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匠心營造,巧手剪出幸福美好新生活——王給

匠心營造,巧手剪出幸福美好新生活——王給

貼窗花,掛紅燈,春節臨近,遊子歸鄉。延續傳統,傳承文化。

初春時節,乍暖還寒。陽光灑落在甘肅禮縣秦文化博物館旁一間不大的房間里,一切都是欣欣然的樣子。屋內掛滿了各類剪紙作品,「關公挑袍」威風凜凜,「金陵十二釵」傳神雅緻,「文武財神」栩栩如生……駐足其中,細細品味,傳統的鏤空藝術給人以美的享受。

王給,甘肅禮縣人,是這間屋子的主人,當地人都親切地稱他為「給娃」,而屋內所有剪紙作品也都出自於他的剪刀之下。

都說愛好是最好的老師,家庭是最好的啟蒙環境。王給的剪紙藝術成長之路正好印證了這句話,也為這句話做出了很好的詮釋。

奶奶和父親是當地的剪紙能手,自幼受到剪紙藝術的熏陶,加之興趣使然,王給8歲起就開始跟奶奶學習剪紙。

經過多年的勤學苦練、悉心鑽研,王給的藝術之路屢創佳績。

作為一名90後,25歲的王給在剪紙藝術領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近年來,先後被評為隴南市剪紙傳承人、隴南市工藝美術大師、甘肅省省級剪紙禮縣剪紙傳承人、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其作品曾被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剪紙博物館分別收藏。

其剪紙作品行銷海內外,深受馬來西亞、印度、英國、美國、韓國、日本等國人們的喜愛。韓國高麗大學師範學院國語教育系主任、博士生導師,韓國國學學會會長李官奎在看到王給的剪紙作品後評價道:「中國民間有奇人,剪得這麼精細,簡直是鬼斧神工,匠心獨具,太神奇了。」

在獲得眾多榮譽和獎項之後,憨厚樸實的給娃說自己還需加油。

作為剪紙藝術的非遺傳承人,王給剪紙作品的特色在於,繼承傳統,創新發展,集「剪刻為一體」。為了節約成本,目前他用的所有剪紙工具都是自己製作而成的。

如何更好地展現剪紙這門古老的非遺文化,王給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

「傳承古老是根基,創新現代是靈魂。」王給如是說道。「現在部分人有這樣一個誤區,單純地認為剪紙就是剪窗花,其實剪紙也可以是一種裝飾品,它包含的內容很廣泛,可以剪優美的景色、人物肖像等等。比如說,結婚照其實也是可以剪的,把古老的元素加入其中,配以現代化的表現手法,既簡單大方,又有特色新意。」

給出一張清晰的照片就可以剪出一幅婚紗照,這種全新的方式頗受年輕人青睞,並以此為一種全新的時尚。從設計到剪再到裝裱都是由王給一人完成的,本地所需一般兩三天就可以完成,外地訂購則需要一個禮拜。

對於文化傳承,王給總是不遺餘力。全國各地很多人慕名而來,向給娃學習剪紙技藝,同時,王給也會定期的向當地的婦女兒童傳授剪紙方面的技藝。

當被問及為何要這樣做時,王給笑著說:「我的想法很簡單,只要有人想學,我就會毫無保留的免費教他們。因為剪紙這門非遺文化真的很需要保護與傳承,我希望更多的人了解剪紙,喜愛剪紙,學習剪紙,傳承這門古老的民族民間藝術。其實,我更為關注的還是留守兒童,教他們學習剪紙,讓他們從小就能體會到剪紙這門非遺文化的魅力,同時也為他們平添了童年的樂趣,何樂而不為呢。」

「但是部分人學習剪紙時有一個誤區,那就是『速成』,然後拿著自己的作品去賣錢,這個真的不現實。」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在王給看來,任何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想要學好剪紙這門古老的藝術,需要持之以恆的精神,還需要認真鑽研,這其中來不得半點馬乎與懈怠。

當問及「你帶了這麼多學生不怕他們學會了之後和你競爭嗎?」給娃輕鬆地笑著說:「不怕呀,他們超越我了,我才高興呢。他們做為我的學生,如果真的超越了我,就說明我教對了學生,他們也就真正的學會了這門藝術,我也就真正地做到了文化的傳承。」

如今,很多人通過免費培訓掌握了剪紙的基本技能,他們自己剪的窗花除了貼在自家的窗戶上,還拿到市場上銷售,從而增加了他們的收入,讓他們的生活變的更加富足,這讓給娃很是高興。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王給在剪紙藝術的傳承與創新上不斷進取,而對於愛心公益,王給更是不曾缺席。

從2012年起,王給每年都拿出自己收入的一部分,資助貧困山區的孩子們。2014年他還註冊了「給娃愛心公益協會」。

他總是說,不管幹什麼事,都要做到問心無愧。一個人的能力有限,讓更多的愛心人士加入其中,去幫助更多的孩子,完成凡人善舉。

給娃希望孩子們可以走出大山,當他們長大成人後,能夠回饋社會,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記者 張慧雅)

文章來源:中國甘肅網

有好素材可以提供給小編,小編幫您宣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禮縣商務圈 的精彩文章:

TAG:禮縣商務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