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華巨著——《道德經》

中華巨著——《道德經》

《道德經》,又名《老子》,是春秋時期老子著作,記錄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大道學說。被後世譽為道經之首。其經論為先秦諸子所共仰,乃道家哲學思想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在前,《德經》在後,並分為八十一章。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巨著。其內容涵蓋、哲學、倫理學、政治學、軍事學等諸多學科,被後人尊奉為治國、齊家、修身、為學的寶典。對中國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多方面產生了深遠影響!其樸素的唯物主義辯證觀念體現了古代中國人的一種世界觀和人生觀。據不完全統計,先秦以來,研老注老著作超過三千餘種,具有代表性的不少於一千種,從側面也說明了《道德經》的巨大影響。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謚伯陽。華夏族,春秋時期陳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約生活於前571年至471年之間。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認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

「龍門草堂」以弘揚古聖經典為己樂,所推文字力求還原經典宗趣,不敢稍加妄意穿鑿,唯恐貽誤讀人。旨在使眾等開經明理,見性除疑,了塵間欲苦,達字外玄機。平台將連載《道德經》至八十一章,願有緣人開卷受益。

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

為天下谿,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

知其白,守其辱,為天下谷

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朴

朴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

故大制不割

第二十九章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

吾見其不得已

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也

為者敗之,執者失之

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

無執,故無失

夫物,或行或隨,或強或羸

或歔或吹,或載或隳

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第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

其事好還

師之所處,荊棘生焉

大軍之後,必有凶年

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強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無驕

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

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第三十一章

夫兵者,不祥之器

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君子居則歸左,用兵則貴右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

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

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

夫樂殺人者

則不可得志於天下矣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

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

言以喪禮處之

殺人之眾,以悲哀泣之

戰勝以喪禮處之

第三十二章

道常無,名朴。

雖小,天下莫能臣

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

民莫之令而自均

始制有名

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

知止可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猶川穀之於江海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第三十四章

大道氾兮,其可左右

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

功成而不有

衣被萬物而不為主

可名於小

萬物歸焉而不為主

可名為大

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第三十五章

執大象,天下往

往而不害,安平泰

樂與餌,過客止

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

視之不足見

聽之不足聞

用之不足既

第三十六章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

將欲弱之,必固強之

將欲廢之,必固興之

將欲取之,必固與之

是謂微明

柔弱勝剛強

魚不可脫於淵

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淵閣 的精彩文章:

六十甲子納音速求法

TAG:文淵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