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白茶的起源

中國白茶的起源

20世界50年代以前,白茶還是茶江湖的一個「小門派」僅限於福建福鼎、政和、建陽周邊地區。隨著茶葉經濟市場的快速發展的,那些隱藏在江湖中的小門派一一被挖掘,其中就有白茶,其中有學者對老白茶進行研究,在一定程度生驗證了民間流產的「一年茶,三年葯,七年寶」的說法。這也間接開啟了收藏白茶的潮流,以及發展的空間。

隨著近幾年的白茶的發展逐漸被政府及各方關注,也因此發起了很多起源說,比如唐代說、宋代說、明清說、現代說。

其實在我國的古書中就有不少關於白茶的記載,如北宋宋子安的《東溪試茶錄》記有:「茶之名有七:一約白葉茶,民間大重,出於近歲,園焙時有之;地不以山川遠近, 發不以社之先後,芽葉如紙,民間以為茶瑞,取其第一者為鬥茶」但是宋子安講述的是茶樹品種的不同,並不代表是加工法的不一。後來的白茶是茶樹品種與製法相結合而成。

1796年福建福鼎的茶農採摘白毫茶樹的豪芽,加工成銀針。1875年,福建茶農發現有些茶樹品種上的嫩芽白色茸毛特別多,比如福鼎大白茶,政和大白茶,從1885年起,就興起了用大白茶的嫩芽加工成「白毫銀針」。1922年起也開始了一芽二葉加工成「白牡丹。

張天福老先生1963年所作《福建白茶的調查研究》一文,且如陳宗懋院士主編的庄任老先生編寫的《中國茶經》(992年出版)中所說:即清嘉慶元年(公元1796年)福鼎茶農以菜茶(有性群體)的壯芽為原料創製了銀針白毫(現也稱白毫銀針),約在1857年福鼎大白茶品種茶樹在福鼎點頭鎮柏柳村選育繁殖成功。由於菜茶的芽頭太小,1885年起改用福鼎大白茶品種茶樹的壯芽為原料製作銀針白毫。

白茶的發展:

白茶的對外貿易,從1891年(光緒十六年)開始出口銀針白毫,1912-1916年為全盛時期,當時福鼎和政和兩縣年均生產1000度擔(1擔=50公斤);1917-1921年受歐戰影響,一落千丈,於是改制白毛猴、蓮心、白牡丹;到1934年期白茶銷況才開始轉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英國人最先飲用也許不是紅茶
星河璨璨,正如你的孤獨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