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酒後摔傷致死,同飲人應否承擔責任?

酒後摔傷致死,同飲人應否承擔責任?

酒後摔傷致死,同飲人應否承擔責任?

死者沈某,系被告楊某與被告吳某的媒人。9月,沈某應吳某之邀到被告楊某家商定婚期。時至中午,楊某便安排吃飯,餐間楊某、沈某飲酒。餐後,沈某獨自騎電動車回家,當其行至道路交叉口處摔倒,後經醫院治療100天,因醫治無效於同年12月死亡。

據此,沈某之妻李某、其子沈某某訴稱:兩被告在明知沈某已年逾六十,且飲酒過量的情況下,未將其送回家,也未通知其家人,放任其獨自騎車十幾公里回家,致沈某死亡,應連帶賠償兩原告醫療費、喪葬費、精神撫慰金等各項費用合計647721.58元。

被告楊某辯稱:對原告親屬去世表示悲痛,但自己並未勸酒,也無法定義務護送沈某回家,無法確定沈某摔倒和喝酒之間存在因果關係,請求法院駁回原告對楊某的訴訟請求。被告吳某辯稱:其沒有飲酒,不應當承擔任何責任。

法院經審理後認為本案中,沈某作為一個成年人,明知自己年歲已高,仍於酒後獨自駕駛電動車回家,其應對自身死亡負主要責任。沈某系應邀到被告楊某家,並在楊某的安排下吃飯飲酒。而兩被告在明知沈某已年逾六十,且飲酒後獨自騎車回家的情況下,未採取適當措施避免損害的發生,未盡到謹慎注意義務,應對造成沈某的死亡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考慮到兩被告的過錯程度、損害發生的原因力大小等,酌情判決被告楊某、吳某分別賠償原告各項損失的7%,且對此債務互負連帶責任。

【法律知識速遞】

同飲人如若構成侵權,應認定為一般民事侵權行為,應具備以下四個構成要件:

損害事實客觀存在;

損害行為具有違法性;

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有因果關係;

行為人主觀存在過錯。

安排喝酒的行為雖不產生法律直接規定的義務,亦非職務或業務上的要求,但卻構成了產生義務來源的先行行為。先行行為引起危險狀態,先行行為人負有排除危險的義務。因此,同飲人應當具有謹慎注意的作為義務,對於危害結果的發生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言法務 的精彩文章:

男孩轉賬15萬救命錢只為玩網遊,家教真的很重要!

TAG:善言法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