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知道上千種愛的方式,但每一種都令被愛者感到悔恨

我知道上千種愛的方式,但每一種都令被愛者感到悔恨

題記

世上有無數種愛,

和無數種愛的方式,

我們不知道哪一種,

會適合哪一個人,

所以往往選擇自己所認為最好的去給予我們愛的人。


——讀《愛的重量》

文 | Alcohol

編輯 |咖喱不加辣

來源 |森林21天共讀

我們常說,愛一個人好累。但有時候,施予愛比接受愛要輕鬆得多。

我們常聽,這都是為了你好。但其實,我們都希望能自己去選擇什麼是最想要。

我們提倡,自由戀愛。但往往,愛的體現卻是束縛。

這是一個愛的故事。

愛不均衡——得不到愛的人

父母溺愛早夭的長子,令二女兒勞拉常常感覺到沮喪,哥哥死了後,她以為自己的地位會變得更重要,當她還沉浸在興奮的臆想中時,母親又懷上了妹妹雪莉。妹妹同樣是女孩子,卻因為是小老三,仍然比她受寵。母親總擔心勞拉養的貓會令妹妹窒息,家裡連僕人都認為勞拉過於死氣沉沉不夠活潑可愛。

這是多麼不公平啊!在這樣的一個環境里,難免會把母親對貓的嫌棄當成對自己的嫌棄,而不夠活潑是自己的性格使然又有什麼錯?!書里描寫勞拉,「她乖巧,不給任何人添麻煩,但覺得自己一點也不,而且永遠也不會,重要。」這讓我想起之前在網上經常看到的那句話——生活有一點我不是太喜歡,就是它總讓更懂事的人來承擔糟糕的感受和結果。

在一次火災事故中,勞拉對雪莉的怨恨突然變成了寵愛,估計會有讀者想問:為什麼勞拉之前這麼討厭雪莉的降生,甚至希望她早些死去,卻在危急時刻選擇拯救她?因為是她從火場里把雪莉救出來的,母親給了雪莉生命,卻是勞拉給予了雪莉繼續活下去的機會。所以在之後的生命里,勞拉想對自己那一刻的選擇負起責任,她覺得自己要對雪莉好,不僅是愛,更是一種責任。也許在外人看來,勞拉的心態得到轉變是一件好事,愛一個人總比恨一個人簡單,但我總想心疼地問一句小勞拉:你變成熟懂事的那幾年,一定很辛苦吧?

愛的負擔——得到太多愛的人

勞拉太愛妹妹雪莉,總忍不住想要為她規劃好的人生,總想給她最好的,包括大學,包括婚姻。雪莉感恩於勞拉的愛,卻也會在打完球回家的途中「不自覺地放慢腳步,不知怎地,她今天不太想回家,不想進入四壁環繞、夕陽自西窗潑在褪色織布上那個靜好祥和的家。勞拉會熱切地迎她歸來,疼惜地看著她,埃塞爾會送上晚餐。那個充滿溫暖、關愛與保護的家」。她明白「這一切,應該就是人生最可貴的吧?她不費吹灰之力就全部得到了……」但她卻覺得「它們繞著她,逼壓著她」,愛的負擔令她忍不住想逃。勞拉知道這一切嗎?恐怕是知道的,她努力想讓雪莉離開自己去遠方讀大學,就是怕自己的控制欲會讓雪莉活得壓抑;她想讓雪莉和喜歡的人結婚生活,希望她能脫離自己;摯友鮑弟也曾提醒她「任何事都可能做得太過,吃太多、喝太多、愛太多……我知道上千種愛的方式,但每一種都令被愛者感到悔恨。」勞拉懂得愛會給人壓力,愛是一種負擔,她在努力地剋制愛的給予。

愛的選擇——想要自由去愛的人

綜上,雪莉是不敢接受愛嗎?她不是,她喜歡一起打球的亨利,後來也喜歡自由聰明的理查德,她想要和他們在一起。這是一個典型的在「被愛」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人,與從小缺失愛的勞拉不同,雪莉擁有的太多,就會想要自己去選擇自己所愛,自己去分配愛的重量。所以她敢於選擇萬人迷亨利做自己的丈夫,一般人常想外表帥氣風度翩翩談吐得當的男子讓人沒有安全感,畢竟這樣的人誰不喜歡?誰不想搶?但雪莉不怕。

