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事情比較蹊蹺:短短1個多月,越南2個最高領導者訪問印度

事情比較蹊蹺:短短1個多月,越南2個最高領導者訪問印度

原標題:事情比較蹊蹺:短短1個多月,越南2個最高領導者訪問印度


時隔7年,越南元首第一次對印度進行國事訪問。陳大光將從3月2日至4日到訪新德里。他在受訪時公然支持和歡迎印度的「東進戰略」,表示「印度與越南在南亞和東南亞均佔有戰略位置,應該海洋問題方面加強合作。」還承諾「將積極推進印度與東盟各國之間的關係。」《印度時報》聲稱這次高層會晤將成為印越關係史上的里程碑。


蹊蹺的是,印度越南之間的實質交往並沒有兩國領導人見面時所表現出來的那樣緊密。最近數年來,越南的第一大貿易夥伴是中國,第一大農產品出口市場也是中國,雙邊貿易額已經達到1000億美元,越南得到的投資額累計也達到112億美元。而越南與美國之間的貿易額也有450億美元,2020年或突破570億美元。與中美相比,印度的位置與重要性並不高。


作為名義上的越南國家元首,陳大光此次訪問印度的主要目的恐怕是經貿,簡單來說就是要錢。印度對越南的投資在所有國家裡只排在第28位,註冊資本還不到8億美元,這個數據與兩國建立的「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相比十分尷尬,而2020年實現雙邊貿易額150億美元的目標則顯得比較突兀。比起在海洋問題上挑事,越南元首更關注如何促使印度人到越南投資。


而就在1個多月前,越南總理阮春福也訪問了印度,並與印度總理莫迪進行會談,重點內容就是海洋問題。根據越媒報道,兩國首腦強調的了所謂「航行自由」重要性,還一致認為所有國家都必須遵守國際法。越南高度讚賞印度的立場,還聲稱要與印度一起合作開採石油和天然氣,並推進海洋安全合作。


越南總理和首腦先後訪問印度,也是在為印度3月6日起在安達曼-尼科巴群島海域舉行的「16國軍演」鼓勁捧場。越南是這次演習的積极參与者,而且可能是最高興、最願意參與的國家。這次演習的最重要項目就是「海上封鎖」,而越南海軍在2月6日剛剛入役2艘俄羅斯製造的「獵豹3.9護衛艦」,這種軍艦特意裝備了增強型反潛武器,無疑就是為了加強威懾力,即使不能完全達到「海上封鎖」的目標,也要對鄰近大國產生不能忽視的威脅。可以說,印度進行的這次軍演正投越南之所好,無疑將令越南感到興奮。


而在最近幾個月,「親印派」在尼泊爾、斯里蘭卡和馬爾地夫先後遭到挫敗,印巴在克什米爾衝突不斷,印媒還一直炒作「北方強鄰在實控線附近升級空中力量,部署了殲-10和殲-11等戰機」,印度在周邊面臨的形勢在惡化,需要越南這個「親印國家」來分擔一些壓力。探客認為,印越聯手是一種必然,因為在南部與西南部,印度與越南是唯二與華夏發生過戰爭的國家。


除了與印度加強關係,越南還在越戰之後首次邀請美國航母編隊訪問峴港。而美國也藉此機會派出「卡爾-文森」號航母巡航敏感海域,並在3月5日駛入峴港。這個時間正是越南元首陳大光從印度返回的第二天,透露出一種力挺越南的意味,同時也暗示美印在海洋問題上對越南的支持。越南同時獲得美印的支持,在面對北方強國時無疑拿到了一些籌碼和資本。


事實上,越南對美日印澳組成的非正式「四國同盟」很有想法。如果自己單獨不能對抗強大的對手,最好的辦法就是組成一個聯盟,越南就是這麼乾的。而且越南內部的親美勢力在持續擴展。


越南「二阮之爭」明顯是保守派與改革派、北派與南派、親華派對親美派的一次對決。出身河內,屬於保守派的阮富仲「意外」連任。他主張維繫中越友好關係。而且與中方高層有比較深厚的私人交情。而親近西方的「南方派」阮晉勇則失去了總理一職。

