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手機全面AI化後,廠商該如何定義旗艦?

手機全面AI化後,廠商該如何定義旗艦?

每年的MWC大會,都是手機廠商的一場盛宴,和時尚界的時裝周一樣,MWC上也能管中窺豹,發現未來一年的行業動向。

在今年一項最顯著的變化就是手機產品的全面AI化。如果說幾個月前能稱得上的AI手機的只有蘋果、華為、榮耀等等幾家廠商,MWC上的三星S9、LG V30s以及華碩ZenFone 5等等產品都打出了AI手機的旗號。

和以往雙攝、全面屏等等概念一樣,當市場上只有一兩款AI手機時,我們很難對他們功能間的差異有所感知,可一旦搭載相關功能的產品越來越多,人們自然會開始對產品進行比較。

在MWC期間,三星S9算是安卓陣營最受關注的AI手機了,才亮相不久,就有人製作了視頻將其與目前屬於AI旗艦的榮耀V10做對比,測試雙方在AI功能性和應用性的差異。

看來AI手機的排位戰已經打響,很多款手機都想爭奪旗艦的位置。品牌序列中的C位、外形上特殊的設計甚至價格,都有可能成為一款產品自稱旗艦的理由。但無疑消費者心中都有一桿遊標卡尺,用來衡量究竟哪款產品才是真旗艦,我們也可以通過榮耀V10和三星S9間的對比來分析,AI手機身上究竟有哪些考量點。

雖然AI手機目前的普及程度還不夠高,但我們心中已經對AI手機形成了一個大概的模糊印象:可以通過語音進行交互、拍照時表現力更強、運行速度更快、比普通手機多了很多能直達用戶需求的快捷交互途徑……

而這些印象取決於手機及手機廠商以下幾項能力:硬體算力、AI技術能力和生態打造能力。

硬實力短兵相接,驍龍845能否比肩前輩?

說起AI手機的關鍵硬體,答案自然是移動AI晶元。因為有晶元強大的運算能力支撐,才讓AI手機有可能承擔神經網路翻譯、圖像識別和批量處理等等運算量巨大的任務。

自從海思推出麒麟970後、蘋果推出A11後,高通對AI晶元緩慢的反應速度幾乎讓安卓陣營的其他選手絕望,直到去年年底才推出了支持人工智慧平台的驍龍845。

在視頻中三星S9的測試機使用的是三星自己的晶元9810,而未來發行的國行版本已經確定了搭載驍龍845。按道理來講,驍龍845的表現應該和三星9810差不多。所以噹噹人們把三星S9和榮耀V10進行對比時,某種層度上也是在對麒麟970和驍龍845進行對比。

從視頻實測中可以看到,在同樣的網路環境下,搭載了三星9810的S9在打開App、點擊紅包等等場景中都要比榮耀V10反應更慢。像在打開天貓App時,榮耀V10已經載入到了主頁,三星S9卻還沒載入出開屏頁。在紅包掉落的對比中更加明顯,五個紅包都是榮耀V10率先載入出來。

這其中的差別很可能來自麒麟970的NPU處理單元,麒麟970利用NPU專門處理機器學習相關的運算,可以實現手機整體硬體資源的合理調配。而三星9810和驍龍845一樣,仍然使用協同處理的舊模式,就影響了三星S9的運行速度。

果然,在魯大師的跑分測試中顯示,驍龍845每分鐘可以處理300多張圖片,遠低於麒麟970的每分鐘處理2000張圖片。

結合數據與實測,麒麟970應該可以自信的迎接驍龍845的挑戰。同樣榮耀V10也可以自信的迎接未來搭載驍龍845的小米、一加等等產品的挑戰。

軟實力等而下之,真旗艦不止看晶元

不過只依靠算力就去判斷手機「AI與否」一定是不客觀的,就如同秀跑分不能成就一款好產品一樣。僅僅在硬體上加碼,不對軟體進行配套設計,往往導致的是硬體能力的溢出,而在消費者感知上不能形成差異。

在視頻中榮耀V10和三星S9在App打開速度上的區別,第一時間會讓人聯想到麒麟970與其他晶元之間的性能差異。但軟體的搭建同樣會影響到手機在速度性能上的表現,好的硬體一定要在適合的軟體環境下運行才能發揮最大功效,甚至有時在硬體能力不足時,軟體的巧妙設計還會成為加分項。

