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全國人大代表蔡繼明談鄉村振興:土地規模經營 農民變市民

全國人大代表蔡繼明談鄉村振興:土地規模經營 農民變市民

蔡繼明

封面新聞記者 張想玲 熊浩然

3月1日,全國兩會召開前夕,蔡繼明連續第七年舉行了他的兩會議案建議信息發布會,會場坐定,這個頭髮花白,但笑起來依然朝氣十足的全國人大代表便開始和記者們打招呼,拉家常。今年,是他與全國兩會結緣的第20個年頭。作為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責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從「土地委員」到「土地代表」,蔡繼明的議題似乎永遠和土地分不開。3月1日,針對鄉村振興這一熱點話題,在接受封面新聞記者採訪時,蔡繼明仍然堅定地認為,要想做好鄉村振興,必須同步推進新型城鎮化,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土地流轉。

觀點1

產業興旺潛力在改革

土地從來都是最好的融資手段

中共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並且提出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要求。

在這20字要求中,產業被放到了第一位。鄉村振興如何實現產業興旺,路徑是什麼?在回答封面新聞記者採訪時,蔡繼明表示,鄉村最大的資源稟賦是農業資源。「我個人理解,產業興旺就是利用農村現有的資源—農業資源,發展農業生產。」蔡繼明說,因此,發展農業仍然要回歸到土地上,加快農業農村的改革,加快土地流轉,擴大土地規模經營,讓土地在流轉和流動中增值。離開土地這個農業基本生產要素遑論產業興旺。

蔡繼明表示,中央1號文件特彆強調,要消除社會資本進入的障礙。歷史上,土地從來都是最好的融資手段,最好的抵押品。「農村的產權制度不改革,怎麼吸引社會資本和人才進入?。」他表示,實現鄉村振興,必須要有城市的工商資本、企業家、農業科技等參與。只有他們的參與,農業的現代化才能實現。「只要農村的土地產權制度改革了,市場化程度提高了,同樣的投資投在農村比投在其他領域能得到更好的收益,大量的社會資本自然進入農村,各類農業人才,包括農林大學的畢業生、研究生才能在農村發揮更大的作用。」蔡繼明說,至於誰來種地,誰來搞農業現代化,「根本用不著要擔心」。

觀點2

農村不缺人 缺的是有效的制度供給

在蔡繼明看來,中國部分農村貧困的根本原因是農業勞動生產率過低,按照戶籍人口,至少 1/3 的勞動人口還在農村就業,而農業產值佔GDP的比重不足十分之一,「這說明我國的農業勞動生產率遠遠低於第二、三產業。」而造成這種勞動生產率低下的根本原因,蔡繼明認為是人地矛盾。

他列出一組數據,全中國20億畝耕地,共有2.2億戶農戶,平均每戶只有8.7 畝地,這個數據遠遠低於澳大利亞、加拿大和歐盟國家。狹小的土地經營規模限制了農民脫貧致富的速率,也為鄉村振興帶來了巨大障礙。蔡繼明說,儘管時有鄉村青壯勞動力選擇進城務工而不願意種地的消息見諸報端,但他還是認為,中國2.2億農戶的大量的人口都應該轉移出來,爭取達到每個農戶平均擁有百畝土地的標準。

按照資源流動的規律,城鄉流動本來就是雙向的,但總的趨勢是未來農村的絕對人口要逐步減少,城市人口會逐步要增加。增加到什麼水平?「目前的水平肯定還是不夠的。」蔡繼明表示,中國要在2050年建成現代化強國。農村人口至少要降到20%,大量的人口應該從農村向城市轉移。他解釋說,按照100畝的耕作規模,農村需要2000萬農戶就夠了。而現在這個數字是2億2千萬農戶。「這個路還長著呢,不要現在就驚嘆農村沒人了。」

蔡繼明接受封面新聞記者採訪

建議

打造「都市圈」推進城市群發展

加速農民工「市民化」

蔡繼明認為,鄉村振興要與新型城鎮化的同步推進,目前國內一些城市的承載能力遠未達到其上限,「根據聯合國公布的數據,近60年來世界城市化的發展都是人口在向特大、超大城市集中,但中國城鎮化更多是優先發展小城鎮,嚴格控制特大、超大城市的發展。」

對此,蔡繼明表達了一些擔憂,他說,從2016年的數據可以看出,年度進城務工農民的數量已經在減少了,上海非戶籍的人口也已經在減少了。2000 年以來,我國的城市化速率已經出現下降趨勢。

在蔡繼明看來,農民進城的數量減少,農民不願意進城的現實並不利於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的進程,「對特大超大城市的人口限制應該取消。」

蔡繼明說,現在流行的觀點認為北京和上海太大,人口太多。在他看來,類似北京和上海的轄區範圍嚴格來說不只是一個城市,而是多個城市圍繞著中心城市組成的都市圈的一部分。

從人口規模和建成區的意義上來說,都小於日本的東京都市圈,如果推動城市群發展,將農業用水量轉化為居民生活用水,不僅可以提高可容納居民數量,在吸引外來人口的同時,對應地便有利於以農業、旅遊和自然資源為優勢的地區居民提高人均資源佔有量,從而提高人均收入。

因此,蔡繼明建議在核心超大城市制定建成區半徑在五十公里左右的都市圈發展規劃,以大體量和快速度的軌道交通進行連接。同時,加速突破戶籍制度改革,促進農民工的「市民化」,讓他們在享受平等公共服務的過程中,釋放需求和消費,促進經濟發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封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靈魂畫手!目擊證人手繪嫌犯畫像遭群嘲 警察:別笑!我們知道嫌犯是誰了
主播圈「內幕」:每天6小時苦練支撐的2小時光鮮

TAG:封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