後來亨利揮霍無度自己的魅力和金錢,一筆筆欠款,一次次出軌,最後只得窮困潦倒地投靠娘家,亨利還患病癱瘓,雪莉都沒有離開他。旁人心疼雪莉,認為她值得更好,勞拉甚至有任亨利去死不管,好讓雪莉擁有新生活的想法,雪莉受到理查德的告白,她喜歡他,但也毅然拒絕,仍沒有離開亨利。她對自己的愛很篤定,對自己的選擇不後悔,她能承受住這一切,她的堅強勇敢超乎外人的想像,說她偏執也好,傻也好,在這樣的境況下仍能自己選擇「要愛誰」的人,總歸是令人敬佩,又令人羨慕的。

愛的懲罰——揮霍愛的人

亨利自私。勞拉看出來了,鮑弟看出來了,後來妻子雪莉也看出來了,但與他相愛時,雪莉只覺得這是自由奔放的表現。亨利只想要享受愛給自己帶來的愉悅,卻不想承擔任何責任,所以在窮困的時候他還能提出去吃一頓好的,在出軌對象上門威脅妻子時理直氣壯地「安慰」妻子說「現在我已經不喜歡她了因為她變得無趣了」。

亨利長得帥氣,氣質非凡,所以輕而易舉就能得到姑娘的愛慕,他也徹底貫徹了什麼叫「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從未想過要拒絕誘惑,他享受愛各種人,和被各種人愛的感覺。最後他在某次感情出軌中,加劇了病情,從此變成一個殘廢,以後哪裡還會有什麼姑娘喜歡他?!亨利可謂是從天堂掉下了地獄,日漸消沉,日常暴躁,最後他死了,雪莉終於可以擺脫他,擺脫那該死的愛的責任,去享受新生,真是大快人心!

書的後半部分,還寫了「選中者」在上帝對他的偏愛中迷失的故事,還寫了勞拉「對愛反省」的故事,我就不一一闡述了。

世上有無數種愛,和無數種愛的方式,我們不知道哪一種,會適合哪一個人,所以往往選擇自己所認為最好的去給予我們愛的人。

愛的天平總在傾斜……不,愛怎麼可能是一個天平,愛之所以是愛,就是因為它本身自帶著情感的偏頗啊!它會成就一個人,鼓舞他,也會毀了一個人,壓倒他。它不是想給就給,想收就收的玩物,它的重量,如何被分配,我們有時候懂,有時候又不懂,有時候能做到,有時候又做不到。我們大多的人都還要學習。

愛是認真而嚴肅的事情。就像電影《後會無期》里說的,喜歡是放肆,愛,是克制。

阿加莎·克里斯蒂原名為阿加莎·瑪麗·克拉麗莎·米勒,一八九0年九月十五日生於英國德文郡托基的阿什菲爾德宅邸。她幾乎沒有接受過正規的教育,但酷愛閱讀,尤其痴迷於歇洛克·福爾摩斯的故事。

一九二六年,她的《羅傑疑案》由哈珀柯林斯出版公司出版。這部作品一舉奠定了阿加莎·克里斯蒂在偵探文學領域不可撼動的地位。之後,她又陸續出版了《東方快車謀殺案》、《ABC 謀殺案》、《尼羅河上的慘案》、《無人生還》、《陽光下的罪惡》等膾炙人口的作品。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創作生涯持續了五十餘年,總共創作了八十部偵探小說。她的作品暢銷全世界一 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累計銷量已經突破二十億冊。她創造的小鬍子偵探波洛和老處女偵探馬普爾小姐為讀者津津樂道。一九七一年,英國女王授予克里斯蒂爵士稱號,以表彰其不朽的貢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森林讀書會 的精彩文章:

王小波:知識分子最怕活在不理智的年代

TAG:森林讀書會 |