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網遊產業不能無視學生身心健康

網遊產業不能無視學生身心健康

不久前,浙江一位叫陳奕敏的家長寫下《被網遊毀掉的孩子》一文,發表在《新華每日電訊》上,經諸多網路媒體轉載後引發關注和討論。也許沒有親身體會,無法想像網遊對一些青少年的摧殘有多麼酷烈。投書媒體的陳奕敏曾經在長達10年的時間裡被一種痛楚和不安糾纏:兒子沉迷於網路遊戲不能自拔,荒廢了學業,甚至因為常年玩遊戲,被消磨得體重不足百斤,連續3年在徵兵初檢的第一關就被淘汰出局。陳奕敏努力了10年,才等到兒子從網遊中走出來。

另有媒體報道,四川省瀘縣一名17歲少年為了玩手機遊戲,竟然蒙面持刀入室搶劫鄰居。當抓捕他的警察找到他時,他卻對警察大吼:「你抓我可以,等我把遊戲退了!」正是讀到這則新聞,讓陳奕敏再一次看到了「深受遊戲之害的,絕不僅僅是我的孩子,而是一個年代的孩子」,於是向媒體表達「希望網路遊戲商們有所反思」的心聲。對此,許多媒體刊文討論網遊之於青少年利弊的話題。

毫不誇張地說,網路遊戲對部分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危害、對學校教育產生的外部壓力和干擾,已成了一個必須正視和應對的問題。多少年來,主流輿論雖然不斷呼籲重視和解決這個問題,但效果似乎並不理想,隨著技術進步和網路遊戲的升級換代,對青少年的吸引力反而變得更大。為了讓青少年的身心能夠健康成長,從國家到家庭一直重視社會環境的凈化,如不允許中小學周邊200米範圍內設立營業性歌舞娛樂場所、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不允許中小學校園內及校門周圍設立煙草零售點、彩票投注點等。這些措施都體現出對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關心。但控制網遊對青少年的影響,卻不像管理網吧那樣簡單,至今還沒看到十分有效的辦法。

究竟誰該對這個問題負責?至少目前尚無一個擔負終極責任的主體。因此,很多家長往往是把希望寄托在網路遊戲商身上,希望他們反思自己的商業行為。網遊商確實應該反思,以市場的邏輯來看,網遊商追求資本利益最大化很正常,但從企業公民的角度看,一個公司尤其是大公司,理應把自己的商業成功與社會健康、公眾福利密切聯繫起來,進而全面考慮對所有利益相關人的影響,尤其是對青少年的影響。最近馬雲在談到阿里要不要做遊戲時表示,阿里做遊戲的話不是因為錢,而是應該為老人設計有意思的遊戲,做一些跟教育、跟孩子成長、跟文化有關係的遊戲。希望所有的企業都有這樣的自覺不太現實,要想讓網遊商都擔當起對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責任,監管、輿論和網遊受害者的自救,一樣都不能少。

我們無意對某個網路遊戲商進行道德審判,但網遊商決不能無視青少年學生的身心健康。網路遊戲並沒有「原罪」,在我們這個對子女教育特別重視,甚至願意為之超額付出的社會,網遊商如果能把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看得和商業利益一樣重要,或許能拓展出更寬廣的產業空間。中國的網遊已經是一個巨大的產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正在不斷提高,以網遊產業巨大的創新能力,如果能把青少年的健康放在首位,極有可能在做大網遊產業的同時,成為教育創新的寶貴資源。(作者系本報記者)

《中國教育報》2018年03月02日第2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武漢:寒假作業有趣又有料
不一樣的作業 有意義的寒假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