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正月十五,不僅天官賜福,其中還有很多你不知道的事!

正月十五,不僅天官賜福,其中還有很多你不知道的事!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

古人稱夜為「宵」

所以稱新年第一個月圓之夜

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關於元宵節的由來

說法很多

漢武帝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

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

漢武帝時對於太一神十分虔誠,在甘泉宮修建了太一祠壇,每年的冬至節令也都要祭祀太一神,而在正月十五這一天祭太一神的儀式最為隆重。

從黃昏開始,通宵達旦用盛大的燈火祭祀,燈光燦爛,流光溢彩,遠遠望去燈火輝煌,也成為了後世正月十五張燈結綵的習俗。

另一個傳說認為「燈節」與道教有關。元宵節在道教中也被稱為上元節,道教所講的三元節,指的是上元節(農曆正月十五),中元節(農曆七月 十五),及下元節(農曆十月十五) 的統稱。

「天官」是道教的神,專管人間祥運,他出生於農曆正月十五。相傳「天官」喜樂,所以他的信徒們就準備了各種各樣的活動,祈求好運。

說起元宵節

給人印象最深的莫過於就是

花燈和元宵

元宵懸花燈的習俗,自從漢代興起之後,到了唐代發展成為盛況空前的燈市,當時唐代的京城長安已是擁有百萬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會富庶。在皇帝的親自倡導下,元宵燈節辦得越來越豪華。

唐代的燈會是"上元前後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後加了兩日,明代則延長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宮廷雖然不再辦燈會,民間的燈會卻仍然壯觀。而日期縮短為五天,並將這一懸燈的習俗一直延續到今天。

GIF

正月十五吃元宵,在中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最早叫「 浮元子」後稱「元宵」 ,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

元宵即"湯圓",白糖、玫瑰、芝麻、豆沙、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

元宵節是要鬧的,這一天要張燈結綵,民間藝人們載歌載舞,表演魚龍漫衍的社火百戲,極為繁華熱鬧,令人目不暇接。

在熱鬧繁華中

人們歡天喜地地迎接溫暖的新一年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化遼寧 的精彩文章:

三國、兩晉、南北朝飲食文化(二)

TAG:文化遼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