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日寇炸村 少年躲進蘆葦叢撿回一條命

日寇炸村 少年躲進蘆葦叢撿回一條命

原標題:日寇炸村 少年躲進蘆葦叢撿回一條命


現在的楊橋村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田育臣 文圖

核心提示|1938年2月,日寇侵佔豫北,開始派飛機多次轟炸鄭州。而中牟、鞏縣、密縣、新鄭等鄭州郊縣地區也未能倖免,損失慘重。昨天,鄭東新區楊橋村(當時屬中牟縣)94歲的平正立老人回憶起80年前村子被日寇轟炸的情景,雙眼噙滿淚水,情緒異常激動。他說,自己躲進蘆葦叢逃走才撿回了一條命。


日寇炸村,少年躲進蘆葦叢撿回一條命


昨天下午,鄭東新區京港澳高速向東5公里處、黃河南岸3公里處的楊橋村,94歲的平正立老人站在家門口,右腳用力地跺著地面說:「80年前,這兒是一片蘆葦叢呢,就是它,救了我一條命。」


時間倒轉回1938年3月的一天。平正立回憶,那年他14歲。當天上午,他正和小夥伴在村子裡玩兒。一架日寇飛機從東邊天空飛到了中牟縣楊橋上空,村民們聽見飛機聲音,紛紛在村子裡亂跑。飛機在楊橋村子上空盤旋了幾圈,突然投下一枚炸彈。「這顆炸彈落在了村裡吳保善家的院子里,炸了一個大坑,他、他的老婆和閨女仨人都炸死了。肢體掛在樹杈上,太慘了。」講到這裡,平正立突然激動起來,眼角不由流出淚水。

當時,平正立還在老村子住。村子南邊是一大片水潭,而潭中長著1米多高的蘆葦,「我可害怕,俺倆(他和小夥伴兒)跟著人群往村南跑,實在跑不動,就趕緊往蘆葦叢里鑽。雖然蘆葦還沒發芽,但躲進去不容易被發現。」平正立說,當時,日寇一共扔了3枚炸彈,而他和同伴一直躲在蘆葦叢中,總算撿回一條命。之後,他才知道,村裡一共炸死四五個人。


平正立說,這是日寇第一次轟炸村子。以前,村裡人只聽說老日轟炸了鄭縣,而飛機也時常在村子上方過,但沒想到,這次卻撂下了3枚炸彈。


1938年3月至5月,日寇除了轟炸楊橋村,中牟縣的其他地方也遭轟炸。《中牟縣誌》記載:1938年3月9日,6架日寇敵機轟炸白沙村,造成該村死傷多人。5月19日上午,6架敵機侵入中牟城關上空,牲畜、財產炸毀不可勝數,老人、孕婦等十餘人被炸死。


平正立老人站在家門口


日寇轟炸郊縣,把槍口對準普通平民

昨天,郭從珍告訴記者,中牟處於鄭州與開封之間,日寇侵佔開封,每次出動飛機向西轟炸鐵路樞紐位置的鄭州時,都會從中牟上空經過,「老日每次經過中牟,一看到下面有人,要麼扔炸彈,要麼機槍掃射。中牟是鄭州的郊縣中受損失和影響最大的。」他說。


鄭州的郊縣中,除了中牟,鞏縣、新鄭、密縣等地區也曾多次被日寇轟炸。鄭州市黨史研究室業務三處處長張建新接受大河報記者採訪時表示,1938年,日寇多次轟炸鄭州以及郊縣地區,不僅將目標對準平漢、隴海鐵路以及郊縣的兵工廠,也經常把槍口對準普通平民,給鄭州以及郊縣人民帶來了巨大災難。中共鄭州市委黨史研究室編纂的《鄭州抗戰簡史》證實了張建新的說法。該書記載:1939年4月24日,日寇重型轟炸機6架侵入密縣,先後俯衝掃射,投彈於救濟院、福壽堂,「紅十字會」等處。據不完全統計,炸毀房屋數百間,死亡60餘人,傷40餘人。城南關神廟裡的救濟院有20多個孤兒被炸死。


