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魔都的走走看看

在魔都的走走看看

丨陸家嘴

一月下旬,大概是18年應屆畢業生最仿徨的時間了。考研的、國考的、留學的、網申企業的都在焦灼又恐懼的等待著這或始料未及或情理之中的結果。等待考研成績單的我忽然萌生出想去這個所謂中國最發達的地區去看看的心態。

丨外灘

上海是一個什麼樣的城市呢?可能是物慾橫流利益至上、亦或者紙醉金迷燈紅酒綠,更多的可能是毫無人情味的冷漠。帶著對上海的有色眼鏡來到這座不夜城。帶來最大的感受大概就是百聞不如一見了,有些東西還是需要自己去感受的.......

丨迪士尼

在金光閃閃的外灘感受到的是十里洋場、光怪陸離的夜上海;在一號地鐵線感受的是舉袖成雲,摩拳擦掌龐大的人口數量;在徐家匯中聖依納爵堂與商業街市感受到的新舊時代的撞擊與協調。人口眾多,國際化程度大,學習能力強。這是我對上海的理解。

丨愚園路

漫步弄堂,狹長的車路,兩岸的法桐與各種建築不停的向人們炫耀早日與國際接軌的榮耀。縱觀中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以瀋陽為首 的北方內陸城市在日寇的陰霾下的生活的千瘡百孔,大多是不願意去與國際接軌的。而像天津、青島、大連等沿海城市因為被列強強制開啟市場,縱使被侵略的事實不能改變,但著實因為列強讓他們有了比其他城市更能與國際化接軌的基礎。

丨靜安寺

而上海作為公共租界自然國際化程度遠高於其他地區。因而上海相比中國其他地區遊覽很多優先的機會。海外餐廳進入國內市場的第一站、國際品牌中國首個展出處之一、以及各種展覽演出的必經地。而這些多虧了它良好的國際化基礎。

丨共產黨一雜誌舊址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海有了獨一無二的經濟基礎,人們自然而言會在精神方面投資更多,因而滋生了更多的市場空間。

丨徐家匯

最後出現了當內陸城市還沒接受新潮流上海為首的一線城市又吸收了更新的事物的尷尬情況。因而進步慢的更慢進步快的更快,差距如同滾雪球般越滾越大。由此出現了一群人,他們不甘於眼前的不公又無可奈何的苟且便開始了「漂」。

丨城隍廟一景

人口問題便產生了。大量地區的人才流失嚴重。而一線城市人才多的流油。數不計數的高材生與海歸精英使上海為首的一線城市人才市場變得通貨膨脹起來,出現了越來越嚴格的戶口要求。

丨老場坊

這依然沒有阻擋夢想家進駐的步伐。有的希望安家落戶造福後代,退而其次希望有一盞燈為自己而開,再退之希望能在大都市生活一段時間開拓眼界享受受中國最發達地區帶來的特權。這也無怪人們常說「就算是在上海的打工仔也會看不起沒有在上海的人」。

丨路標

在上海的這座歡樂場里,各色的衣裳各色的裝。龐大的人口數量卻沒有影響秩序井然的生活節奏。人們不約而同的靠右側站電梯,左側空出一列給急需上下電梯的人快速走過;眾多書城裡沒有肆無忌憚的聊天聲,人們如饑似渴的閱讀書籍而不是為了在朋友圈獲得喧賓奪主的擺拍;就算破舊不堪的弄堂村落也少有垃圾。難怪南方人對北方的第一印象是臟.......

丨弄堂

有一個詞叫做「和平演變」說的是精神侵略的可怕性。上海就是這樣給我一種充滿毛骨悚然的恐怖性。在這裡生活的人們已經根深蒂固的把有時候我們不經意間就丟掉了的習慣做的彷彿飲食起居一樣自然。

丨上海博物館一主題單元

可能正是這種從小事就做好的精緻的人們構成了光怪陸離的魔都,一個讓東京第一次有自己亞洲第一城市地位岌岌可危感覺的城市。這或許就是人口的力量。

丨豫園

有人說「上海是一座不講求人情味的冷漠的城市」。這裡最不缺的就是人才,每個人有多少付出就會有多少回報,不會摻雜一點水分一點同情。畢竟大家已經不是挺忙的而是非常忙。

丨上海老街

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人們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不斷地學習,更新知識庫存。而這種學習精神或許從蔡元培把新的教育理念帶入上海,隨後出現的南洋公學(上海交通大學)、上海戲劇學院、上海音樂學院等高校就開始有了。

丨蔡元培故居

愚園路的翟秋白等人不斷地學習布爾什維克的新精神並將之輻射全國,多倫路以郭沫若為首的眾多名家寫出流芳百世的作品,淮海路的高頻率更新的櫥窗與展覽,甚至是迪士尼樂園不斷研發並擴建的遊樂場地,甚至是KFC之類的快餐廳使用手提電腦辦公的人們。

丨中華藝術館

以上種種都能感受到上海「物競天擇」的殘酷性。只有不斷更新知識庫,真是應了《大學》一句話「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而正是這種快節奏的更新新知識才讓上海很長一段時間活力四射。

丨徐家匯天主教堂

仿徨在魔都里,悵然若失。

作者Frederic

照片作者提供

編輯張困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真正的愛情,需要儀式感
平民王妃上位史:大齡、有婚史,沒有心機girl征服不了的王子!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