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巴黎街角上的日漫店

巴黎街角上的日漫店

GIF

Hey Digimon

 Digimon The Movie OST

Paul Gordon 

00:00/02:29

物語

我對日漫的了解少之又少,也不是特別感興趣,但是即使這樣,誰也不能否認,日漫的風靡全球,卻是文化交流歷史上不可忽視的一個巨大成功。可以說,當代文化產業界有兩大長期以來在全球範圍內都極為成功的案例,那就是好美國的萊塢大片和日本的漫畫與動漫,這也是非常明顯的。不管是中國還是法國,影院里最賣座的都是好萊塢大片。我住家的小夥伴也是好萊塢大片的忠實粉絲,而她對日本的漫畫與動漫更是熱愛。這也不是個例。畢竟,我在巴黎街角就遇到過一爿偌大的日本漫畫專賣店,也在老佛爺的書店裡看到了一大專櫃的日本漫畫。再者說,在中國,日本漫畫與動漫的風靡程度也不用饒舌,大家也是有目共睹。

但是,細細思考一下這兩個文化產品巨頭的發展歷程,你便會發現無論是電影,還是漫畫,都不是起源於如今在這個產業里做得最好的國家。是法國的盧米埃爾兄弟發明的電影,而與美國的發明家無關;是英美先興起的早期漫畫,而不是日本自己的文明孕育出了漫畫的體系。那為什麼電影和漫畫的真正繁榮不在這些發源地,而是美國和日本這些後起之秀呢?回顧一下日本動漫60年的發展史,可能可以給我們現有的文化交流與文化傳承的思路與觀念有新的見解與角度。

日本動漫從1945年二戰戰敗後開始從英美傳入的卡通畫、連環畫和諷刺漫畫的土壤上逐漸萌芽,在短短的十幾年間,就湧現出了以手塚治虫為代表的第一批大師,也誕生了《鐵臂阿童木》《灌籃高手》等一系列直到如今對年輕一代都有深遠影響的漫畫作品。緊接著,日本漫畫飛速成長,《足球小將》《凡爾賽玫瑰》等少年漫畫和少女漫畫逐漸成熟,直到2004年,開始它的巔峰時代,逐漸踏上國際市場,最終風靡全球。如今的日本漫畫,無論在哪個國家和地區,幾乎都可以獨佔當地漫畫市場份額的至少半壁江山。

而日本動漫這60年來的成功竅門又在哪裡呢?首先,在戰後的日本,百廢待興,本土的電視電影等文化娛樂產業都不可能迅速發展起來,故而漫畫這種成本與技術要求較為容易應對的文化娛樂媒體,其地位在這種時期和如今我們休閑生活中的電視電影其實差不多。相比於文學小說,漫畫則是一種更為省力休閑的表達方式,他可以一目了然地告訴讀者們他想講的故事,不用去想像用語言描述出來的那些抽象的畫面。這既使得閱讀的門檻和時間成本大大降低,獲得了迅速流行起來的機會,但同時給剛剛接觸漫畫創作的日本作家給出了一個難題——如何去選擇畫面來記錄,以更好地把要講的故事用不連續的畫面把連續而要抑揚頓挫的長故事講出來。而此時英美甚至是中國,在漫畫和動畫片已經有所建樹,日本卻還沒有真正屬於自己的一席之地。但沒有幾年,日本漫畫真正開始發展的手塚治虫時代則已經用長篇漫畫打開了日本漫畫的鼎盛時代。那麼他們是如何解決講述一個起承轉合的故事這個技術難點的呢?誠然,已經有足夠的例子去參考,但卻沒有一定的標準去細緻地教手塚治虫等先驅如何去實踐。而這一代日本漫畫家卻自己精確地把握了兩個法寶——一是講好自己的故事,二是抓住細節的描寫。從手塚治虫開始,正是憑藉這兩個法寶,日本漫畫真正開始了自己的時代。

這兩個法寶為什麼會奏效呢?因為這要求了作者從讀者的立場上面去設計。要講好自己的故事,不再是小說般地精心於自己的文學世界,去設計精妙的文字與華麗的語句;而是直觀簡樸地去說一個有意思的故事,把情節的輕重緩急作為頭等大事。這樣,作者就可以把自己當成第一讀者,去把每幅畫的效果按照讀者的感受增刪修改。而同時,電影的鏡頭意識也讓這一代漫畫家知道了對細節刻畫的把握。比如說,在緊張的時刻,給主角充滿汗水的側臉來一幅特寫,不但不會使劇情拖拉,反而還增強情感的渲染效果。這樣一來,漫畫之所以為漫畫的特徵就體現了出來。與電視劇和電影相比,漫畫的固有劣勢是不能夠利用連續的講述來將故事極致流暢地展現,但日本漫畫恰恰就把這個劣勢轉化為一種優勢,它正是利用這個不連續性把所有關鍵的鏡頭放大、定格,有精美地繪畫把每一個關鍵的細節渲染到極致,把一種極為豐富的情感內涵,利用讀者閱讀時自主調動起的想像力來潛移默化地直擊讀者的內心。比如說,在生死攸關之際,奄奄一息的主角依賴信念的力量,重新站起來,那一幅圖片如果運用電影和電視劇並不具有的誇張細節特寫和細膩運動線,反而可以使得畫面更加有感染力,也就是所謂的「燃」的感覺。

