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諸城這座名山,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諸城這座名山,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諸城名勝

馬 耳 山

馬耳山,位於諸城南部與五蓮縣交界處,距城區約50華里,海拔706米,為魯東南第一高山,因主峰雙石並舉、狀如馬耳而得名,自古為山東名山。據清乾隆《諸城縣誌·山川考》載:「縣境山以百計,而馬耳居岡脈之脊,南北諸山脈絡之不屬焉者無幾也,以是標準之可晰矣。水以數十計,自馬耳以南皆南流以達于海,馬耳以北皆北流入濰,以是界劃之可晰矣。」

馬耳山屬泰沂山脈,南靠五蓮山、九仙山,北與常山遙相呼應,它們同出一脈,相接相連,相得益彰。山中奇石突兀,峭壁嶙峋,山勢陡峭而險峻,自古為諸城南境之屏障。春秋戰國時期,齊國為防楚而修築長城,至此即依馬耳山之懸崖峭壁作為「城牆」。位於山之西面的「黃草關」,為南北通道的重要關隘。位於山之東側的石人山頂即砌石為城,向東蜿蜒入海。馬耳山本身也因此成為古齊長城的一部分,成為名譽古今的齊魯名山。

馬耳山地處暖溫帶大陸性季風區,半濕潤氣候,是渤海眾多水系的源頭,水資源豐富,動植物種類繁多,分布廣泛。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相融共生,在馬耳山得到了充分體現。

馬耳山之所以成為歷史名山,還在於它自身集中了數百處獨特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奇峰、怪石、亭閣、廟宇與大自然渾然一體,真可謂「美色天成」,為我國北方地區所少有。聳於馬耳山巔者為馬耳峰,西有五老峰等景點,幾乎每一個景點都有一個美麗的故事,每一個故事都蘊含著深遠的意義。

馬耳山還是諸城一帶農民測量天氣陰晴的「晴雨表」。民間有著「馬耳戴帽,大雨就到」的說法,意為馬耳山只要白雲繚繞,第二天即能降雨。傳說兩耳之間山腰處有一洞,深不可測,人稱「仙人洞」。天若降雨,洞即生雲,雲繞雙峰,裊裊娜娜,似一少女披紗,端坐於瓊樓玉宇,堪稱奇絕。

蘇軾曾多次暢遊馬耳山。馬耳山那挺拔的雄姿,倔強的氣勢,給了蘇軾以莫大的啟發和鼓舞。他曾在《雪後書北台壁二首》中寫道:「試掃北台看馬耳,未隨埋沒有雙尖。」把雪飛冰封而雙尖聳峙的馬耳山比擬成了展露雄姿的「俊才」,這不僅是對馬耳山的讚美,更是蘇軾發自內心的感慨。

諸城籍現當代傑出詩人、著名作家臧克家在其長詩《馬耳山》中,開篇即雲:「馬耳山,我的對門。」並在《看山》詩中寫下:「五嶽看山歸來後,還是對門馬耳親。」不僅道出了詩人對故鄉深深的思念之情,也說明馬耳山在詩人心中「雖無五嶽之高,卻有五嶽之名」。

近年來,馬耳山被列入省級森林公園,予以保護性,成為遠近聞名的休閑旅遊度假區。古為長城屏障的馬耳山,今天已煥發出新的容顏。山下仰望,山如駿馬橫卧,雙耳聳立,奇峰峭壁,山上觀望,周圍峰谷相連,雲霧繚繞,變幻無窮;亭閣廟宇掩映其間,或隱或現,景色別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諸城發布 的精彩文章:

TAG:諸城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