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孝庄臨終提出一個要求,困擾康熙多年,37年後雍正巧妙解決

孝庄臨終提出一個要求,困擾康熙多年,37年後雍正巧妙解決

清朝皇太極掌權期間,孝庄是幾位妃子中排名最後一位。孝庄太后足智多謀,不僅在皇太極在位時為朝廷選拔了很多賢能人才。更是憑藉著自己,讓6歲的兒子成功繼位,輔佐了順治、康熙兩位皇帝,一同治理清朝走向盛世。

為了清朝貢獻了大半輩子的孝庄太后在75歲的時候去世。臨去世時候,孝庄對康熙說到:她非常捨不得順治和康熙兩位皇帝,她死後就不要安葬在昭陵了,把她葬在遵化清東陵就行了。

按理說,把孝庄安葬在昭陵才是符合祖上規制的,但是孝庄這樣的要求,這個問題讓康熙左右為難了。而這個難題一直到了37年之後才得到解決。

聽了孝庄的吩咐後,康熙皇帝便沒有把孝庄和皇太極合葬。但是也不能葬在遵化清東陵,康熙思考很久之後,就在大紅門旁邊修建了「暫安奉殿」,暫時把孝庄的棺槨安放在這裡,等以後想到了辦法再做打算。

但是這個兩全其美的對策一直沒能想出來,孝庄的棺槨就這樣放了37年。要知道孝庄可是康熙最為敬重的人,但是孝庄的棺槨一直得不到安放,時間久了社會上便有了很多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說,當年孝庄為了兒子能夠穩坐龍椅而嫁給了多爾袞,孝庄自己感覺不配和皇太極合葬,就葬在了皇陵的跟前。

第二種說法是說康熙本來準備把孝庄葬在清東陵的,但是孝庄的棺槨到了東陵的時候突然變得非常沉重,抬棺槨的人便放下喘口氣,待到再抬的時候已經抬不動了。晚上康熙便夢見孝庄給他託夢說這個地方就挺好的,就葬在這兒了。

第三種說法跟孝庄的賢能有關。康熙之前都是火葬,康熙上位後便下令實行土葬。而孝庄作為皇太后要做出表率,也同意土葬,但是土葬非常耗費人力財力,所以孝庄不願意興師動眾的把她抬到皇太極的陵墓那裡去了。

孝庄的安葬之地一直沒能得到解決,康熙皇帝駕崩之後,雍正繼位。首當其衝的就是解決這個困擾了康熙大半輩子的問題。雍正認為,康熙皇帝在位61年,不僅活的長壽,國家在他的治理下也是繁榮昌盛,國力強盛。這肯定是孝庄太后保佑著清朝的每一個子民,這麼看來暫時安放孝庄棺槨的是個好地方,那還不如就把這裡修建成陵宮。

雍正的這一想法也得到了朝中大臣們的贊同,就這樣,雍正就決定把孝庄太后安葬在這個地方。那麼安葬皇太極的是昭陵,而這個暫安奉殿在位置上處於昭陵的西邊,那就叫做昭西陵。雖然兩個陵墓距離有上千里地,但是兩個陵墓隔空相望。這樣一來,即滿足了孝庄太后葬在順治和康熙身邊的願望,也沒有違反了祖上定下的規矩。

最終,孝庄太后終於得到了安葬,這個困擾了康熙皇帝多年的問題也得到了解決。而孝庄太后的陵墓也是清朝皇族中第一個獨立安葬的皇后陵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熙 的精彩文章:

《晚晴簃詩匯》龍游徐偃王廟
同樣是賺錢的工作,態度至關重要

TAG:康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