今年66歲了,早也到了該退休的年紀。

但面對大英博物館的極力挽留和暫時還未培養出這樣高水平的修復人才,邱錦仙採用折中辦法,一周回博物館3-4天,還帶著兩個女的「洋弟子」。

一個徒弟叫瓦朗蒂娜,已經跟隨邱錦仙工作12年。

另一個徒弟叫卡羅,也跟隨邱錦仙工作6年。

30多年來,邱錦仙已經修復了不計其數的中國古畫。

使上千餘件中國瑰寶再次呈現在世人眼中:唐代摹本《女史箴圖》、宋代的《耕牛圖》、元代趙孟頫的《雙馬圖》、明代朱邦的絹本畫《紫禁城》、明代張翀的《瑤池仙居八仙圖》,以及數百片團成硬塊的敦煌絹畫……

明代朱邦絹本畫《紫禁城》

收藏的中國文物囊括了中國整個藝術類別,跨越了整個中國歷史,包括刻本、書畫、玉器、青銅器、陶器、飾品。

作為活的博物館,承接著中西方修復文物技藝,大英博物館真的很值得一去。

點此查看相關產品~

*

圖片、視頻截圖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字均為原創,轉載請聯繫後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趣旅行 的精彩文章:

悉尼47.3℃,嚇到我都躲去澳大利亞東岸的海島啦!
兩次離異,獨自撫養女兒,這個女人居然還把藝術做成了世界級事業?

TAG:我趣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