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這個牧民的小發明改變了軍事防禦姿態,至今各國軍隊還在大量使用

這個牧民的小發明改變了軍事防禦姿態,至今各國軍隊還在大量使用

在18世紀末到19世紀,大批歐洲來的移民抵達美國,發現東海岸的可耕地被瓜分得差不多之後,只好繼續向西遷徙,進入了廣闊的草原,開始以養牛或養馬為生。

但當時美國西部還是比較蠻荒的地帶,草原有狼,有印第安人,這些都是牧民的天敵,隨時會吞噬掉自己辛辛苦苦養出來的牛。此外,各戶牧民之間也是比較野蠻的叢林規則,大的牧場主會帶著槍,轟著自己的一大群牛強行去一些弱小的牧民草場去吃草,牛群過處寸草不生。於是,北美的牧民就需要一種屏障,能將野獸和其他牧民的牛擋在外面,同時也防止自家的牛跑丟。

開始,牧民在自家的草場邊界修築木柵欄。但木柵欄效果其實不是很好,牛有蠻力,柵欄隨時都會被衝破,牛經常跑丟。況且在茫茫草原上,修木柵欄需要的木材不好找。

1867年,美國有個牧民搞了一個小發明——倒刺鐵絲,它很好解決了牧民草場邊界和防範野獸的問題。但是這個發明被用到了軍事上,它也直接改變了世界軍事防禦問題。

這個牧民發明的倒刺鐵絲是什麼樣的呢?

首先,他是完全由鐵絲做成的。在19世紀中後期的北美,鋼鐵工業體系已經非常發達,鐵絲這種最簡單的工業品非常便宜。這個倒刺鐵絲的具體結構是這樣;倒刺鐵絲主體是兩股鐵絲纏繞擰成的一股鐵絲繩。鐵絲繩上,每隔一段距離,插入一短段鐵絲,也擰一下,防止這段短鐵絲自然脫落。

這個倒刺鐵絲繩製作非常簡單,這個牧民發明了一個手搖的簡易機械裝置。這個機械裝置里,首先有兩個鐵絲進入口,兩股鐵絲從這個入口送進去,在手搖機械的力量下被擰起來。這時候,第三股鐵絲從第三個入口送進去,垂直於前兩股鐵絲,直接送到正在擰起來的那個部位。第三股鐵絲只需要送進去短短的一小段距離,咔,一把鉗子鉗斷第三股鐵絲,留下插入鐵絲繩里的一小段,順便再擰個結。這樣倒刺鐵絲就製作出來了。

倒刺鐵絲唯一需要的原料是廉價的鐵絲,不需要鐵釘或者其他形狀的零件。鋼鉗鉗斷的鐵絲本身就比較尖銳,不需再磨礪鋒刃。因此,倒刺鐵絲的優點,就是價格便宜。牧民只要在自己的領地邊界隔十幾米打個木樁,然後把倒刺鐵絲一圈圈拖過去固定好,這樣就能起到防止野獸襲擊牲畜和牲畜跑丟事情發生。倒刺鐵絲很快就在北美普及,接著開始又在歐洲的牧場廣泛使用。

它第一次被大量運用到戰爭中是1899年的第二次布爾戰爭。在布爾戰爭中,一次偶然的機會,英軍隨軍攜帶的倒刺鐵絲本來是騎兵部隊用來紮營的(紮營總得有個地方放馬啊),但由於戰鬥中英軍被迫轉入防禦,英國士兵就將倒刺鐵絲當作障礙,收到了非常良好的效果。大量的倒刺鐵絲阻擋了敵軍的攻勢,敵軍被迫撤退。

布爾戰爭的經驗被歐洲各大軍事強國紛紛效仿,英軍更是大量使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各國的軍械庫中都有足量的倒刺鐵絲供應,於是在西線,我們看到了綿延上千公里的死亡鐵絲網。無數的士兵潮水般向敵方陣地衝擊,卻被阻礙在密密麻麻的鐵絲網前。之前的炮火準備只是把鐵絲網拋上天去,再落到地面上,鐵絲還是一捆捆一圈圈,軟嗒嗒地橫亘在面前阻礙前進。疏散的散兵線變得密集。在這最危險的時候,士兵只能笨拙地試圖用鉗子剪短鐵絲網,而七八層的鐵絲網還沒等你剪過去,鐵絲網後面的馬克沁機槍、小口徑炮就開始射擊,攻勢一方士兵被打的大量死傷。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協約國官兵死亡550萬人,其中大部分被撂倒在西線的戰壕中。同盟國陣營也付出了338萬的死亡人數。這如此巨大的戰死人數中,鐵絲網至少貢獻了三成的功勞。

現在倒刺鐵絲仍然是各國軍隊防禦中必不可少的利器。只是經過改進鐵絲網的功能更加強大和多樣化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兵工之家 的精彩文章:

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漢奸,作盡了壞事
俄媒:俄海軍看上中國這款護衛艦 或將批量訂購

TAG:兵工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