此外,鞏縣遭日寇轟炸、炮擊的損失也十分慘重。據不完全統計,鞏縣被日本飛機炸毀大型工廠1個,燒毀、炸毀房屋、窯洞600餘間,慘殺和炸死民眾418人,傷殘520餘人。1937年11月至1944年5月,日寇用飛機、大炮對鞏縣先後轟炸440多次。


如今,曾被日寇轟炸的楊橋村,街道兩側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兩三層的樓房。平正立老人已是五代同堂,他遠遠地望著10多歲的重孫子在街上玩兒,又想到了80年前的自己。但是,人不同了,時代也不同了。


郭從珍在接受記者採訪


村民組織連莊會,練刀練槍打日寇


昨天,被譽為中牟縣「歷史通」的政協中牟縣委文史委的學術顧問郭從珍告訴記者,1938年6月1日,國民黨軍隊在「蘭(考)封(丘)戰役」失敗後,蔣介石為阻止日寇西進,下令扒開黃河堤,水淹日寇。6月9日,駐守鄭州的第20集團軍掘開鄭州的花園口與中牟的趙口大堤,兩股洪流交匯中牟。之後黃河水借道賈魯河,將中牟縣分為南北兩個區域。而大吳、姚孫、魯庄、小張庄、楊橋等中牟縣北部區域的村子很快淪為日偽統治區。「日軍多次轟炸村子,老日也曾進村燒殺搶掠,村民們早就受不了了。」郭從珍說,這些村子的群眾不堪日偽軍欺壓,在村裡自發組織了「連莊會」以自衛,即一村有事,百村支援。後來,連莊會改名藍學團,專門邀請了武師,教村民練拳,組織練刀練槍,以此自衛。而這一歷史細節,也被記錄在《中牟縣誌》中。


昨天,平正立一提到老日,就破口大罵。他說,一輩子都忘不掉老日的罪行。1938年,日寇轟炸村子不久,日本人就來到了村子,村子南邊的大坑成了日本人的「殺人坑」。在村裡殺了人,全丟進坑裡。

雖過去80年了,「殺人坑」也隨時間的流逝,被填平蓋成了房子。但土坑易填,「心坑」卻難平。至今,他一個人也不敢往「殺人坑」的地方去,「一走到那裡,就想起了這段歷史,心裡就難受。」老人說。


記者手記


屈辱的歷史,鼓勵我們繼續前行


今天是2018年元宵節。80年前的今天,日寇出動15架軍機,在鄭州繁華鬧市區分三批投下60餘枚炸彈,炸死炸傷無辜同胞500餘人。在此後幾個月內,日寇多次出動軍機,對鄭州城區、郊縣以及鐵路進行轟炸,給鄭州人民帶來巨大災難。


屈辱的歷史,我們必須銘記,它是我們前行的動力。89歲老人郁學仁親歷了日寇轟炸鄭州的慘劇,80年過去了,他一見到人跑,心裡仍會發慌;94歲老人平正立連村南已被填平建了房的土坑也不敢獨自過去。也許,由於日寇的暴行,老人心中的創傷永遠無法療愈;但讓他們欣慰的是,一直能感受到社會在改變:郁學仁老人即將從城中村搬進高樓新小區,每天可以打牌、嘮嗑;平正立所在的村子,如今從中牟縣劃入鄭東新區,老人家裡蓋起了2層樓房,一代又一代的子孫正茁壯成長。他們口中也常說:「現在可好啦,祖國強大了,誰也不敢再欺負咱。」


我們回顧歷史,是為了提醒人們: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讓屈辱的歷史,成為鼓勵我們繼續前行的動力!


來源:大河客戶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河客戶端 的精彩文章:

周口漢子身穿紅褲頭爬冰上 引全國媒體尋人
安陽殷墟現商代大型鑄銅遺址 出土商代陶范3000多塊

TAG:大河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