榮耀曾經推出過一款具有AI前瞻性的產品榮耀Magic,被成為第一款人工智慧手機。彼時還沒有麒麟970這樣強大晶元,榮耀Magic卻在有限的計算能力下做出很多具有智慧感的功能。比如通過識別人臉,判斷是否要在屏幕上顯示信息的FaceCode。還有Magic Live智慧系統,讓手機可以簡訊界面可直接識別對方語音,可直接顯示GPS或者天氣等等。

等到了榮耀V10時,麒麟970強大的算力讓榮耀更加得心應手。推出EMUI8.0人工智慧系統配合麒麟970提升手機硬體資源分配效率,還增加了類似負一屏助手這樣具有亮點的小功能。把「人工智慧」的概念從複雜的晶元參數變成了消費者可知可感的功能性軟體。

但三星在人工智慧軟體方面起步就要慢的多,在去年十一月底才推出語音助手Bixby,希望能和亞馬遜Alex、蘋果Siri以及Google Assistant形成競爭形勢。不過從市面上的測評來看,Bixby在響應速度和情景對話能力上都稍顯劣勢。

應用在了S9上的AI相關功能,基本也局限於拍照場景識別、人臉識別、實時翻譯等標配功能。看起來三星S9是把AI功能當成了手機的必備品來做,而不是想把它做成自身的亮點。

硬實力和軟實力相結合,看來今天三星還沒法和爭奪榮耀V10 AI真旗艦的地位,等待三星好好打磨一下Bixby,或許可以明年再戰。

AI將手機帶入感性時代,除了堆參數廠商還應該做些什麼?

除了今年的榮耀V10和三星S9,我們可以把目光放的更長遠一些。在未來,我們究竟期待的是怎樣的AI旗艦機?

這個問題可以回溯到我們一開始對AI手機的印象上,和雙攝、全面屏這些定義不同,AI手機本身就是一種更感性化的存在,不管是3D結構光感測器還是移動AI晶元,這些硬體的最終目的就是加深用戶對於智能二字的感性印象。

可以確定的是,蘋果、華為、榮耀、三星旗下產品都搭載上了不同的AI晶元的時,下一步一定是對於應用開發的爭奪。光靠手機廠商自己增加AI相關功能是遠遠不夠的,打造整個AI軟體生態,讓消費者有機會體會到AI手機在使用感上的不同,才是未來AI真旗艦的「標的」。

現在很多產品已經開始了自己的開發生態布局,在華為和榮耀共享的麒麟970開發者聯盟中,我們可以看到抖音、快手、QQ空間、手機百度等等一系列的名字。藉助麒麟970的能力,這些App的「AI版本」可以實現很多在其他手機上做不到的功能,比如在錄製視頻時進行更強大的邊緣分割,施加貼合度極高的動畫特效,又或者利用高速圖像識別功能和語音識別功能打造社交產品。

建立應用生態有如滾雪球,一款產品在生態中打造了更強大的產品,同類的產品就一定會加入其中。能在手機上應用到這些功能更強大的AI版App,也為榮耀V10的真旗艦之路加了一碼。作為後來者的三星,恐怕需要抓緊了。

這次榮耀和三星旗艦的相比,榮耀無疑拿下了AI真旗艦的名號,對此很多媒體給予了豐富的解讀。最常見的說法就是「曾經的機皇三星式微,國貨開始崛起」,但把視角放的更大,我們會發現這一切來自於AI對手機這一產品含義帶來的改變。

在三星曾經輝煌的年代,手機單純作為硬體存在,我們看中的是三星帶來的OLED大屏和創新的曲面屏設計。但有了AI,我們注重的是手機是否擁有流暢使用感,方便我們處理生活和工作;是否能利用機器學習等技術,提升我們使用手機的效率。在「手機」和「AI手機」的差量之間,榮耀深深紮根,等手機全面AI化之後,也得以枝繁葉茂。

作者/腦極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品途商業評論 的精彩文章:

造車新勢力群雄逐鹿,華為高管若加盟蔚來會帶來怎樣的變數?
深扒傳銷幣外衣:財富神話背後往往是一場精包裝騙局

TAG:品途商業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