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潯陽樓上穿越

在潯陽樓上穿越

此照片來自網路

潯陽樓也是此行不得不去的地方,因為它在我心中的地位堪比黃鶴樓、鸛雀樓、岳陽樓,都曾讓我魂牽夢繞。

潯陽樓因九江古稱潯陽而得名,最初為民間酒樓,據說當年蘇軾本欲題「潯陽酒樓」四字,但不慎墨污「酒」字,於是將錯就錯,乾脆去掉了「酒」字,都說氣魄反而更大了。這樣的傳說無需考證真偽,反而能為潯陽樓增添更多的文化氣息。由於九江自古以來就是長江南岸一座交通要道和經濟發達的城市,因此,雄距江畔的潯陽樓也歷來是名人云集之地,如白居易、韋應物、蘇東坡等等,都曾登樓題詠,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佳話。

距今一千二百年歷史的潯陽樓,在經歷了歷史的風風雨雨後依然矗立在潯陽江畔,俯瞰著世事輪迴和滄桑巨變,看潮起潮落,看風起雲湧。不管經歷了多少次的廢棄重建,潯陽樓依然鮮活於世。不知道那時的設想者在看到今天遊人如織的盛況後會生出怎樣的感慨!

潯陽樓之名最早見之於唐代江州刺史韋應物的詩中。韋應物擔任江州刺史的時候是在安史之亂之後,那時的刺史相當於現在的地市級行政一把手,正廳級幹部。如果是在中唐之前就有可能達到現在的正部長級別。雖然手頭沒有詳實的資料可以參閱這位韋刺史在江州的政績,但隨便一翻一查就能讀到他的這首詩:

登郡寄京師諸季、淮南子弟

韋應物

始罷永陽守,復卧潯陽樓。

懸檻飄寒雨,危堞侵江流。

迨茲聞雁夜,重憶別離秋。

徒有盈樽酒,鎮此百端憂。

詩題點出了這是他罷滁州刺史來江州任職後所寫。那時的九江還十分的荒蕪,那時的韋刺史心情還十分的差,借酒消愁愁更愁的情緒在潯陽樓上瀰漫,浸潤在他的詩句里,流淌在寒雨飄零的長夜裡。或許是離京城的苦惱,或許是與友人的別離,再或許是對自己仕途的擔憂,讓這位韋刺史心有百般的憂慮而鬱鬱寡歡。但對於後人和潯陽樓而言,一句「復卧潯陽樓」足矣。千年後的人們大都不太會在意他那時的情緒,而更多的會在意他是否曾經吟詠過,涉足過,這便是一種機緣,一種資源。

名人對於一個地方的影響力著實不可估量,特別是針對當今世界鋼筋水泥構架的城市,缺失了一座城市的魂,那便是一種普通。普通得似曾相識,普通得如出一轍。而文化的獨一無二便是一座城市的命脈和靈魂,名人的效應同樣會讓一座城市熠熠生輝。因此,對於文化的挖掘和傳承發揚有百利而無一害。對於今天的政府而言也能認同這樣的觀點,才會不時打出名人效應牌來宣傳一個地方一座城池,但同樣,如果我們的建設者缺乏了文化的元素,那就會在破舊立新、新而仿古的旋渦里掙扎,戲弄著歷史,苟且著未來。這樣的教訓比比皆是。對於九江而言,缺少了江州司馬白居易,缺少了潯陽樓、琵琶亭,便普通得再也不能普通了。

白居易在《題潯陽樓》詩中曾描寫過潯陽樓周圍的景色:

題潯陽樓

常愛陶彭澤,文思何高玄。

又怪韋江州,詩情亦清閑。

今朝登此樓,有以知其然。

大江寒見底,匡山青倚天。

深夜湓浦月,平旦爐峰煙。

清輝與靈氣,日夕供文篇。

我無二人才,孰為來其間?

因高偶成句,俯仰愧江山。

這首抒情詩是在白居易被貶謫江州後所作。他在登潯陽城樓時,觸景生情,不禁撫今追昔。少了許多剛被貶時的失落情緒,更多的是追憶曾居於江州的前人陶淵明和韋應物等前輩,並對他們的才情流露出了由衷的欽佩,同時表達出了自己的一種謙卑。「大江寒徹底,匡山青倚天」便是眼前的景,「俯仰愧江山」便是心底的痛。詩雖簡短,卻寫得真摯感人。

如果說唐朝的這兩位詩壇大咖還不能讓潯陽樓聲名遠揚的話,那麼施耐庵的《水滸傳》實實在在地讓潯陽樓紅遍大江南北,一發不可收拾。

一杯兩盞藍橋風月酒讓這位雙頰刺文發配江州的宋江激情彭拜,乘著酒興,磨得墨濃,蘸得筆飽,在那潯陽樓的牆壁上奮筆疾書:

西江月

自幼曾攻經史,長成亦有權謀。恰如猛虎卧荒丘,潛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雙頰,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報冤讎,血染潯陽江口!

一闕寫罷,宋江還不過癮,一面又飲了數杯酒,又拿起筆來,在那《西江月》後再寫下四句詩:

心在山東身在吳,飄蓬江海謾嗟吁。

他時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

並在最後署了「鄆城宋江作」落款。現在在潯陽樓二樓牆壁上掛著一位名叫曹曉書家書寫的名為宋江,實為施耐庵的一首西江月詞和一首詩,六七張桌子,模仿著潯陽酒樓宋江題反詩時的場景,讓遊客們感受北宋末年的相似境況,雖屬不倫不類,但也不失為一招吸引今人眼球的舉措。一樓則是梁山108位好漢的雕塑,還算栩栩如生。同行的友人都能一五一十地道出好漢的姓名,足以證明《水滸傳》對我們的影響,也足以證明施耐庵等刻畫的人物帶給我們刻骨銘心的記憶。

一詞一詩定性為反詩,是從統治階級的視角來看。如果換成歷史的角度來看,他的詞旨詩意驚天地泣鬼神。既有「血染潯陽江口」報仇雪恥的決心,更有「敢笑黃巢不丈夫」的豪邁壯志。它是對封建社會不公的一聲吶喊,也是北宋王朝滅亡前的一次預演。在潛意識裡試著喚醒殘留在讀者心底氣若遊絲的那份英雄氣概。

最後用我的兩首小詩結束本文:

戊戌初三登潯陽樓

有志凌雲卻窮途,潯陽樓上酒三壺。

禿毫一管雄心在,敢笑君侯不丈夫。

空餘樓閣憶當時,但見公明壁上詩。

好漢由來多血性,一腔苦水幾人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派克每個中國人都知道的鋼筆品牌(3)
笑呵呵解字 「年」,你還覺得是「惡獸」?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