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默默耕耘在每一個新學期里

默默耕耘在每一個新學期里

書山有路勤為徑,

學海無涯苦作舟。

春節假期的結束跟隨著北方溫暖和煦的春天裡的腳步,今天先生的假期也告於段落,即將進入緊張的工作中,我們家正式開啟了「假單親」家庭的生活模式。蘇慢慢小朋友開始入園,而在他們身後的好似一個「樂」的要飛起的我,終於可以保證至少白天8小時的「自由身」

——解放啦!想去約閨蜜,想去逛街,想去看電影,想去吃美食......

NO! NO! NO!

正確的開啟模式:每天準時準點接送,睡懶覺是絕對不能的,起來準備早餐,睜開眼睛就會問我:「媽媽,今天吃點什麼呢?」;打開英語,不管是故事還是兒歌,一起讓耳朵咚嗒起來;送到幼兒園,我得趕緊回來忙活我自己的事(這點可自由支配的時間,真是少得可憐);下午得提前準備些晚餐,放學後一起騎騎滑板,溜溜馬路;晚上趕緊和慢慢一起畫畫、讀古文,還得看著群里老師們布置的作業,動動腦筋+動動手快速完成。把我上學那會都沒有過的勤奮勁頭全部都貢獻出來,給自己點個贊。

19世紀英國哲學家赫伯特·斯賓塞,他在《教育論:智育、德育和體育》一書中提到,教育的目的是「為我們的完美生活做準備」。我們每個家庭都有著各自的養育風險,或來自財務收入,或來自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或來自父母的格局等等。很多時候,我們會變得很著急,很慌張,就好比任何一種的教育投資都必須立竿見影。

作為80後的父母,我至少也很難逃出這個怪圈,起初我帶兒子去上音樂課,當時他屬於不開口、無互動型,我就有點心急了,感覺這樣不行啊,私下就會說教及威脅,要好好跟著老師上課,要張嘴、要做動作,看他不認真的時候就會責怪他,還有很多類似的現象,現在回想起覺得自己好愚昧,這有什麼關係呢?有這種胡亂著急的心勁,還不如多耐心的按部就班來解決本質問題。如今每一節的音樂課,從簡單的節拍到跟唱,基本都沒有什麼問題,而我所謂的「著急」——時間給了我一個滿意的答案。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我們在孩子身上的付出越來越追求即時與強烈的獲得感。對於孩子的培養,不僅是分數線對他的衡量,把他培養成為一個「完整」的人,讓孩子對生活和學習充滿熱情。我們強調孩子從小的語言能力培養,藝術能力的熏陶,擁有健康的身體,至少我不是為了讓我的孩子成為表演「工具」,而是希望他擁有審美力,擁有好奇心,擁有體育精神,這些是他日後成長必要的軟實力,使得他以後的發展有更多的選擇性。

如果有一件事情是孩子最喜歡做的,而大人又創造條件讓他做這件事,那麼他一定會很有幸福感。孩子的學習能力不完全是與生俱來的,但也不完全由後天的訓練形成,而是由先天基因給出了某些能力和許多能力發展的框架,需要後天的經驗來啟動和發展。

很佩服那些全勤寶寶和家長們,每個月的按時出勤看似平常之事實則不易。讓孩子在規則與自由中健康「成人」。「自由過度」會導致孩子任性放肆,如不服管教、攻擊性強都與父母過度順應孩子的自由需要有關。自由過度實際上就是放任縱容,對培養孩子的社會性和責任心是不利的。而「規則過度」又易於致使孩子缺乏個性。有的父母認為聽話的孩子讓人省心,少惹出麻煩事兒來,這種觀念多表現在控制慾望比較強的父母身上,長期生活在這種環境中的孩子,做事和思維的依賴性比較強,害怕嘗試新事物,而且調整情緒變化的靈活性比較弱,這將影響孩子的創新意識與個性成長。因此讓孩子學會遵守規則又擁有自由的平衡。

我們要學會接受不完美的事實。成為一個好媽媽的過程,可能是從「完美媽媽」轉變為「剛剛好媽媽」的過程。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完美家長,可是父母並不是神,應該接受自己不完美的事實,不能把所有責任都包攬到自己身上,讓自己成為滿足「孩子」和他人期待的工具。很多時候,我們應該學習靜待花開的態度,還有默默耕耘的堅持,每一個剛出生的嬰兒,不也只是會哭嘛,也要從學習吮吸乳汁開始,我們卻有極大的耐心等待他們。

在成長的道路中,每個人都有優點和不足,關鍵在於自己如何看待。既要看到自己的優勢,還要了解自身的弱點。知識遷移與學習力,獨立思考與表達力,堅毅與執行力,自我悅納與抗逆力。培養孩子自信、悅納,愛思考、善表達之品性,這些看似離我們年幼的孩子還很遙遠,其實這些就是在一點一滴,每一個新的成長階段和每一個新的學期里沉澱下來的。

每一個「理想中的孩子」,在他們成長過程中、生命蛻變的每一個階段,父母該學習如何引領他們身體、精神和心靈的發展,我們無法設計和干預他們的人生,但在他們成長早期的驛站,我們都應該在。從有資格成為「爸爸媽媽」的那一刻,當爸媽的就得學會一件一件事情的去搞定,最重要的是每一個爸爸媽媽都能成為孩子的指明燈,能照亮孩子前進的道路。

就好比上學是權利而不是累人的工作或責任,所以和孩子一起帶著熱情和去探險的態度進入新學期吧~

成就自我悅納、充滿自信的彼此

家有雙子麻麻+雙子慢慢,想讓Baby嗨學、嗨玩、嗨吃,在全職媽媽的道路上不斷地學習、總結、前進—被丈夫認同,被孩子喜歡,被自己悅納。願意和更多的媽媽們一起分享和成長,成就更好的自己!

祝我們和我們的孩子幸運、蒙福、平安、有助。

歡迎關注黃晶Childcare

黃晶Childcare力求原創,所有文章轉載,請聯繫作者授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黃晶Childcare 的精彩文章:

TAG:黃晶Childca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