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媒體痛陳「退二線」成另類「吃空餉」:加強管理會「捅馬蜂窩」?

媒體痛陳「退二線」成另類「吃空餉」:加強管理會「捅馬蜂窩」?

長期遊離崗外成一種現象

近日,《半月談》發表的一篇題為《實職改虛職,二線變離線——基層「退二線」幹部成從嚴治黨盲區》的文章指出,一些領導幹部因身體、年齡、崗位等原因,實職改虛職「退居二線」,但是部分「退二線」的基層領導幹部長期處於離線狀態:有的嚴重脫崗,有的擅自出國旅遊,還有的「帶薪居家養老」。這樣的現象和作為,影響整個幹部群體的作風。

報道既出,網民討論熱烈。網易新聞轉載《半月談》文章後,一周內網民跟帖達2300多條。大部分網民認為,「退二線」幹部成「合法」吃空餉,這種問題很多年都不見改變,成了不能觸碰的「紅線」,「早該出手整治了」。

「退二線」成另類「吃空餉」

(據《半月談》報道內容製作)

行政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單位一些領導幹部年齡超過50多歲後,因為各種原因不能再擔任現職,又不能安排當一般工作人員,於是便允許「退二線」,回家養老,坐等退休。雖然沒有政策支撐,但地方往往都默認這種慣例,導致一些「退二線」幹部把自己當成變相退休,要麼上班嚴重脫崗,要麼擅自出國旅遊,要麼「帶薪居家養老」。

據《半月談》雜誌稱,「退二線」幹部是一個龐大的群體,在西部許多縣直機關的科級領導幹部隊伍中,「退二線」的幹部大約佔總數的30%,有的縣比例甚至更高。這個龐大的群體帶來兩大壞處:一是佔用了單位編製卻不干事,變相增加了其他人員的工作負擔,令大家心有怨言;二是帶壞了風氣,使更多人仿效,都想成為「退二線」幹部,助長了懶政心理。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這種現象嚴重消蝕著政府公信力和公眾的期待。

長期脫崗是制度性的「吃空餉」

輿論認為,如此輕鬆自在的「退二線」,實際上是制度性的「吃空餉」。細究背後的原因,一些媒體分析:

制度的原因。改革開放初期,為加快乾部年輕化進程,不少地方出台政策,對領導幹部的最高任職年齡進行限制,到了最高任職年齡後必須從領導崗位上退下來轉為非領導職務(俗稱「退二線」)。制度雖未允許這些退下來的幹部「吃空餉」,但由於幹部管理制度的不落實、監管的缺位,久而久之形成了潛規則。

荒唐的「官場邏輯」。在一些「退二線」幹部看來,當了一輩子官,年齡大了反而要委身接受年輕人甚至從前自己部下的領導,「不自在」也「不樂意」;在現任領導幹部看來,「退二線」幹部以前大多都是職能部門的「一把手」,自己長期是他們的屬下,根本不敢管。而上級機構由於不直接管理,對這類幹部的具體到崗情況沒法實時掌握,因此出現「單位管不了,上級管不到」的現象。

本人思想上的原因。一些「退二線」幹部已年過五旬,且遠離了核心工作崗位,升遷沒有奔頭,因此「卸下擔子就混日子」的倦怠心態普遍存在。自認從前自己很辛苦,如今「享清福」也理所應當。

說到底,有媒體指出,關鍵還是幹部管理制度沒落實,年終績效考評到位沒到位。而最根本的一個問題,是由於「退二線」幹部長期脫崗在一些單位成為了一種潛規則,一些現有的主要領導幹部認為加強管理「退二線」幹部會「捅馬蜂窩」,而不願意真正下功夫解決這個問題。

從制度層面解決問題

分析多年來的弊端,「退二線」幹部「吃空餉」,板子並不能完全打在這個群體身上。業界認為,這涉及幹部管理的整體問題,需要從頂層去考慮解決。

要從制度上明文規定。復旦大學廉政與反腐敗中心主任李輝認為,對「退二線」幹部的日常管理不能鬆懈,年終績效考評不能流於形式。有評論文章提出,遏制「退二線」風氣,關鍵需要地方部門站出來,明文進行禁止。只要制度上行不通,「退二線」行為也就會退出舞台。

幹部使用進退機制不該簡單與年齡掛鉤。有相當一部分網民認為,更合理的機制應該是,只有因能力和水平而下的管理人員,並沒有因年齡問題而下的管理人員。考慮一個領導班子的年齡結構是有必要的,但不應「一刀切」。

健全乾部「下」的配套制度。有網民指出,過去對領導幹部的考核通常都是一個模式,對不同行業、不同崗位、不同層次幹部的政績考核,缺乏科學的評價比較機制,幹部工作好壞、質量高低、數量多少難以衡量。應建立起一整套解決幹部能「下」的配套制度,對於「下」來的幹部,組織上應該區分情況給予使用,使其到更適合自己的崗位。

輿情點評

儘管沒有媒體公開報道過幹部「退二線」政策的由來,實際上從改革開放初期,為給年輕幹部騰位子,讓在位年齡超過50多歲的基層領導幹部「退二線」,已經成為幹部新老交替所普遍採用的規則,並形成了一些地方規定。這一規定的實施,在一定時間內對實現幹部年輕化確實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長久以來,導致了許多已經或正在「退居二線」的領導幹部,處在完全「尸位素餐」的狀態,不僅加重國家財政負擔,也影響社會公平。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壽命在增長,文明素質程度也在進一步提高。年過50正是經驗豐富和能幹事階段,大多數領導幹部經過長期磨鍊,無論是組織和駕馭能力,還是應對經驗和智慧,都十分嫻熟和豐富。目前,我國已經逐漸進入老年社會,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要「研究制定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一方面「延遲退休」已經被提上日程,一方面「退二線」的問題並沒有完全解決。有強國論壇網民指出,將幹部隊伍設為一線幹部和二線幹部的做法需要研究。現實中,一些優秀幹部還差5年才退休就被設為二線幹部,這會影響辦事效率、執政水平,還增加行政成本,增加人民群眾的負擔。整頓幹部「退二線」問題、長期遊離崗外現象,也是從嚴治黨的一個課題。

所以,主管部門要從實際出發全盤考慮,針對已「退二線」的領導幹部出台一些管理規定,安排一些適合的工作崗位,讓領導崗位與非領導崗位形成有效適配、有序銜接,為其「卸權不卸責」提供基礎、搭好平台。「退二線」領導幹部要嚴格要求自己,堅持學習,繼續提高,在各種工作崗位上不斷發揮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作者: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主任輿情分析師 劉星星)

主編 / 胡永明 編輯 / 楊悅

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微信公眾號

人民雲——大數據中央廚房

眾雲大數據開放平台

眾雲是業內領先的智能化輿情監測分析平台,一分鐘註冊,永久免費。一萬家企事業單位的選擇!

人民慕課

人民慕課致力於成為黨政幹部新媒體素養、輿情應對的網上課堂,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國文化的傳播載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 的精彩文章:

「抱團腐敗」妄想法不責眾,重拳出擊先打哪?

TAG:人民網輿情監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