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幣圈報導-區塊鏈起源之尋找可信的協議

幣圈報導-區塊鏈起源之尋找可信的協議

早在1981年,一些發明家們就曾經嘗試用密碼學去解決互聯網的隱私性、安全性和包容性的問題。由於第三方機構的存在,無論這些發明家們如何嘗試重新設計互聯網的基礎流程,還是無法完全解決這些問題。在互聯網上,用信用卡進行支付是不安全的——這是因為用戶需要向第三方透露很多個人數據。另外,對小額支付而言,這個過程也會產生不菲的手續費。

後來,一個名為戴維·查姆的天才數學家在1993年提出了eCash 系統,這是一個數字化支付系統——「在技術上這是一個完美的產品,讓在互聯網上安全地、匿名地進行支付成為可能……在互聯網上,用它來進行一些價值極低的交易是非常合適的。」它是如此完美,以至於當時的微軟和網景公司甚至有意將其作為一個功能整合到Windows95和Mosaic瀏覽器中。不過,當時的在線購物客們並不關心網路上的隱私和安全問題。戴維·查姆的荷蘭公司DigiCash最終在1998年走向破產。

在那段時間裡,戴維·查姆的一個同事尼克·紹博寫了一篇題為「上帝協議」的簡短論文,這題目是模仿諾貝爾獎得主利昂·萊德曼所創的詞語「上帝粒子」,象徵了希格斯玻色子在現代物理學中的重要性。尼克·紹博在這篇文章中設想了一種無所不能、可以取代所有中間機構的技術協議,即讓「上帝」在一切的交易中扮演可信的第三方。其設想如下:「所有的參與方都會將其信息和價值輸入到上帝的手中,上帝會可靠地決定執行的結果,並將結果輸出到參與方的手中。在這個過程中,一切涉及隱私的信息都歸上帝所有,沒有參與方能窺視與自己無關的信息。」他的想法是很大膽的一一在互聯網上開展業務確實是要依靠「信仰的飛躍」。由於現有的互聯網基礎設施並不能提供必要的安全性,中間人在各種事務中就變得尤為重要了——它就如神一般的存在。

今天,世界各地的有識之士正在思考——嘗試理解這個僅通過智能代碼就能讓普通人去架設信任橋樑的協議及其潛在影響。這在以前是從來沒有發生過的一一在兩個或多個參與方之間直接進行可信的交易,而這些交易會通過大規模協作進行校驗,並由集體的利己動機驅動,而不是像以前那樣由商業化的大公司去驅動。

它或許不是萬能的,不過作為一個能讓我們進行交易的、可信賴的全球平台,我們並不能低估其影響力。現在,我們將它稱為可信的協議。

這個協議是數量正在不斷增長的全球分散式賬本(被稱為區塊鏈)的基礎,其中比特幣是規模最大的一個。雖然這項技術是很複雜的,且「區塊鏈」這個詞也不是廣為人知,但其主要的構思是很簡單的。區塊鏈讓我們可以直接、安全地將錢發送給你,中間無須經過銀行、信用卡公司或像貝寶PayPal這樣的支付公司。

這已不僅是信息互聯網了,這還是價值互聯網和貨幣互聯網。它也是讓每個人去獲取事實真相的平台,至少對它所存儲的架構化信息來說是這樣的。在底層,它是一個開源代碼:任何人可以免費下載、運行和使用它,以開發用於管理在線交易的新工具。因此,它可能釋放出無數的新應用和新潛能。在將來,那些目前還沒有實現的潛能將有可能改變一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里說 的精彩文章:

TAG:雲里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