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吉利成賓士母公司最大股東後,德國開始研究應否收緊外資收購

吉利成賓士母公司最大股東後,德國開始研究應否收緊外資收購

在吉利成為賓士母公司戴姆勒最大股東後,德國或將從嚴對待外資收購。

3月1日,據路透社報道稱,德國當局將開始研究,是否有必要收緊有關交易規則。

此前的2月24日,吉利集團有限公司宣布,已通過旗下子公司收購戴姆勒股份公司9.69%具有表決權的股份,此次收購完成後,吉利集團將成為戴姆勒最大的股東,並承諾長期持有其股權。

雖然市場早有傳言稱吉利有意持股戴姆勒。戴姆勒高層也曾隔空喊話,歡迎吉利在二次市場購買公司股份。不過,當吉利宣布資深成為戴姆勒最大股東時,市場頗感驚訝。因為吉利這次收購,「規避」了3%和5%的入股披露門檻。

據路透社2月27日報道稱,吉利藉助與美國銀行-美林合作,運融衍生品迴避信息披露要求,促使吉利控股董事長李書福取得戴姆勒9.69%的投票股權。

另據英國金融時報稱,美國銀行為吉利提供了顧問服務,這筆交易是通過「股權領口」(equity collar)結構進行的。

所謂「股權領口」,可理解為一種金融模式,在該模式下,收購方將被收購公司的部分股份貸給一家銀行以換取資金。這種「股權領口」能讓收購方在紙面上依然是股東身份,儘管其不再直接持有相關股票。

因為上述信息披露規則並不適用於所有金融衍生品交易,德國有關當局正在研究:現有的法規是否能夠保障市場主體間的交易,足夠公開透明,還是需要進一步的細化指導。

此前有媒體報道稱,德國金融監管局(Bafin)表示,正在調查該案是否違反了披露規則。如果違反該規定,可能面臨至少1000萬歐元的罰金。

不過,2月28日,德國總理默克爾表示,中國企業吉利收購戴姆勒股份目前看來不存在違規行為。

「總體而言,這一收購是為了讓具有未來競爭力的汽車行業繼續保留在德國――這也是我們的政治、戰略目標。」默克爾說,政府政策將會為此創造必要的條件。

近日來,作為戴姆勒的最大股東——李書福,不斷向外界釋放自己對戴姆勒的友好態度:「完全遵守戴姆勒公司的企業章程和治理架構,尊重公司的文化和價值取向。目前而言,尚未要求尋求戴姆勒監事會席位,這不是我目前的工作重點。」

除了審視現有的交易披露準則,德國有關當局或將調整對外資收購本國企業的態度。

2月26日,德國經濟部長吉普理斯(Brigitte Zypries)曾表態稱,吉利汽車此次大手筆收購是生意上的事情,但稱德國的開放不應被其他國家所利用。

2月28日,路透社稱,歐盟貿易部長將在本周開會討論,如何更好地保護具有戰略重要性的歐洲企業不致落入不希望的收購方手中,有關部門或將修改外資投資規則。

這一舉措早有端倪。

今年一月,德國聯邦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中國成為德國的最大貿易夥伴。

另據安永的研報顯示,2017年,中資收購或參股德國企業54家,投資總金額創紀錄地高達137億美元。

2017年,一些重大交易讓德方對以數十億歐元計的外資收購變得敏感,尤其是像中國內地家電製造商美的集團(000333.SZ)收購德國機器人公司庫卡集團(Kuka)(KU2G.DE),以及中國香港富豪李嘉誠收購德國計量公司依斯塔(Ista)等。

今年1月,據德國《星期日世界報》,德國經濟部國務秘書馬赫尼希向該報表示,歐盟有必要在今年之內儘快出台相關規定,以有效遏制中方的收購熱潮,減少科技和專業知識外流。

2月1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曾公開呼籲希望德國能夠客觀理性看待企業市場行為,反對保護主義,已經成為國際社會的主流。

此外,2017年底普華永道德國公司發布的報告稱,許多中國投資者進入德國企業後,扭轉了德國企業原來的虧損狀況。貝塔斯曼基金會亞洲專家也表示,中國投資者給德國企業和員工帶來有希望的未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新聞 的精彩文章:

專家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流感致死率很低,但絕非罕見
矽谷傳奇米爾納:太空探索是薪火相傳,和馬化騰是好友

TAG:澎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