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神足無礙願 不貪計身願

神足無礙願 不貪計身願

神足無礙願 不貪計身願

作者簡介:蘇樹華,上世紀九十年代,隨母音老人蔘學。遵母音老人囑咐,2000年後,隨緣傳授心中心法,及其他方便法門。若人發心,修持心中心法,如法修行,三五百座,即可打開本來,見到本性。有緣行者,莫失良機。

九、神足無礙願

【原文】
『設我得佛,國中人天,不得神足[1],於一念頃,下至不能超過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章旨】
悟道之人,運念無礙。若不如是,則非正覺。
【譯文】
『我作佛時,國中人天,皆得神足通,於一念間,遍行無量諸佛國。若不如是,不取正覺。』
【釋義】
問:如何是神通?
答曰:無所不能為神,無所障礙為通。我們的自性,吃飯穿衣,送往迎來,發明創造,無所不能。我們的自性,見色聞聲,起心動念,言行舉止,無所障礙。我們的自性,就是大神通。自性是神通故,證悟自性,則是得大神通。習氣未凈故,雖具大神通,則不得全彰,故於習氣,損之又損,直至凈盡,自性神通,方得全彰。
若說習氣,亦非實有,經云:「眾生者,是非眾生,是名眾生。」眾生即是習氣煩惱。習氣煩惱,亦非實有,幻相而已。只須識得它,用般若慧光,將它凈盡化空,是名度眾生。眾生度盡,圓成佛道,現大神通。
問:如何是神足通?
答曰:心空無住,運想自在,無所障礙,是名神足通。
我們的這個猴心(顛倒妄想),想東想西,想天想地,想過去,想未來,想此事,想彼事,也是一個筋斗(妄想)十萬八千里。然而,終日妄想,終日筋斗,那也是出不了如來手的。如來手,是個比喻,比喻諸人的妙明真心。悟得此心,順心起用,方是真正的神足通。若不然者,昧心起用,皆成呼聲捉響,自我誑惑。
莫把神足通當作上天見上帝,入地見閻王,飛行游十方。若把這樣的上天入地、飛行十方當作神足通,且用功修行,試圖修成。如此妄想,如此用功,必定神經,而非神通。
我們學佛,應當發願,時時心空,無所住著,證悟自性。若不如此,則不得神足通,只成顛倒想。

十、不貪計身願

【原文】
『設我得佛,國中人天,若起想念,貪計身[2]者,不取正覺。』
【章旨】
悟道之人,心無掛礙。若不如是,則非正覺。
【譯文】
『我作佛時,國中人天,不起貪心,不計人我。若不如是,不取正覺。』
【釋義】
問:如何是「起想念,貪計身」?
答曰:「起想念,貪計身」,就是執著我相,貪著我所。執著我相,便有人相。有我有人,糾纏不休,便是眾生相。所謂眾生相,不是很多人,而是很多習氣。很多習氣,即名眾生。久久執著,根深蒂固,難以自拔,便是壽者相。這個壽者相,不是壽命很長,而是執著堅固,難以自拔。
凈土世界,佛光普照,不落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悟道之人,心光普照,不落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若落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非正覺。
我們學佛,應該發願,心光普照,常自覺察,不落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如此用功,則能證得無上正等正覺。
今人學佛,自不發願,只靠他願,自不努力,只靠他力。如此心態,哪有什麼大丈夫相?口口聲聲說「學佛乃大丈夫事」,而實實在在行「小女人事」。
問:何為小女人?
答曰:無胸懷,無擔當,如此之人,便是小女人。依此而論,世上幾人是丈夫?有胸懷,有擔當,世上女人亦丈夫。試看八歲龍女的修行:龍銜寶珠,游魚不顧。彼佛現前,珠亦不守。通體放下,直下成佛。八歲龍女,是大丈夫。佛家所說的大丈夫,不以性別而論,唯以胸懷而說。
今人學佛,把法藏比丘當作他,不知法藏比丘正是因地上的自己。今人學佛,把無量壽當作他,不知無量壽正是果地上的自己。對於這個見地,能肯定否?能歡喜否?若也不能,把法藏比丘當作他,把無量壽當作他,靠他發願,求他接引,這已是「起想念,貪計身」,這已是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這已是小女人,而不是大丈夫。經雲,「國中人天,若起想念,貪計身者,不取正覺。」也就是說,若著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不得成佛。
法藏比丘的四十八大願,是開示圓成佛道的方法。我們不是四十八大願的旁觀者,我們是四十八大願的當事人。可是,今人修習凈宗,把自己當作四十八大願的旁觀者,而不是四十八願的當事人。這個姿態,這個依賴,已非大丈夫。這個見地,這個外求,已非大丈夫。若非大丈夫,豈能證得無上正等正覺?

[1]神足:行一切心念而無障礙,是名神足。
[2]貪計身:計較人我,糾纏其中。
神足無礙願 不貪計身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宗文化 的精彩文章:

錯過無量,得遇現在
學佛修道,疑情很重要(一)

TAG:禪宗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