而真正運用這兩個法寶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你需要講好故事,那麼故事本身就一定不能平庸;你需要細節描寫,那麼故事一定要有感性的動感。不平庸的故事首先得切合時代的大背景,比如說《鐵臂阿童木》的創作,就是在反思發明的良性運用與人性的密切聯繫,正好暗合日本在二戰後對於由於核武器等一些列現代軍事發明而產生的對於科技發明的反省與思考。而當代宮崎駿大師的動漫作品也無處不切合對於時事的反思。而即使不反映國家大事或者國際形勢的大主題,也是和校園生活或者童年故事這些很容易引發讀者回憶和共鳴的小情懷,比如說《灌籃高手》和《足球小將》等。而換個角度來說,即使是如同《鐵臂阿童木》一樣體現時代主題思考的漫畫,也是融在大量的重視親情、堅守友情、不懈奮鬥等一系列我們日常看重的美好品格來慢慢在讀者的心裡滿滿生根發芽。在讀者之後的人生中,再在必要的時刻茁壯成長,成為讀者正確人生觀形成的有力支持。而也只有這些平易近人的情感才可以有細節描寫的用武之地,容易讓讀者有共鳴。正如一般日本的漫畫雜誌總結的那樣,友情、努力、勝利,是日本動漫永恆不變的三大關鍵詞。

而日本漫畫也是作家們主張自己獨到價值觀的陣地。比如以《凡爾賽玫瑰》為代表的少女漫畫的興起,完全是女性漫畫家對於男女平等的強烈主張;而又要提起宮崎駿了,他的所有主張都通過漫畫呈現給了讀者們。但是,既然選擇了漫畫作為了陣地,便不可能是一味正義凜然的說教,故事性和趣味性才是他們真正的第一考慮因素。他們不會去橫眉立目受到的歧視,而是會向你介紹女性本身可以釋放的力量;他們不會去奔走疾呼戰爭的殘酷,而是會向你展示沒有戰爭時代的美好;他們不會去大聲控訴科技的濫用,而是會向你描述合理和平使用科技的幸福……他們只是在說他們的故事,構築他們的漫畫世界,讓你絲毫察覺不出他們背後的價值討論,但實際上卻已經在你被他們描述出的故事世界所吸引的那一刻起,在你心裡中慢慢升騰起那一朵朵長篇宣言融化後形成的柔和彩雲。這才是現代文化交流,不管是對內還是對外,所應有的科學姿態。媒介雖然是陣地,背後基於民族文化的價值思辨才是真正的核心。但是你不能不重視這些陣地,不重視的下場,不僅是達不到傳播文化的初衷,更會失掉這些陣地。當今的主流相聲小品就是一個大家心知肚明的反例。

文化交流的工作,有它自身的一份神聖感,而這份神聖感卻也會讓文化工作者們把視角定得太高,浮於自己宏大的志向抱負。誠然,文化交流工作者不能忘記自己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但是,他們也應該思考到自己只是這個偉大使命的一個踐行者,而踐行的途徑才應該是他們關注研究的重點。想要「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就要知道天地的心是什麼,要讓生民去搭理你,讓往聖的學問不至於絕,讓這些作品可以傳得了萬世。然而,現在很多的工作者都只關注往聖的絕學有什麼表現的物質形式,而不去追究絕學的核心是什麼,對當代真正指導意義是什麼。只去想如何把所謂「往聖的絕學」一絲不漏地融到自己的作品裡,怎麼讓作品「永垂不朽」,卻忘記了自己的作品,他客觀的媒介屬性要求是什麼,他能不能讓「生民」記住,能不能真正影響一定的時間。往往滿是道德文章作品的作者自己也沒有理解「往聖絕學」的真正現實意義是什麼,往往是想要「永垂不朽」的作品來剛開始的流傳過程都處處碰壁。所以,想要在這個時代做文化交流工作,請不要在執著於身後往聖們那海市蜃樓般的霓虹,也請不要沉醉於腦海中那空中樓閣的朝霞。還是請低頭看看腳下踩著的路罷,從主題更為具體的方面入手,從大眾更為熟悉的角度入手,從媒介更為合適的運用入手,從價值更為現實的思想入手,一步一步地把讀者們吸引回我們自身那如園林一般本就是移步換景的傳統文化中去罷。如今已經不是精英的時代,而是大眾的會場,一切的陽春白雪,都請提煉一下,融進大量的下里巴人中去,慢慢地回到這個不一樣的時代。對於復活一個逐漸脫離大眾視野的文化元素的工作來說,最好的策略,莫過於靜如處子,等待願者上鉤。功夫不在魚竿的精美,魚線的堅固也是次要,而當務之急便在於那其貌不揚的餌的真正味道是否能夠滿足魚群的胃口。

漫步雨月的巴黎,細嗅文化的薔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雨月巴黎 的精彩文章:

TAG:雨月巴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