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猜燈謎會成為元宵節的習俗?

為什麼猜燈謎會成為元宵節的習俗?

今天就是中國傳統節日元宵節了,這一天又被稱為燈節。

在我國古代,家家戶戶在元宵節當天都會張燈結綵,小朋友們和家人們會一起出去賞月、觀燈、猜燈謎,甚是喜慶。

作為元宵節最有意思的一項習俗,猜燈謎至今在很多地方還在沿襲著。這個充滿智慧又備受人們喜歡的傳統習俗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圖片源於網路,歡迎關註:學國學網

話說很久以前,有一個姓胡的財主,他看到有錢人就笑臉相迎,看到窮人就愛答不理。

有一天,一個叫王少的年輕人想找他借糧食,胡財主一看王少穿的破破爛爛,就直接拒絕了王少。

到了元宵節那一天,王少拿著一個非常漂亮的花燈來到了胡財主門前,很快,街坊鄰居就被王少的花燈吸引了,大家發現在燈上竟然還有一個謎語:頭尖身細如白銀,論秤沒有半毫分,眼睛長以屁股上,光認衣裳不認人。

胡財主一看,這不是在諷刺他嗎!馬上下令讓管家攆走王少。聰明的王少卻不生氣,他把謎底告訴了大家——繡花針

這一下大伙兒卻心知肚明了,原來這王少是在借物諷人啊。

從這之後,大家就開始模仿王少,在花燈上寫上燈謎,慢慢的,猜燈謎就成為了元宵節的一個傳統了。

圖片源於網路,歡迎關註:學國學網

一個故事,傳承了一段文化,也訴說了一段歷史,別讓我們的孩子漸漸遺忘祖先用智慧凝結的文化精髓,希望通過這些中國民間習俗故事,可以讓更多的孩子拾遺起那些珍貴的「記憶」,相信這些「記憶」會帶給孩子們智慧與力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學國學 的精彩文章:

贏了一個賭約,卻換來「有眼不識泰山」
為什麼把說大話叫「吹牛」?

TAG:學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