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每天學習一句《道德經》之第五十四章(3)

每天學習一句《道德經》之第五十四章(3)

每天學習一句《道德經》之第五十四章(3)

第五十四章(3)

原文:

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釋義:

「觀」,貫徹,檢驗查看。

翻譯:

從自身來觀察自身,從家庭來觀察家庭,從鄉里來觀察鄉里,從邦國來觀察邦國,從天下來觀察天下。我何以知曉天下是這樣的呢?就是這種方法。

舊註:

韓非子:修身者以此別君子小人,治鄉、治邦、蒞天下者,各以此科適觀息耗,則萬不失一。

札記:

韓非子說老子這番話的核心是「推而及之」,以己之身、己之家、己之鄉、己之邦、己所蒞之天下,推而及之,可知他身、他家、他鄉、他邦、他人所蒞之天下,通過觀察、對比,「知天下之然」。李零認為,天下只有一個,不能分彼此,所以這段話不是推己及人(《水往地主走》)。參看第四十七章「不出於戶,以知天下;不窺於牖,以知天道」,可知老子對推理,即自然而然之「自然」是有著很深刻的認識的。因此,從己之身、己之家、己之鄉、己之邦、己所蒞之天下,觀他身、他家、他鄉、他邦、他人所蒞之天下,這個「觀」,觀察、檢驗、對比的過程,毫無疑問就是「推而及之」。但是李零對天下只有一個的看法還是很有見地的,他開闊了我們的思路,啟示我們,所為的「觀」,未必全是橫向對比,也可是縱向對比,即以己身觀己身,以己家觀己家,以己鄉觀己鄉,以己邦觀己邦,以己所蒞之天下觀己所蒞之天下,這樣的觀察,正是對「修」的程度的檢驗,檢驗的標杆,就是「善建者」和「善抱者」。通過觀察自身、家庭、組織、國家及天下悟道前後的變化,而明曉其終的道理,更加懂得「道」的「微眇玄達」(第二十七章)。《道德經》里的「德」,多數都是雙關語,即隱含「德」的含義,因此,從這個角度講,以「觀」來審視「得」,可謂文從字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