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幸福源自感恩

幸福源自感恩

近日,濟南的王先生在外出打工的途中不小心把皮包落在了火車站的座椅上,一場意外卻令他收穫了意外的感動。王先生在聽到招領啟示後趕去認領皮包,卻怎麼也講不對自己包里的東西。因為他不知道自己的包里何時被放進了6000元的紅包。經民警再三核實,才弄清了原委。原來,過年回家,王先生孝敬父母6000元的紅包,而臨行前,父母親考慮孩子外出打工掙錢不容易,就偷偷把錢放回了他隨身攜帶的皮包里。

為王先生的孝心點贊,更為王先生與父母間的濃濃親情而感動。現實中,有多少子女正在埋怨父母未能給他們提供更好的生活,怨恨家長對自己關心不夠呢?至少是很多人都有過類似的想法,只不過大多數人都能從錯誤的思想中走出來,從而收穫親情,獲得幸福。那些未能走出,或未能完全走出錯誤的認知泥潭的人就註定要錯失人生幸福中最重要的最寶貴的那一部分了。

我們的父母都是普通人,由於受歷史的局限性、個人眼界修養的局限性,在教育培養子女時必然會存在這樣那樣的不足:比如在我們正長身體的時候未能每天給一碗油炒飯(個人見解,我小時候的夢想就是每天早上能吃一碗油炒飯);在最需要上學的時候未能支持孩子去上學;在痛苦的「雙搶」勞動中強迫孩子過早地參與勞動......於是,等我們長大後就儘可能地滿足孩子吃喝的要求,生怕他們身體長不好;在孩子需要學習時就想盡一切辦法供他們上好學;在孩子不想勞動時不再強迫他們參加勞動......然而,這些所謂的關愛,孩子們根本絲毫也不會覺得幸福。他們看到的感受到的又會是另外的不足與缺憾。正處在成長中的孩子們往往都不會明白一個最重要的道理,就是每一位父母都是在以自己最高的水平來愛孩子,儘管其中或許還會存在一些不完美。這也正是「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養兒不懂報父母恩」的道理吧。

最近,母親身體不適,為了給她提供較好的醫療條件,決定把老人家帶到市裡找專家看看。可我又要上班,只好由姐姐、姐夫帶她去。一連幾天沒排上號,我又一連幾天都忙得很,沒能跟去。今天終於找到專家問診把脈,否定了縣醫院診斷的疝氣,確定只是小囊腫。母親是個不願離家的人,這次因看病不得已離家三天,她早已急著要回舒城老家了。可老人家忍著沒有回去,說要等我接她到我的新居里看看。恰逢我又遇上事,晚上她一直等到九點多,我才開車去接她。到家已十點多了, 一進家門,母親就忙著要拖地,在我的一再勸阻下,她才停手。

等我洗完澡,已快十一點了,該準備休息了。母親看看我說:「我就睡隔壁小房吧!」我知道她想和我一起睡大房,因為她不想這麼早休息,還想跟我聊天,就趕忙回答:「您就睡大房吧,反正這張床大,我也睡這兒。」她的臉上露出了掩藏不住的幸福的笑容,又膽怯地詢問:「要是媳婦知道了,可不得了,你要保密啊!」「怎麼可能?她是很孝順的,是您誤會她了。」我趕緊糾正。

掀開被子,我睡西頭,母親睡東頭。這不禁讓我想起小時候一家人睡一張床的情景。我和父親睡一頭,母親和姐姐睡一頭。每到冬天,我和姐姐就會搶著卷被子,因為誰多卷些被子,誰就會更溫暖些。此時,父母親就要出面調解,通常的結局都是,姐不卷了,我稍稍卷一點點。幾十年過去了,母親已經是六十八歲的老人了,我們也早已不用擠在一張床上了。但母親還是下意識地把我的雙腳向她的身邊挪了挪。

「兒啊,我對不起你們,小時候沒把你養好,讓你一直都這麼瘦!」母親開始自責。這是我曾經常責怪母親的事,沒想到我早已不再糾結,她卻主動檢討。

「哪裡的話?您不知道我這身材有多好,怎麼吃都不胖,不知有多少人都羨慕呢?」

「你姐今天也埋怨我了,說『誰讓你小時候不讓我上學,連病歷上的好多字都不認識。』」姐姐的一句不經意的話引起了母親的擔憂,她開始自責沒有對姐姐盡到教育責任。

「您覺得姐姐對您還不夠孝順嗎?每年給您撫養費,逢年過節還慰問,吃的穿的都給買,姐姐姐夫比我孝順多了!」

「今天醫生是說了:『應該讓你兒子帶你來看病,哪有生病了找女兒的?』我反對他講的話:『兒子不是不帶我,他在教委上班,太忙了,不好請假 。』」母親顯然還是比較袒護兒子,講到兒子時就喜歡往大了說,估計她也不清楚在教育局幫忙幹活和在教育局上班的區別。

.......

母親精瘦,動作很靈敏,講著講著,一骨碌就從床東頭翻到了床西頭,嘴裡還念叨著:「娘老了,耳朵不中用了,你講的好多話我聽不太清楚。」

母親側著身睡在我的背後,我沒有動,因為前期患流感,現在雖然好了,晚上睡覺時不時總還要咳幾下,我怕噴到她。她說她老了,腦子不好使,經常記不住東西。我倒感到她的反應能力超出我的想像。見我沒動,母親便自言自語:「晚上沒刷牙,口氣不好吧?不過我的牙也快掉光了,只剩幾顆門牙!」她很敏感,其實我沒有嫌棄娘。事實上,母親的腸胃一直比我好,就是現在老了,她也一點口臭都沒有,反倒是我身體不舒服時經常會有口氣。我知道母親年青時牙就不好,但並不知道她牙齒掉了這麼多,多到僅剩門牙了。心中一陣愧疚,一陣酸楚,便探問:「那我給您裝上假牙,那樣吃東西會方便些,可願意?」她回答得很乾脆:「不用,我這樣很好!」

母親從小父母雙亡,是她帶著兩個弟弟、一個妹妹長大的。她是個很客氣的人,也是個很執拗的人。她平時待人接物非常熱情禮貌,但她說不行的事情,旁人也休想改變。愛人曾經總結過母親——小時候雖然吃過很多苦,但她一直都是老大,話說了算搞慣了,強勢的性格是改不掉的。所以,就她的性格,她說不用的事情,我不敢強求。十幾年前,我在縣城買第一套房的時候,曾接過她來住,也為讓她帶孫女上學。原想,城裡的房子比鄉下的住得舒服多了,可以讓她享享福,可她沒住到兩個月,說不行不行,堅決回到了鄉下。

又聊了一會家長里短,母親見我漸漸不再說話,便主動說:「兒啊,你明天還要上班,我們就不聊了!」我看了下時間已凌晨一點多了,就嗯了一聲。她又一骨碌翻回到床東頭去睡了。

已經很久沒有聽母親這麼長時間的「嘮叨」了,雖然我平均每個月都要回家一兩次,但每次回去都比較匆忙,沒機會一起聊這麼長時間的天。其實,我很喜歡聽母親的「嘮叨」,因為這嘮叨里有老人家難忘的往事、美好的回憶、還有生活的智慧。雖然經常會講到一些重複的事情,但每次講話的時候老人家都是繪聲繪色,充滿熱情,顯然這個過程中老人是幸福的。母親幸福了,我也跟著幸福,這幸福源自感恩,發自內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梅明松 的精彩文章:

TAG:梅明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