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有三個尷尬小姓,說出口時讓人不好意思,於是人們紛紛改姓

中國有三個尷尬小姓,說出口時讓人不好意思,於是人們紛紛改姓

中國的姓氏文化源遠流長,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具有凝聚力和感召力的人文情結,是中國文化的重要基石。

人們說到自己的姓氏,都會有強烈的歸屬感,認為祖先輝煌或者苦難的經歷,會通過血脈流傳到自己身上。

於是中國人有尋根問祖的傳統,以求得祖先的佑護,同時自己也有光宗耀祖、傳承祖德的責任。

但是今天要說的三個小姓,就比較尷尬了,他們的很多族人因為羞於說出自己的姓氏而紛紛改姓,使得這些姓氏的人口越來越少。

第一個是「苟」姓。

這個姓雖不多見,但也不算太少,如今全國還約有33萬「苟」姓人。

苟姓雖然聽著不好聽,但它的來源可是出自黃帝、舜帝的後人,血統是很高貴的。

苟姓人口大部分分布在湖北、甘肅、陝西、四川四個省。其中四川最多,佔全國苟姓人口的29%左右。

2012年,西安發掘出一座唐朝古墓,墓志銘上記載了此墓的主人名叫荀曾,是唐朝的一位高官。

墓誌上還記載著,荀曾本來就是姓苟,後來因為此姓帶來種種不方便,於是就在苟字上加了一橫,變成了「荀」。

事實證明,苟姓確實能引起不便,改姓是不少人無奈的選擇。

再來說說中國的第二個尷尬姓——「操」姓。聽著是不是就覺得很污呀?

對於操姓的來歷,有一說是曹操的後裔改曹姓操,但經權威機構證明,這種說法不對。

操姓的來源有兩個,一個是源於姬姓,來自周武王姬發的後代,屬於以職業技能名稱為氏。

一個是源於官位,是殷朝君主給大夫所封的官職,屬於帝王賜姓為氏。

最早有記載的操氏歷史人物,是隋末農民起義的領袖操師乞。他的名字還被收錄在《中國歷代帝王辭典》中,為操姓人贏得了榮譽。

近代也有一些操姓名人,比如操震球,是我國近代著名的教育家。

現在全國操姓人口約有12萬,人數還不算太少。

今天要說的第三個尷尬姓,人口可就很少了。

它就是「驢」姓。

這是一個很古老姓氏,源於嬴姓,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

遠在先秦時期,秦國有一個專職於消息、間諜、廝探類工作的兵種,他們大多武藝高強、機敏靈活,又赤膽忠心,被秦國人尊稱為「小驢」。

後來這些人的子孫就以先祖的官職為姓,世代相傳。

如今新疆烏魯木齊市、伊寧市、阿克蘇市等市,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山東省青島市榮成市,台灣台中市,新加坡等地,都有驢姓人口,但數量都非常稀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寶讀春秋 的精彩文章:

父王臨死前想吃一道美食,兒子說了四個字,父王馬上上吊自殺
貴為皇帝皇后,還親自披甲衝鋒陷陣,結果皇后被俘,皇帝戰死

TAG:寶讀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