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元宵節的這些習俗你知道嗎?

元宵節的這些習俗你知道嗎?

正月十五,舊時稱上元節,又稱為元宵節、元夕或燈節。除了賞燈、吃湯圓,元宵節的習俗你還知道多少?鬧元宵真的只「鬧」一天嗎?

元宵節慶

其實,正月十三那天,各家各戶就開始忙著懸掛和測試自家的花燈,節日氛圍就開始濃郁起來。在民間,這一天也被稱為「上燈夜」。到了正月十四的晚上,不少地方都有「照蛇蟲」的習俗。兒童手提紙燈遍照屋角、牆腳、灶下等陰暗處,邊敲打手中的小銅鑼邊吆喝著,農家還在田頭、田塍點火燒野草,乾草燃著時猶如條條火龍。而在城市,則講究「家家戶戶燈燈開」,把整個屋子照的亮亮堂堂。

正月十五晚上是農曆新年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鬧花燈的高潮。古時等會直到正月十八晚上結束,結束那天稱為「落燈夜」。從正月十五開始,人們夜裡吃完豬油湯糰後,就成群結隊地上街賞花燈、猜燈謎、放煙花。

元宵燈俗

放燈是元宵節最重要的一項活動,在隋文帝時期,已經在全國流行;隋煬帝即位後,在禮佛的名義下,擴大元宵節放燈規模,使之成為一項定製。

唐朝時,唐玄宗曾在宮中擺滿蠟燭,並製作高150尺的燈樓,「懸以珠玉、金銀,每微風一至,鏘然成韻」,極盡奢華。北宋皇帝甚至會在正月十五、十六兩天公開出現在宣德樓上觀燈,讓御街兩旁的百姓有機會見到天子真容。清朝皇帝則在元宵節這一天召集蒙古外藩、內外大臣等,觀看歌舞,其中有3000名舞燈者,一邊唱著「太平歌」,一邊排列出「太平萬歲」四個大字。

民間放燈形式也是多種多樣。明朝時,元宵節有「燈市」,售賣各種繪有「老子、美人、鍾馗捉鬼、月明度妓、劉海戲蟾之屬」的花燈。清朝花燈種類更加繁多,在京師之中,燈的外形有「大小、高矮、長短、方圓」的不同,制燈的材料有「紗紙、琉璃、羊角、西洋」的區別,燈上所繪的內容也各不相同。

元宵食俗

元宵節最主要的食物就是湯圓了,元宵節吃湯圓始於宋朝,當時湯圓有「元子」、「水團」、「糰子」、「圓子」等名稱。明朝時的製法已和今天大致相同,使用糯米細面,包上核桃仁、白糖、玫瑰等做餡。有意思的是,湯圓的「甜咸之爭」,古已有之。如《清稗類鈔》中說,「湯圓一曰『湯糰』,北人謂之曰『元宵』,以上元之夕必食之也……有甜咸各餡,亦有無餡者,曰『實心湯圓』。」

吃湯圓外的一些食俗,現在已無法看到。唐朝人在元宵節吃「羔粥」及油炸的「焦磓」、「絲籠」;唐宋時期,人們在元宵節用麵粉製作「面繭」或「繭卜」,在裡面放進寫有吉祥話的紙條,祈求一年平安。在宋朝,貴族間還要在元宵節「傳柑」——互贈黃柑等等。

元宵游俗

元宵節的各項遊戲中,以猜燈謎最為有名,且傳承至今。從宋朝起,人們開始將寫有謎語的紙簽貼在花燈上,供遊人競猜。燈謎的謎面包羅萬象,出自「經傳詩文、諸子百家、傳奇小說及諺語什物、羽麟蟲介、花草蔬葯」,猜中者即能獲贈紙、硯、筆、墨、果品等獎品。燈謎之外,元宵節期間的各種歌舞活動,也是層出不窮。所謂「燈燭華麗,百戲陳設」。

元宵節還象徵著新年生產生活的開始,正所謂「吃了元宵酒,樣樣都做起」,過了元宵節這天,年才算真正過完了。

文字來源:騰訊網楊津濤、百度百科等

圖片來源: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福建省科技館 的精彩文章:

你的晚餐真的吃對了嗎?
煙熏臘肉不能吃?科學食用方法看過來!

TAG:福建省科技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