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吃湯圓,慶團圓,歡歡喜喜鬧元宵!

吃湯圓,慶團圓,歡歡喜喜鬧元宵!

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中國亦是漢字文化圈的地區和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

元宵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人們賞燈、猜燈謎,當然最少不了的還是吃元宵或湯圓。接下來小編帶你了解如何健康的吃湯圓~

湯圓和元宵的區別

中國素有「北元宵,南湯圓」的說法,元宵和湯圓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元宵和湯圓都是用糯米粉做皮,並且常採用芝麻、白糖等做餡料,特別容易讓人混淆。

天跟大家簡單分享一下兩者的差異~

1、南方「包」湯圓 ,北方「滾」元宵

湯圓的做法有點兒像包餃子,先把糯米粉加水和成團,用手揪一小團濕面,擠壓成圓片形狀。挑一團餡放在糯米片上,再用雙手邊轉邊收口做成湯圓。

元宵的做法,是以餡為基礎。先拌餡料,和勻後攤成大圓薄片,晾涼後再切成比乒乓球小的立方塊。然後把餡塊放入像大篩子似的機器里,倒上江粉,"篩"起來了。隨著餡料在互相撞擊中變成球狀,江米也沾到餡料表面形成了元宵。

2、口味差異,南「咸」 、 北「甜」

北方元宵的餡料以豆沙、芝麻相對甜的口味為主,吃起來也有點硬,不似湯圓那般軟糯。

湯圓的餡內涵就比較豐富了,芝麻、豆沙已經不能滿足奇思妙想的南方人,還有各種玫瑰花、山楂賦予了湯圓像餃子一樣的氣質。

關於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這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品嘗一碗濃濃中國味的湯圓或元宵,合家團圓,和氣滿滿。

健康吃湯圓的3個要點

1、吃湯圓時不要當甜點,要當主食吃

湯圓是一種以糯米和糖為主的食品,糯米粉屬於精白主食。所以,如果吃湯圓和元宵,一定要相應減少主食的數量。

2、減少一些油膩菜肴

減個炒菜,多選涼拌、清燉、清炒和蒸煮等烹調方法,盡量控制一天中的總脂肪數量。

比如芝麻花生餡的湯圓和元宵里脂肪多,我們就少吃點堅果或炒菜少放點油。這樣,也就沒什麼太多心理負擔了。

3、選擇熱量低、脂防含量少的湯圓

比如水果湯圓,脂肪少,熱量偏低,清香可口,適合關注體重的人吃,也相對容易消化一點。

吃湯圓前先看好這條消滯方~

消滯方

食了湯圓,真的會飽飽漲漲,推薦以下三種藥材,隨便一樣或組合一起,煮水飲,具有和胃消食的作用。

藥材:用紫蘇梗、陳皮、砂仁,任一種或組合。

寶寶是否適合吃湯圓呢?

其實,湯圓這種軟軟糯糯的食物的確「兒童不宜」,容易造成寶寶消化不良。那麼多大的寶寶才能放心大膽地吃吃吃呢,有哪些注意事項呢?

1、不好消化

湯圓的表皮大多都是用糯米粉製成的,它生的時候和煮熟的時候膨脹的比例是差不多的,因此一不小心就容易吃多。另外,湯圓裡面還有各種高糖分的餡兒,對寶寶嬌嫩的腸胃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2、容易引發過敏

如今的湯圓餡料應有盡有,花生的、芝麻的、玫瑰的、核桃的……營養成分比較複雜,引發過敏後不好判斷過敏原。

3、超高熱量

為了增加口感,湯圓的餡料裡面會加入過多的糖分和油脂,熱量很高,容易給寶寶的腸胃造成重負,影響寶寶健康。

4、易引發意外

湯糰的表皮是由粘度很高的糯米粉製成的,而寶寶的咀嚼能力和吞咽功能都還比較弱,所以很難將湯圓的表層和餡料里的顆粒嚼碎,容易粘在食道上阻塞呼吸道,造成窒息。

建議3歲以上且消化能力還不錯的寶寶可以嘗試吃一點。3歲已經過了容易過敏的年紀,而且寶寶的咀嚼能力、吞咽能力、消化能力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發生消化不良的風險要小很多。

寶寶吃湯圓注意事項

1、湯圓一定要注意選擇品種和餡料,餡料最好選擇單一性或是傳統型的,例如花生餡的、黑芝麻餡的,這樣萬一過敏的話也能及時找出過敏源。

2、6歲以下的寶寶,建議最好不要超過3個。如果是彩色湯圓,一定要看清楚是否是純天然的。

3、把湯圓分成小塊,以免寶寶急於吞咽,咀嚼不到位,發生意外。

4、在吃了湯圓之後,可以讓寶寶多運動,促進消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菁古堂 的精彩文章:

肝氣生髮,靜以養生
孔老夫子,您怎麼看?

TAG:菁古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