不過,阮晉勇暫時離開中樞被分析家認為是以退為進。阮晉勇是有功的,行事果敢、歷練豐富,在軍隊、黨務、行政和財政體系都有過工作經驗。他積極謀求在政經方面的革新,立場親美。在10年任期里,他主導加入了WTO以及TPP,越南人均GDP增長了3倍,2015年經濟增長率達到6.7%,為越南經濟騰飛作出了貢獻。


而阮氏家族也在地方上擁有不小的支持度。阮晉勇的2個兒子都在美國拿到碩士和博士學位。39歲的長子阮清誼曾執掌越南堅江省,2016年成為中央委員。26歲的次子阮明哲也已經成為平定省執委。阮晉勇的女兒女婿也是「親美派」。


阮晉勇的暫時出局,可能是因為犯了大忌,危及共同領導的「平衡」傳統。越南體制是「四馬拉車」,集體共治,保持勢力均衡,兼顧南北。越南國土猶如啞鈴,地理形態是天然的南北對立。北方偏穩健,南方偏活躍,河內和胡志明市猶如京滬。河內是政治中心,是胡志明思想的大本營。越南南方則重視經貿發展和商業,儘管已經統一數十年,但越南南北方依然存在明爭暗鬥。


但阮晉勇在經濟上取得成就之後,聲望扶搖直上,成為越南「30年來最強首腦」,南派也開始蠢蠢欲動,不斷擴張勢力。「四馬拉車」的格局已經出現裂痕,因為阮晉勇這匹「馬」想一躍而出,出現南派壓過北派的趨勢。為了維持平衡,大佬們紛紛站隊出手,狠打出頭鳥。


理由是現成的。越南經濟高速發展,必然也帶來不少問題。海洋爭端遲遲不能平復,必然導致與北方鄰國的關係緊張。越南此時需要的掌舵者不是激進的親美派,而是能夠維持穩定、辨別方向、把風險降到最低的保守派。形勢的變化,令越南重新強調團結,選擇了溫和穩健、威信較高、能夠被各方認同和接受的阮富仲來掌舵。

阮晉勇雖然暫時受挫,可勢力還在,新任總理阮春福是他的副手,名義上的國家元首陳大光、國會領導者阮氏金銀也都是阮晉勇一派。阮晉勇很有可能是暫時休養生息,以退為進,保送子弟兵登場。越南以「重商」為中心的時代恐怕要慢慢過去。火車頭會照樣跑,只是速度會放慢。



越南不會為了親華或親美而犧牲本國利益。一方面,會以「協助遏制大國崛起」為名向美國要好處,一方面又會挾美國自重,向北方強鄰討便宜。這種兩面手法,玩不好就是引火燒身。


如今,越南的基本戰略恐怕就是拉攏住美國、印度和澳大利亞這3個國家,同時在東盟內部加強活動力度,促使東盟在對華方面更加強硬。另外一方面,就是繼續與俄羅斯發展軍事方面的合作關係,購買先進軍備。蘇聯雖然解體,但越南與俄羅斯卻繼承了准盟友的關係。俄羅斯軍艦也時不時到敏感海域溜達一圈,證明存在。

越南與宿敵美國能夠化干戈為玉帛,還加入日本主導的TPP,並在近年來從印度購買導彈、加強軍事交流與合作,未來很可能與澳大利亞也熱絡起來,不排除將「全面合作夥伴關係」升級為「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查看地圖,越南的形狀猶如一隻水蛭,吸附在大國的下腹部。探客認為,這隻「水蛭」並不會致命,但卻會令大國「失血」,浪費寶貴的軍事和外交資源。正因為越南的存在,印度的「東進政策」在東盟內部獲得了積極響應者和帶路者,美國在「失去」菲律賓之後仍可以大模大樣地派遣航母搗亂,俄羅斯也能從這個世界第8大武器進口國賺取利潤,日本可以藉助其分散大國的注意力,並轉移投資。越南不會與美日印澳在軍事上成為盟友,但有它在後面牽制,大國就不能完全放心,多一條戰線就多分散一份力量。不要小看越南,在大國博弈的過程中,很可能這種不起眼的絆腳石左右了戰略上的成敗。(完)


註:本文系「海外探客」原創稿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外探客 的精彩文章:

美國海陸空三軍同時哭窮和示弱:這2個大國抓住了我們的軟肋

TAG:海外探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